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長江大學農學院李志新教授正在陜西銅川考察水稻秸稈利用技術。“秸稈為田增肥,變廢為寶,有助於培育口感更好的水稻品種。”當天,該校石油工程學院的許明標教授紮在實驗室測試油基鑽井液性能。

“作為一所以石油、農學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我們聚焦糧食、能源‘兩個安全’,端牢‘兩個飯碗’。”長江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平説,“國家的戰略需求,産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就是我們的攻關指向。”

選育優質高産糧食新品種50個

去年9月,由李志新教授領銜的水稻遺傳育種團隊,歷經十年攻關,選育出兩係雜交稻新品種“春兩優長70”,成為長江大學首個自主選育並擁有智慧財産權的國審中稻品種。安徽荃銀高科以200萬元價格與學校簽訂品種轉讓合同,作為公司重點推廣品種,計劃兩到三年內推廣種子100萬公斤以上。

身處江漢平原,長江大學聚焦主糧,主要糧食作物産業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應運而生。該中心依託“作物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作物新品種選育”“作物高産高效安全生産”3個平臺,組建了由104人組成的高水準研究團隊,建成35個高水準研究平臺,圍繞重大問題技術攻關。

據統計,該中心選育出優質、高産、多抗和特用糧食作物新品種50個;篩選、創制和引進一批優異育種新材料;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應用累計7800余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70.3億元。

油基鑽井液應用於1000余口油氣井

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離不開能源安全保障。

為攻克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卡脖子”技術瓶頸,長江大學能源學部以産業需求為科研方向,以創新突破技術壁壘。

2011年,中石化在鑽探第一口頁巖氣水準井時,引進國外知名油田服務公司的技術,遭遇“水土不服”。

學校組建團隊攻關,團隊負責人許明標駐守鑽井現場,反覆調配油基鑽井液性能,屢屢受挫後終獲突破:鑽井深度不僅比第一口井深1111米,鑽井液費用僅為國外同體系的一半。

目前,團隊的油基鑽井液已迭代升級至第五代,應用於國內1000余口油氣井的鑽井施工。

創新突破不僅體現在油基鑽井液。該校自主研發的數字岩心掃描器器系列産品優於德國同類産品,佔有國內九成以上市場;油田化學系列産品10多年來應用於海上石油鑽探……

長江大學跑出創新加速度。2017年度至2019年度連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非常規油氣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首批部省共建名單,“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據統計,2021年學校到賬科研經費逾3億,能源學部到賬經費總量突破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