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在愛心助學的道路上繼續守護孩子們的夢想,讓山裏的孩子們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走上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動情地分享了“英子姐姐”團隊網路助學的故事。結束的時候,她向自己的偶像張桂梅致敬。
而在1300多公里之外的宜昌長陽,將劉發英當作偶像的一群人沸騰了……
劉發英代表的“粉絲團”沸騰了
“很驚喜!我們都不知道她要去走通道,而且還講了我們的故事。”
在宜昌長陽,“劉老師走代表通道”的消息,快速傳開。被劉老師在代表通道上“點名”的受助學生小娟,尤其激動。
十多年前,小娟初中畢業、母親重病,即將失學。關鍵時刻,是英子姐姐拉了她一把。
“她和王叔一起來給我送學費,問我學習好不好,過年還給我發了壓歲錢……”很多年後,小娟還記得英子姐姐的開導:“不要有負擔,走好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人生。”
畢業後,小娟主動申請去偏遠的白沙驛小學支教了一年。“就是想和英子姐一樣,去最困難的地方看看。”在那裏,她認識了一對被爺爺帶大的姐弟,並在爺爺失去勞動能力後,承擔了他們學習的花銷。
受助學生倩倩説,“代表通道”快在她的朋友圈刷屏了。幾年前,在劉發英和好心人的幫助下,她得以走進湖南師範大學,繼續學業。“‘英子姐姐’是我們大山孩子的希望,我們都非常信任她,希望代表通道能放大了她的聲音,影響更多的人。”
她的初心:守護山裏娃讀書的渴望
劉發英和孩子們的故事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支教的時候,她被山裏娃對讀書的渴望打動,寫下了“不回磨市,支援邊區”的分配志願,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山野貧瘠,生活苦寒,孩童輟學,觸動著年輕英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孩子們沒有錢上學,她幫錢;孩子們沒有飯吃,她幫米;孩子們衣不禦寒,她幫衣……十多年間,她帶的學生,沒有一個因貧困輟學。
可是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有限的,貧困的孩子們仍舊徘徊在失學的邊緣。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來幫助這些“大山裏的孩子”?
2005年秋,劉發英開始接觸網際網路,以“英子姐姐”的網名,開展網路助學,呼喚大山之外的愛心!
然而,在虛擬的世界,想要獲得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的信任,太難了。
第一年,英子姐姐只籌到了800塊錢。一次,一個自稱北京城管的人聯繫她,要求視頻約談捐贈事項。劉發英連忙買了攝像頭,結果這個騙子卻在視頻中出言羞辱:我就想看看要錢的長什麼樣。
這讓劉發英接近崩潰。
180余本賬本記錄著溫暖與感動
為了贏得網友的信任、化解愛心人士疑慮,劉發英鼓足勇氣在網上公開了自己全部的真實資訊。
她向網友們承諾:每一個貧困學生的資訊都由她和團隊親自走訪獲取,每一筆助學款項都由她和團隊親自送達,絕不從助學款項中提取一分一厘的工作經費,助學過程産生的費用全部由她自己承擔。
為了這句承諾,她和團隊走遍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角角落落,累計行程超過30萬公里。
收集來的資訊,被她詳細地記錄在了愛心賬本裏,包括每一筆捐款的來源、捐款人姓名、金額、受助學生資訊等。像這樣的賬本,16年間,她寫了超過180本。
2010年“英子姐姐助學網”正式上線。在“英子姐姐”的感召下,由在職教師、知名作家、退休幹部、全國勞模等各界人士組成的“英子姐姐助學團隊”活躍在網路助學第一線,“誠信助學網”撒向五湖四海,延伸至國內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22年2月,“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已與2000多名國內外愛心人士結緣,籌集到助學善款2900多萬元,讓4300多名困難學子繼續讀書,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學生考上了大學。
愛的延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被愛滋養過的孩子,會在心底留下愛的種子。心懷感恩的貧困學子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這份愛心。
受助學生曉琳,畢業後在浙江工作,每年都會拿出一筆錢資助家鄉的學生,她説“要讓這份愛延續下去”。
受助學生小方幾年前以高分考入清華大學。他給自己定下小目標:力爭在半導體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成為祖國需要的科技人才,以此回報“英子姐姐”和愛心人士的無私幫助。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許多劉發英幫助過的孩子,在長大後,或是身體力行地加入到助學行動中,或是盡己之力向社會獻出自己的愛心,續寫著一個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感人故事。
“隨著家鄉全面脫貧,像過去那樣完全沒錢上學的孩子少了,這也對我們的助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退休後加入“英子姐姐”助學團隊繼續發揮餘熱的聶德媛老人説,“我們現在的方向,就是織出一張‘防止返貧’的大網,對那些家裏出了急事的孩子及時救助,讓他們的夢想繼續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