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英山縣發現疑似紅軍無名烈士墓群。墓群位於該縣陶家河鄉樺樹溝村、塔耳崗村附近的山坡上。英山縣原縣誌辦主任程鐵強推斷,墓群安葬的應為紅二十五軍在牛背脊骨戰鬥中犧牲的烈士。

陶家河是英山縣東北隅的一個邊陲鄉鎮,與安徽岳西縣毗連。史料記載,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在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率領下,曾在這裡恢復和開創根據地。同年10月底,紅二十五軍與國民黨軍隊在牛背脊骨山發生激戰,傷亡280余人。此後,紅二十五軍撤離英山,北上河南並開始長征。

今年5月25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啟動建設。英山縣委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紅二十五軍在英山的歷史進行新一輪挖掘和整理。在此期間,樺樹溝村、塔耳崗村村民反映,在這兩個村附近的山坡上,有很多紅軍烈士墓,並上交了一些他們從山上蒐集的子彈、彈殼、手雷、大刀、長矛等戰鬥遺物,部分子彈上刻有“1930”等清晰字樣。

7月14日起,記者與縣文物部門和文史專家一道實地踏勘這些墓群,並對村民進行走訪調查。

墓群主要集中在牛背脊骨山以東一公里的貓兒尖周邊幾個山坡上。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墓有的零散分佈,有的集中連片,大多沒有墓碑,只是墳冢。部分用石碑或石頭做標記,簡陋的石碑上僅刻有“兵墳”“兵墓”“兩個兵”“四個兵”“五個兵”等字樣。此次記者隨專家一道踏勘了十余座,但因墓群分散,具體數量還需進一步核實。

原樺樹溝村村民孫嚴説,這些石碑是他爺爺孫本善所刻,為避國民黨耳目,不敢提及“紅軍”,只能以“兵”字為記。孫本善還捐出給父親準備的棺材,用於安葬犧牲的紅軍指揮員。樺樹溝村多位村民印證了這一説法。

今年96歲的原樺樹溝村村民孫傳禮回憶説,他曾親眼所見,他的大哥、二哥與村民們一起,掩埋了多具紅軍遺體。

多年來,這些墓群都由當地村民自發祭掃。現年80歲的樺樹溝村村民萬汝提説,1962年他開始擔任民兵連長後,連續三年都參加了紅光九社(現樺樹溝村)黨支部組織的清明節活動,對這些烈士墓進行集中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