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是縣域經濟的“生命線”。堅持把招商引資和有效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強引擎,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優中做強、後能變先的文章,才能以項目投資量質提升促進經濟發展再續精彩。
思想破冰抓招商,“無”可以變“有”。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發展的高度。發展縣域經濟,不能糾結于自己沒什麼、缺什麼,多想想自己有什麼、要什麼、能幹什麼。竹溪交通、區位、資源、基礎並不算好,但有大量産業工人,有土地電力等要素保障,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有小山村的清靜自然、樸實無華,有偏遠山區的奮進執著。我們準確把握“無和有”的辯證關係,打破“有什麼資源招什麼商”的慣性思維,搶抓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加速産業轉移的機遇,開展全鏈條、跨鏈條整合招商,著力招引頭部企業、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集聚要素、配置資源、開拓市場,發揮産業乘數效應、園區聚集效應、資本膨脹效應,實現引進一個項目,培育一個龍頭,形成一條産業鏈條,打造一個産業集群。從引進世界電容産業領軍上市企業台灣鈺邦,到帶動凱澤鑫、鈺康、冠坤、宇華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再到接續吸引華為、華碩、聯想、松下、惠普、佳能等眾多配套定制代工廠紛至遝來,一座電子資訊産業新城,在秦巴深山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因聚而變,破繭成蝶。實踐證明,只有摒棄悲觀心理和坐等觀望思想,打破區位決定論、交通瓶頸論、資源制約論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多一些“無中生有”的超前謀劃、謀定後動,多一點敢闖敢試、敢想敢幹的勁頭,才能把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把更多的“無”變成“有”。
聚力産業抓招商,“特”可以變“優”。招商引資是為了更好更快更高品質發展,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安全為代價,必須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嚴守環境品質底線、謹守資源利用上線。我們立足獨特的優質生態、獨有的特色産業、獨到的資源稟賦,把握“特和優”的辯證關係,通過招商引資深度開發、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從“賣資源”升級迭代為“賣産品”“賣品牌”“賣技術”“賣文化”,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把特色産業轉化為發展勢能。竹溪作為我國五大名漆産地之一,現已形成10余萬畝漆樹種植規模,生漆全産業鏈綜合産值達到16億元。立足得天獨厚的“高鍶、富硒、弱鹼、低鈉、軟水”天然礦泉水資源,建成了全球著名品牌VOSS礦泉水挪威境外唯一生産基地。實踐證明,聚力“有中生優”,敢於突破“吃資源飯”的老路,通過産業招商,打造産業聯盟,實施“五鏈”融合,把資源變成産業,把産業變成品牌,把品牌變成財富,就能撒豆成“金”,避免陷入端著“金飯碗”找飯吃的尷尬境地。
創新實幹抓招商,“弱”可以變“強”。招商引資作為一項時效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不斷創新招商理念、招商路徑、招商方式。在“誰去招”上,堅持以“領導抓”帶動“全員抓”,以“本土化”帶動“常態化”,以“大平臺”支撐“大招商”,以“軟環境”改善“硬環境”;在“怎麼招”上,堅持數量規模與品質效益並重,招大引強與育苗造林並重,擴大增量與挖掘存量並重,洽談簽約與落地建設並重;在“招什麼”上,按照“缺什麼招什麼、什麼弱補什麼”的原則,依託産業鏈圖譜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科學招商、定向招商,抓龍頭、引骨幹、聚配套、成鏈條、強産業;在“如何招”上,堅持梳理重點産業鏈發展現狀,繪製産業鏈技術結構圖、應用領域圖、産業佈局圖、發展路線圖、招商目標圖,實施“五圖作業”,促進老樹發新芽、小苗成大樹。實踐證明,靈活運用“投行思維”,必須拿出最好資源、最大誠意、最優服務,突出招大引強、招先引優、招新引特,招引創新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産業層次高、帶動潛力足的旗艦型項目,培育一批行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高跳快跑“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高位推動抓招商,“後”可以變“先”。招商引資工作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難仗,必須“拼、搶、實”“快、狠、準”,衝在最前、幹到最後,奮力比拼趕超,推動進位提質,爭當縣域經濟發展的“績效股”“優等生”。縣委縣政府成立産業招商指揮部,實行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制,要求大員全員招商,常年開展敲門招商。建立縣領導“目標長”“項目長”“産業鏈長”工作機制,首設“金牛獎”“蝸牛獎”“末位席”,以目標倒逼任務,以時間倒逼進度,以督辦倒逼落地,以考核倒逼效果,形成擂臺競賽、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打造拎包入住的産業招商平臺,強化土地、電力、勞動力等要素保障,創新實施“五大員”制度,落實“五個一”服務閉環,確保項目引得進來、落得了地、開得了花、結得出果。實踐證明,招商引資工作沒有捷徑可走,唯有用力用心用情、唯實唯幹唯先,以招商看實績、以項目比高下、以平米論英雄,“實而又實”抓項目、“快而又快”建項目、“細之又細”謀項目、“嚴而又嚴”督項目,如此,“蝸牛”可變“金牛”、“慢牛”可變“快牛”、“後進”可變“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