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藍天白雲,卻“氣質”不佳,背後基本是臭氧污染在“搗亂”。

夏季治臭氧,冬季治細顆粒物(PM2.5)。6月中旬起,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啟動為期約半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幫扶,緊盯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對全省17個市州開展多輪次現場幫扶,助力環境空氣品質改善。

臭氧已成首要污染物

翻看6月環境空氣品質日報,省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為臭氧。

據了解,我國空氣品質指數由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6項指標構成。經多年努力,除臭氧外,其他5項指標基本實現逐年下降。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全國臭氧濃度為近五年曆史同期最高,長三角地區、成渝地區、長江中游和珠三角等重點區域臭氧濃度均為歷史同期最高。

在湖北,從去年開始,臭氧已成為大部分城市夏季空氣的首要污染物(有時與細顆粒物並列)。而且,首次臭氧污染日有所提前,以往多為4月下旬開始出現,今年提前至3月11日。

目前,由臭氧導致的污染多為輕、中度污染,但這並不意味著臭氧的危害小。低濃度的臭氧可消毒,但超標的臭氧是“無形殺手”,刺激人的呼吸道,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造成人的神經中毒,如頭暈頭痛、視力下降等。

從生成源頭入手治理

“當前我省空氣品質改善形勢仍很嚴峻,各地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還不均衡,部分地方存在不同程度反彈。”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必須正視問題、攻堅克難。

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又一場“藍天保衛戰”就此打響!

自6月中旬至明年1月,由省生態環境廳廳領導帶隊、分五個幫扶組,針對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時期,聚焦臭氧和細顆粒物協同管控,對17個市州實施多輪次現場幫扶。

6月13日至18日,湖北出現了一次臭氧污染過程。“我們從省級層面加強調度,幫助地方建立應對機制,健全多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氣污染防治方式。”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地面的臭氧生成有兩大來源:一為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以及機動車尾氣排放;二為氮氧化物,主要來自工業燃煤、爐窯等。

從臭氧生成的源頭入手,各地紛紛行動起來:武漢市經開區在重點區域施行機動車分時段精準管控,通過設置交通勸導崗,對晚高峰及夜間進行交通管制,以減少二氧化氮聚集;孝感針對汽車噴塗等行業開展巡查走訪,對汽車噴塗集中點位逐一排查,對不規範點位現場交辦督辦;仙桃組織召開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一企一策”整改交辦會,對20家相關企業存在的問題集中交辦,並邀請大氣專家為企業答疑解惑。

技術幫扶實現精準治污

省環科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劉巍介紹,從各地污染治理現狀和實際需求出發,省環科院配備移動式、攜帶型監測設備,多維度開展技術幫扶。“不僅針對工業源、移動源、社會面源等污染開展監測排查,還對各地臭氧污染應對機制建立、污染成因解析等開展技術指導,精準識別問題區域、路段、點位,有效鎖定排放目標,協助地方開展污染源靶向管控。”

在襄陽宜城城區某加油站,紅外相機觀測顯示,加油員在加油過程中,油氣大量外涌。“這是很明顯的油氣泄漏現象。”省環科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工程師朱寬廣介紹,由於操作不規範,部分加油站的油氣泄漏會導致揮發性有機物嚴重超標,而揮發性有機物正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元兇”之一。

針對油氣泄漏現象,省環科院使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儀和紅外相機等設備,對鄂州、恩施、天門、襄陽等地的62家加油站開展檢測。發現問題後,提醒相關加油站加強油氣回收裝置的運維以及操作人員規範化培訓,避免發生泄漏。

下一步,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幫扶行動將繼續協助各地“把脈問診”,精準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和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