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偉
江穩
李偉
吳錦
丁瑜
胡俊明
孫兵
馬澤江
吳祖雲
編者按
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
湖北省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後五年,我們要堅持統籌謀劃、長短結合,系統協同、重點突破,著力推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建設。
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代表們審議報告時一致表示,建設先行區,是立足全局、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大工作部署,將保持闖勁拼勁韌勁積極投身先行區建設,久久為功,交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優異答卷。
湖北建設先行區,如何抓好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如何打造製造強國高地,如何建設國內大迴圈支點樞紐?圍繞統籌謀劃、創新驅動、暢通堵點三大關鍵詞,多位省黨代表暢談加快先行區建設。
關鍵詞
統籌謀劃
抓好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
守住安全底線 護佑人民安康
報告強調,堅決守住流域安全底線。這是踐行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湖北實踐,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
對於水利工作來講,必須強化流域綜合治理,堅持把水安全風險防控作為底線,把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上限,把水生態保護作為控制紅線,為湖北建設先行區提供更堅實可靠的水利支撐。
保障水安全,服務區域發展佈局。加強武漢城市圈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河湖水系連通聯調和區域水資源一體化配置,貫通長江、漢江,實現水量互補互濟,洪澇順暢下泄,改善生態環境。
建設重大水利工程,構建“荊楚安瀾”水網。在全省建成一張“三江多支貫通,百庫千湖聯調”、實體工程與數字工程兩極融合的“荊楚安瀾”現代水網,不斷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
做好水旱災害防禦,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充分發揮工程體系綜合效能和主體作用,增強工程體系抗擊災害衝擊的“韌性”,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嚴守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強化用水總量強度雙控,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省黨代表,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廖志偉
報告提出,統籌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東寶區將堅決貫徹省黨代會精神,牢牢扛起守住安全底線這個政治責任。
沮漳河流域是全省16個二級流域片區之一,眾多支流位於東寶境內。我們將謀劃推進沮漳河流域東寶區域水系綜合治理,打造“荊楚安瀾”現代水網東寶示範。
報告強調,堅決守住經濟安全底線。東寶區將堅持市場導向、問題導向,持續壯大新興産業,推進産業轉型升級。聚焦“三高地、兩基地”,主動對接“光芯屏端網”産業集群,以汽車專用線路板、柔性電子、車用LED顯示和照明為重點,打造具有東寶特色的電子資訊産業集群。推動磷化、建材、森工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邁進,打造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示範。此外,東寶區把幫企紓困作為守住經濟安全的關鍵一招,擦亮“寶正好”營商環境城市服務品牌,採取“一企一策”,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讓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健康發展。
按照報告提出的“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底線”要求,東寶區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走訪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用,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省黨代表、荊門市東寶區委書記 江穩
報告提出,紮實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江河安瀾、社會安寧、人民安康。來鳳縣堅決貫徹落實大會精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守牢底線,綠色發展,確保省黨代會各項安排部署在來鳳落實落地。
築牢産業底盤,堅決守住經濟安全底線。打造“商旅文融合、農業特色産業、清潔能源、新型建材、加工製造業”五個百億産業集群,築牢縣域經濟四梁八柱,穩住縣域經濟基本盤。
提高治理能力,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底線。緊緊抓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二期全國試點城市示範單位”創建契機,建成全省一流、全國示範的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深入開展黨員幹部走訪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整合駐村工作隊、社區尖刀班、張富清先鋒隊等治理力量,凝聚治理合力。
加強生態保護力度,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嚴厲打擊生態違法行為。以酉水河為重點推進全縣大小河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共抓長江大保護。推進綠色發展,大力探索“兩山”轉化路徑,探索生態價值核算、儲蓄、交易等機制,實現“金山銀山”價值。
——省黨代表、來鳳縣委書記 李偉
關鍵詞
創新驅動
打造製造強國高地——
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 以變數突破促進增量崛起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準的自立自強。
湖北是科教大省,又是製造業重地。省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主要目標是打造“三高地”、建設“兩基地”,這一戰略部署,符合湖北實際,符合趨勢規律。
推動創新鏈和産業鏈深度融合,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和製造強國高地,是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之舉,對於荊州,更是建設江漢平原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的必由之路。
荊州市將充分發揮科教、人才、産業等比較優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江漢平原科教創新、人才、先進製造業“三個高地”,把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推進荊州科創大走廊、荊州(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兩個創新策源中心建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成果轉化暢通、創新平臺提升、科技投入撬動、科技人才頭雁、創新環境優化“六大工程”,加快建設江漢平原科教創新高地,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突出“高精尖缺”的導向精準引才,通過“築巢引鳳”的辦法系統育才,建立“彈性柔性”的機制科學用才,涵養“近悅遠來”的生態用心留才,加快建設江漢平原人才高地,以“人才活”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滿盤活”。
開展科技創新賦能行動,實施創新引領工程,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聚焦智慧家電、汽車零部件、石化裝備等11條重點産業鏈,以美的全球燈塔工廠為標桿,不斷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加快建設江漢平原先進製造業高地,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的項目支撐和産業底盤。
——省黨代表、荊州市委書記 吳錦
建設先行區,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省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製造強國高地,令人振奮。
製造業是國之根本。打造製造強國高地,唯有依靠創新,才能走得更遠。作為高校科研人員,我對報告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推動關鍵技術産業化”這句話印象最深刻。
“卡脖子”問題,也與“鋪天蓋地”的眾多中小企業發展息息相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健全産學研用一體化平臺,更大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製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打通“任督二脈”。
地方高校科研力量是解決中小企業“卡脖子”問題的主力軍。要出臺更靈活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高校科研人員與中小企業拉近距離,放下身段蹲車間、上生産線,與企業共成長。位於孝感的湖北工程學院,每年與孝感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100多項,解決了企業面臨的許多技術難題。我們團隊是國內一流的鋰電銅箔製造關鍵技術研究團隊,為國內多家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創造了百億元産值。
打造製造強國高地,報告提出“打造‘漢孝隨襄十’為重點的萬億級汽車産業走廊,建設全國汽車産能基地”。今年5月,總投資675億元的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産業園項目在孝感開工,對湖北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具有重要拉動作用。全球最大的鋰電銅箔製造商諾德股份因此落戶湖北,我也受聘為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院長。報告提出“實施産業跨界融合發展工程”,這為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徑。
——省黨代表、湖北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 丁瑜
報告提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財稅、投融資、農業農村、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改革,加強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動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
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對標對表報告要求,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用,推動公共資源陽光交易,持續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更好地以交易採購平臺的“有為”促進市場配置資源要素的有效,打造全國一流的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採購環境,為加快建設先行區作出應有貢獻。
——省黨代表,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省政府採購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胡俊明
關鍵詞
暢通堵點
建設國內大迴圈支點樞紐——
優化升級産業鏈供應鏈 穩固國內大迴圈主體地位
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天河機場、花湖機場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
作為國家重大生産力佈局,鄂州花湖機場擔負著代表中國參與全球航空物流競爭的重任,是湖北建設“重要節點”和“重要樞紐”的關鍵支撐,更是鄂州的機遇所在、希望所在。鄂州將全力推動機場如期建成投運,加快形成高品質發展重要動力源,助力國內大迴圈支點樞紐建設。
要加快構建人物資信四流融合、鐵水公空四網互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發展多式聯運。不斷完善開放功能,加快推進航空口岸建設,積極申報機場空港綜合保稅區,推動機場片區等區域納入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加快引進智慧製造、航空物流等臨空産業,儘快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推動外貿創新發展,完善外貿支援政策,培育引進一批外貿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外向型經濟高品質發展。堅持港産城融合發展,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豐富城市業態,著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化的航空新城。
——省黨代表、鄂州市委書記 孫兵
作為長江咽喉要地,宜昌正加快建設長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切實把“堵點”轉化為“亮點”、鍛造成“支點”,更好服務和融入“雙迴圈”格局。
提升水運新優勢。積極爭取實施三峽新通道及葛洲壩航運擴能工程,加快構建“兩港、兩鐵、兩路、一管”為支撐的三峽翻壩轉運體系,統籌解決“過閘難”問題。聚焦港口吞吐能力、吞吐量“雙億噸”目標,加快茅坪、白洋等核心港區建設,暢通港站集疏運和轉机運輸。積極爭取打通西南“江出海”、西北“海進江”、中西部“南向”三條通道,形成“規模集結+快速傳遞+創新增值”的國家物流樞紐。
建強鐵路主動脈。建成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開工建設沿江高鐵荊門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推動呼南高鐵宜昌段開工建設,構築“兩縱兩橫”高鐵網。謀劃推動焦柳鐵路擴能改造,打通“江鐵海”中西部陸海新通道。
拓展公路主骨架。開工建設6座過江通道,織密“十線三環”高速公路網、“五縱七橫”幹線路網和中心城區“三環十二射”快速路網。
架構航空大走廊。加快三峽機場改擴建工程,實現航空一類口岸全面開放,加快建成區域性航空客貨中心和對外開放中心。
——省黨代表、宜昌市市長 馬澤江
報告提出,必須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立足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良性迴圈,塑造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湖北農業走出去,以“三農”高品質發展服務國內大迴圈。
確保糧食安全,把底盤做實。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暢通國內大迴圈的底線任務,積極調動各級黨委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産量穩定在500億斤以上,力爭每年凈調出糧食100億斤以上,讓全國人民吃上更多湖北糧。
轉變發展方式,把品種做優。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品牌農業,深入實施院士專家“515”科技服務農業活動,以更多優質農産品搶佔國內大市場。
大抓産業鏈建設,把品質做高。深入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産業鏈建設,堅持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推動企業聯合、整合和重組。優先支援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惠農,使更多農戶融入産業鏈、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瞄準國內大迴圈,把品牌做強。啟動開展“荊楚大地好糧油中國行”等活動,創建10個國家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推進秭歸臍橙、潛江龍蝦、恩施玉露茶葉全球宣傳,籌劃2022年湖北農博會等,鞏固湖北農産品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知名度、美譽度。
——省黨代表,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吳祖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