8月15日,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專家宋振偉,在隨縣察看玉米受旱情況,開展技術指導。(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高溫乾旱,莊稼“喊渴”。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湖北的旱情牽動人心。

8月14日,湖北農業農村部派出科技小分隊,與湖北省糧食生産專家組聯合成立4個抗旱生産隊,分赴荊門、襄陽、孝感、隨州、黃岡、黃石、武漢、咸寧等8個旱情較重的市州指導科學抗災。4個抗旱生産隊頭頂烈日,腳踩熱浪,奔赴田間地頭,實地察看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長勢和受旱情況。根據不同作物、苗情,結合當地水利條件,部省專家提出:適時灌溉保濕降溫、病蟲害防控及補種改種等措施建議,千方百計抗旱保秋糧。

抗旱專家隊第一組

【地點】荊門市鐘祥市文集鎮、冷水鎮和磷礦鎮

【作物】水稻、玉米、大豆

眼下,正值水稻灌漿的關鍵時期。部分稻田裏,因無法灌深水降溫,水稻在烈日下捲起了葉子,有的發生輕度穗粒瘟和紋枯病。夏玉米已進入灌漿期,存在無效穗棒、無效植株等情況。大豆也受持續乾旱影響。

針對水稻,省農科院糧作所汪本福博士建議,對在抽穗和灌漿初期的水稻田塊要進行灌深水降溫,有條件者儘量灌8釐米以上的深水。同時,進行葉面的肥藥同施,做好病蟲害防治,同時提高植株抗高溫能力,力保後期穩産甚至高産。

針對玉米,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員陶志強建議,對玉米在乳熟期、蠟熟期進行補灌,保障粒數,增加粒重;無灌水條件的地區以無人機噴灑葉面肥為主,增加粒重。“下午6時之後採用無人機全株噴施‘0.2%磷酸二氫鉀+1%尿素+蕓苔素內酯+殺蟲劑+殺菌劑’的‘五合一套餐’,通過降溫防治大小斑病、褐斑病、粘蟲、玉米螟、棉鈴蟲的危害,補充養分,促粒增重。同時,去除空桿和二三穗,改善群體通風透光環境,讓有限的物質多向籽粒轉運。絕收地塊改種綠豆或鮮食玉米等短生育期作物。”

專家組為大豆開出了早晚灌溉、葉面噴肥、高效殺蟲等“處方”,以增加粒重、穩定産量。

抗旱專家隊第二組

【地點】應城市田店鎮、安陸市辛榨鄉、孝昌縣花西鄉和白沙鎮

【作物】水稻、玉米、大豆、芝麻

在孝感,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栽培中心主任宋振偉、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林海、省農科院糧作所徐華山等專家實地察看後,發現整體水源充足,灌溉條件好,總體長勢正常。目前,再生稻頭季已收割完畢,田間水層較深;中稻多數進入抽穗揚花期,少部分進入蠟熟期,田間土壤水分較充足。

但持續的高溫熱害,對水稻結實率和千粒重的影響不言而喻。“在後期降水不明朗的情況下,大部分田塊要節約用水,暫時不用灌深水調溫。”專家建議。

另外,坡地崗地種植玉米、大豆等受旱情況較重,當地已印發相關技術指導意見,並組織農技專家送技術到田。專家表示,要科學組織、精準調配水源,進一步覆蓋抗旱死角,強化技術指導。

抗旱專家隊第三組

【地點】浠水縣巴河鎮新港泵站、竹瓦鎮朱店渡槽、汪崗鎮陳廟河村,團風縣淋山河鎮丁垱村、團風鎮臨江鋪村

【作物】水稻、玉米、棉花、蔬菜、芝麻等

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文生率部省專家一行在浠水縣、團風縣發現,由於前期科學調度、積極抗旱,目前影響暫時可控。

據悉,浠水縣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300多萬元,調配抗旱機械20000台次,千方百計壓渠水、調庫水、蓄塘水、抽河水、提江水,開展抗旱保秋糧。目前,全縣在田作物受災面積11.84萬畝,其中成災6.25萬畝,暫未出現成片絕收面積。

團風縣蓄水較充足,水稻總體受災較少,僅有少數塝田缺水較重。目前,全縣在田作物受災面積7.23萬畝,其中成災3.35萬畝,主要是芝麻、玉米、棉花、花生、中藥材、蔬菜等旱地作物受災較重。

專家組還發現,兩縣都缺乏抗大旱專用設備,加上溝渠管網配套系統不夠完善,尚存在有水無法灌溉的“最後一里”問題和無水可灌的“水利死角”等問題,如果持續高溫無雨,災情將有擴大的風險。“對水稻,要堅持採取抽水調溫、保墑、噴灑葉面肥,並對病蟲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對芝麻,建議利用社會化服務組織使用灌溉設備進行簡易噴灌;對於秋玉米,建議適當改換生育期短、産出更好的其他作物。”專家建議。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