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驕陽似火。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孔關村,陣陣馬達聲刺破鄉野寧靜。

室外溫度38℃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穿過曬得發燙的羊腸土路,爬進一人多高的大型拖拉機駕駛室,43歲的農機手邵義海頭戴白色鴨舌帽,吹著25℃的空調。

駕艙的智慧終端電子屏上,實時顯示作業面積、油耗、工況等資訊。他連方向盤都不握,只需到邊到頭時,摁倒擋調個頭。

“您看,機器播種比人工播種快多了。”邵義海説。

2020年,華容區入列我省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兩年來,70多位像邵義海這樣的新農人投身數字農業,手握“新農具”,耕出“智慧田”,種好“中國糧”。

智慧農機“揮毫”田野

經幾年培訓,邵義海熟練掌握多種智慧化耕種設備,去年秋天還趕往宜昌、恩施等地播種油菜。

去年秋冬以來,華容區對4400多畝撂荒地完成復耕整治。最近,他發現本地的活兒也多了起來。

“小田變大田,機器作業更方便。今天播了60畝,按一畝60元算,就是3600元。除去人工、油費和機器折舊,一天凈掙約1500元。”邵義海盤算著,過幾天還要跟王本義討教,看需不需在農機上裝更多“智慧大腦”。

王本義是邵義海所屬“大農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湖北迪拿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智慧農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引擎。”王本義介紹,他們與中國農科院等機構共同研髮油菜精量播種機,可一次性完成旋耕、滅茬、開溝、起壟等8項功能;與湖北工業大學合作研發自動耕地機和智慧收割機,前者作業精度達到釐米級,可在降雨、大霧、黑夜等全天候氣象環境中無障礙作業。後者可實現北斗導航釐米級打點,打點完成後自動規劃多種收割路徑。

“現在種田有插秧機幫忙插秧,有無人機防蟲打藥,有收割機收糧,一條龍服務。”華容區農業農村局的李耀陽説,全區擁有大型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農機具千余套。農忙時節,新農人們以大地為卷,作物為墨,手握智慧農機在田野間“揮毫”,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無人農場”加速落地

華容紅蓮湖畔,夏大湖農場,省農科院3100畝科研示範基地裏,數百畝水田裏,風吹稻秧綠。

省農科院華容基地2016年啟動,已投資4億元建有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試驗區等6個功能區。去年開始,華容區與該基地合作試點“無人農場”建設。

王本義是400畝油菜水稻連作“無人農場”建設的技術負責人。去年以來,他牽頭將基地土壤墑情、氣象狀況以及地塊邊界變成雲端數據,目前只需在手機端查看管理平臺,就可一屏統覽“土地一張圖”和“農機一張網”。

王本義説,隨著後續資金投入,智慧化設備裝載後可物聯“耕、種、管、收”各環節,在大田裏全流程數字化種植管理水稻。

走近基地45號田,小型氣象站豎立田間地頭,微型泵閘嵌入田埂溝邊。“5G網路已安裝,最近正在著手接光纖通信。”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教授范先鵬在基地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智慧管理試驗。

范先鵬説,去年以來,已在7塊共80畝田裏投入400多萬元,購置安裝了20多個感測器,打造智慧管理平臺,定時定量分區灌溉、精準灌溉、無人灌溉。(湖北日報記者夏中華、通訊員黃朝暉、潘協凱、涂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