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隨州7月5日訊  “盼了多年的工程,終於動工了!”盛夏時節,一個好消息在隨縣洪山鎮傳開,集鎮棚戶區改造掘土打樁,僅一期工程,可讓150戶居民住進花園式小區。

長期住在地勢低窪的棚戶區,200多戶居民受夠了陰暗、潮濕和隔三差五的洪水入門。可是,要整體拆遷改造談何容易,平衡拆遷戶訴求是“老大難”。

“承包商換了兩撥,就是拆不動。政協委員一齣場,把事談妥了。”洪山路居委會幹部熬君説,政協委員站在公心立場平等協商,讓“天價訴求”回歸理性。

圖為政協委員積極參與洪山鎮棚戶區改造

多年來,洪山鎮政協活動小組紮根基層,深入開展“五個一”活動,堅持“協商在一線”,以點滴善舉溫潤民心,以使命擔當踐行初心,讓政協徽章在群眾心中閃閃發光。

2021年7月,洪山鎮政協活動小組獲評“全國優秀政協委員工作站”,在北京接受全國政協隆重表彰。

何家譜代表洪山政協委員活動小組到北京領獎

擁有滿腔熱忱,方有萬丈光芒

洪山政協在推選委員時,有一個樸素的標準——“他是一個熱心人。”

委員們有個共識:擁有一顆熱心,才能熱愛政協事業、熱情服務大眾、熱衷國計民生,這是成長為一名優秀政協委員的良心基礎。

今年71歲的老委員何家譜,是洪山鎮3所福利院的老朋友。“每逢春節,他都來福利院陪老人過年,31年了!”第一福利院院長張久欣然點讚。

何家譜家境並不寬裕,每次去福利院,都會送來大米、食用油等慰問品。這一切,福利院老人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來的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送錢送物最多的,就是何委員。”

如今,何家譜退居二線,依然堅持把好事做到底:“只要我還走得動,還要陪老人們過年。”

這一善舉,如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帶動鎮委、工商、公安、人大代表、村幹部、企業老闆和社會愛心人士,他們輪流到福利院陪老人過節,還組織腰鼓隊在重陽節慰問。

圖為政協委員帶著兒子和女婿到福利院“傳幫帶”獻愛心

何家譜的熱心事,遠不止這一件。他緊盯飲用水體污染,12年消除5個污染源,守住一湖清波;他牽頭資助特困生,十多年捐獻多少,連他自己也算不清……他多年擔任縣政協常委、洪山政協委員活動小組組長,如一把愛心火炬,照耀出一個愛心團隊。

擁有滿腔熱忱,自有萬丈光芒。在何家譜帶動下,洪山政協委員都有“六顆心”:扶貧幫困有決心,排憂解難有耐心,積德行善有愛心,調研視察有細心,尊師重教有恒心,敬老尊老有孝心。

從村裏娃到博士生,寒門學子丁成一生都不會忘記,在他身患白血病、面臨輟學的關頭,是政協委員伸出援助之手。

在涼亭河村,一位80多歲的老大娘雙目失明,摔一跤不能動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老伴體弱多病幫不上忙,只能幹著急。政協委員代付勤得知後,召集10名委員去看望,大家送來現金、食品、衣物,為老人洗澡、換衣、換被,還叮囑村幹部“兩天要來看一次”。臨別,一對老人雙雙落淚。

村民李家順因事故雙腿致殘,街頭補鞋為生,自製木質輪椅出行,十分費力。政協委員活動小組捐資4000元,讓老李坐上嶄新的電動輪椅,他感慨道:“是你們,給我安上了一雙腿啊。”

洪山政協委員活動小組在開展活動時,除了挂標牌、亮身份、亮責任,還要鄭重戴上政協徽章,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村組社區、企業車間,以閃光徽章溫暖一方民心。

堅持百煉成鋼,方能萬無一失

“學校圍墻被沖倒了,200多人被困,有鏟車的快來救援!”這是政協委員李大能發出的一條緊急資訊。

2021年8月11日夜,特大暴雨突襲隨縣,洪山鎮險情四起。李大能意識到情況危急,開動自己的大鏟車向低窪地帶駛去。行至洪山二中,發現圍墻被沖倒、師生被圍困,有的教師在齊背深的洪水中摸索前行。他二話沒説、立即救援。

可是,人多車少、情況緊急,李大能邊搶險、邊呼救。5台大鏟車應聲而來,一場危機就此化解。這次搶險再次印證了李大能,既有身先士卒的執行力,也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李大能1982年高中畢業後,學做木匠、經銷糧食,2000年創辦大米加工企業。摸爬滾打練就一身本事,誠信經營贏得一方口碑。2006年,他如願加入政協隊伍,如今是縣政協常委、洪山政協委員活動小組組長。

在洪山鎮,再難辦的事,政協委員一齣場,總能迎刃而解。“有難題、找政協”已經成為公眾習慣。

一家水庫承包商因投肥養魚被解除合同,可他就是賴著不走。政協委員實地取證,撰寫提案督辦,促成執法部門採取斷電、拆房方式,消除了污染隱患,捍衛了法律威嚴。

圖為政協委員督辦飲用水源養殖合同的取消

無一失的成功,來自百煉成鋼的團隊。

洪山政協委員共有一條理念:要做各行各業的專家萬、名家、大家,做黨委政府的人才庫、智囊團。他們把“五個一”活動作為履職核心,堅持撰寫一份提案、反映一條社情民意、參加一項調查或視察、辦一件實事、提一條合理化建議或撰寫一篇宣傳政協的稿件,在實戰中增閱歷、強本領……關鍵時刻,他們不僅有話敢説、有話會説,並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

滿腔熱血、一身正氣、百煉成鋼。他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兒,錘鍊出“能幹事、幹成事”的真功夫。

始終不忘初心,方可萬眾一心

“聽從黨召喚,跟著政府幹,政協幹得好,人民齊稱讚。”這是洪山政協的自我要求、自我激勵。

2020年正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山鎮十多名值守人員食品告急。政協委員劉才方自掏腰包,殺豬兩頭,安排專車送到一線。

在抗擊疫情的大戰大考中,洪山政協委員再次衝鋒在前,除了嚴格遵守防疫規定,出色完成黨委交辦的防疫任務,還多次慰問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累計捐款捐物價值60多萬元。

圖為政協委員慰問抗疫歸來的白衣天使

他們銘記縣政協的教導:始終把服務發展作為履職的著力點,做到政治協商為發展著眼,民主監督為發展助力,參政議政為發展服務。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洪山政協有條鐵律:不管你企業有多大,不論你家有多少金條,不看你官職有多高,只要你是政協委員,就要聽從縣政協的領導,服從鎮委的安排。

“你們為政府保駕護航,為人民排憂解難,深受社會好評。”這是原任洪山鎮委書記饒濤的讚譽。洪山鎮特意騰出政府三樓,作為政協委員的辦公室、學習室、會議室、娛樂室。

“大洪山呀山連山,不落的太陽照洪山……”這首大洪山革命歌曲,是湖北省原省長張體學在洪山駐隊時,由省文工團編詞編曲創作的,包含深厚的紅色記憶和洪山情懷。後來一度沉寂數十年,如今又在洪山鎮熱唱起來。

“老歌能夠新唱,關鍵是政協委員們起到帶頭作用。”身為中心學校校長的政協委員周先軍介紹,洪山鎮是一方紅色熱土,原江漢軍區在這裡駐軍,拉開解放湖北全省的序幕,“布衣省長”張體學在這裡建起省委後背軍事基地,與洪山人民結下深厚情誼。“這首歌,是歌頌洪山、讚美洪山、宣傳洪山的千古絕唱!”政協委員響應“紅色旅遊”發展戰略,帶頭領唱並向學校推廣。

一首歌曲,喚醒超越時空的紅色記憶,贏得數萬人民熱烈響應。

近年來,洪山政協活動小組聲名鵲起,一次次迎來高光時刻,他們資政建言的“金點子”越來越多,協商議政的“好聲音”越來越響,攜手奮進的“同心圓”越來越大,受到全國政協的表彰。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擁有滿腔熱情,方有萬丈光芒;堅持百煉成鋼,方能萬無一失;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通訊員:彭韜、江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