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  李軍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和疫情災情等嚴峻考驗,“加快振興崛起,決勝全面小康”取得豐碩成果,較好完成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預計2021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50億元,比2016年增長35.2%,每人平均GDP突破4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比2016年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4%,進出口總額增長86.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8%,稅收佔比提升10.4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貸比提高13.5個百分點。産值過10億元企業達到39家。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0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水源地和國控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比86%,減排目標超額完成。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羅田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培育省級“兩化融合”企業114家、隱形冠軍企業102家、“專精特新”企業83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1.5%。建成高標準農田346萬畝,糧食産量連年保持在50億斤以上。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增至4家、省級88家。國家地標産品達到92個,蘄艾、大別山黑山羊入選全國特色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麻城福白菊、黃梅挑花、英山雲霧茶入選中歐地標互認名單。市農科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A級景區達78家,英山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改革創新多點突破。“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一網通辦”可網辦率達98%。落實惠企紓困政策,累計減稅降費108.1億元。市場主體增至62.5萬戶。市縣黨政機構改革順利完成,綜合行政執法、應急管理、財稅、供銷社、醫保、公積金管理、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市區園區體制改革順利實施,融資擔保集團正式運營。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城鎮化率達到48.7%,提高4個百分點。市區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安九高鐵、武穴長江大橋、棋盤洲大橋、麻竹高速黃岡段、蘄太高速西段建成通車,黃黃高鐵、麻安高速東段即將通車,江北鐵路完成鋪軌,燕磯長江大橋開工建設。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市域示範創建突出單位,黃州、浠水獲評全國示範縣,紅安獲評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水土流失708平方公里,“三湖”湖堤加固、蘄水灌區新建擴建、土司港閘站等項目順利實施。行政村光網覆蓋率達100%。109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成運作,4117個村生活垃圾治理達到“五有”。338個村入選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民生保障水準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7.4%、47.3%,均跑贏經濟增速。城鎮新增就業37.5萬人,養老、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612萬人參加城鄉醫保,129萬(人次)困難群眾享受城鄉低保,33萬(人次)農村五保對象得到供養,71萬(人次)殘疾人獲得兩項補貼,1.6萬困難家庭解決保障性住房,11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改造老舊小區506個,實施棚改4.7萬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4萬戶。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5萬個、義務教育學位8萬個。組建黃岡中職集團,創辦湖北黃岡應急管理學院,黃岡職院獲評國家優質專科高職院校。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縣域醫共體全面推進,3237家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麻城建成全省首批縣級三甲醫院。全民健身熱潮興起。獲評首批全國“十佳魅力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國東坡文化之鄉。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紮實推進。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穩步實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豐碩,平安黃岡、法治黃岡建設成效顯著。羅田獲評全國平安建設示範縣,蟬聯“長安杯”。

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深入開展,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與工青婦、科協、工商聯、文聯、社科聯、僑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聯繫進一步密切。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援疆、老齡、殘疾人、慈善等事業實現新進步。審計、統計、信訪、保密、檔案、氣象、地質、水文、史志、人防、公共資源交易、新聞出版、融媒體、退役軍人服務、機關事務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來,我們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及各方面監督。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持續正風肅紀,在抗疫抗災第一線、經濟建設主戰場、民生服務最前沿淬煉初心、錘鍊作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剛剛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們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堅決打贏戰疫戰洪硬仗。以快制快,打贏紅安“遭遇戰”和團風“殲滅戰”,在最短時間內把疫情控制解決在最小範圍,形成了流程化應急處置、模組化高效運作的“黃岡戰法”。科學調度,精準施策,成功應對10輪強降雨,守住了“不亡一人、不決一堤”底線。兩場硬仗,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保障了發展空間,提高了幹部隊伍的組織力、動員力和戰鬥力,打出了我們的精氣神。

持續提升經濟治理能力。圍繞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轉變作風,先後舉辦5期高品質發展大講堂,在學習借鑒中啟發思路,在交流研討中共同提高。明確主攻産業,系統研究、精準出臺支援政策,配套基礎設施,著力補鏈延鏈。鎖定重點任務,建立提級調度機制,實行紅黑榜管理,強化過程管控和績效反饋,推進精細化管理。從市政府班子做起,帶頭糾正“領導不研究業務、市不管縣、部門本位主義”,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政府系統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氛圍正在形成。

初步扭轉經濟發展被動局面。紮實推進“千人進千企”,堅持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市場主體,當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31家,近五年首次實現“進大於退”。面對一季全面落後、全域落後,全市上下迎難而上、奮起直追,堅持每月集中簽約、集中開工,推進經濟增長逆勢反轉,實現主要經濟指標二季穩步回暖、三季快速回升、四季迎頭趕上。前三季度,GDP增速居全省前五,創近五年最好位次。預計全年GDP增長17.5%,創歷史新高。一年來,經濟增長由被動轉向主動,穩住了陣腳,鍛鍊了隊伍,提振了信心,進一步激發了全市上下比學趕超、再攀高峰的昂揚鬥志。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援的結果,是全市上下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黃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駐黃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援黃岡戰疫戰洪戰貧、改革發展穩定的社會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成績屬於過去。我們清醒認識到,發展中依然存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缺少特色鮮明的主導産業和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主城區毗鄰武漢,要素積聚困難,城市能級不高,帶動性不強。資源稟賦優勢發揮不夠,縣域經濟發育不充分,産業吸納能力較弱與城鎮承載能力不足相互作用,人口流出較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民生領域還有不少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本位主義思想尚未根除,改善營商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改革開放的力度和深度不夠,運用市場手段整合要素、轉化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足。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圍繞解決問題謀劃和推進工作。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今後五年,是我市全面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攻關時期,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既要系統謀劃,更要重點突破。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為引領,深入實施“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多點支撐”市域發展佈局,幹在實處、加快振興、譜寫新篇,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作出黃岡貢獻。

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在區域競爭中趕超進位,經濟總量超過3500億元。“一區兩城”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成為全省高品質發展重要增長極。明確主攻方向,突出專業招商、産業鏈招商,加快建立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現代産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製造業佔比達到30%,現代服務業佔比達到5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均實現倍增。城鎮化率達到55%以上。支援麻城、武穴挺進“全國百強”。

推進黃團浠一體化地區高水準城鎮化、産業化。按照百萬人口現代化新城宏偉藍圖,一體規劃黃團浠地區城市戰略定位、空間佈局、功能分區,分步實施。適時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將武黃同城化作為主城崛起的最大機遇,系統推進城西片區與東湖高新區對接、團風與長江新城對接、白潭湖-巴河片區與花湖機場對接。以對接東湖高新區高新技術産業轉移、承接花湖機場多式聯運相關産業功能為主攻方向,實質性優化主城區産業結構。著眼承接新興産業人口和外來消費人群,高起點高品質改造和建設城市,高水準高效率管理和服務城市。

推進沿江高品質發展帶高水準開放。以長江黃金水道、京九鐵路、黃黃高鐵、沿江快速通道為依託,突出跨江合作、多式聯運、特色産業集群戰略支撐功能,沿江一體化佈局水、路、港、岸、産、城服務功能,一體化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濱江産業新城連綿帶。以武穴為龍頭,以小池為樣板,支援沿江節點地區充分發揮以物流為核心的産業競爭優勢,找準區域分工新定位,全面提高産業集中度和城市綜合競爭力。

推進大別山生態經濟帶綠色崛起。研究規劃武漢至羅田、英山、安慶高鐵,鄂州至羅田鐵路,實現“縣縣通鐵路”。著力構建倉儲、物流配送“地網”系統,主動融入電子商務“天網”平臺,推動山區種養、加工和銷售環節進入現代化供應鏈體系,把更多綠色生態産品“送出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工業,加快三産融合,突出文化旅遊對都市消費人口的吸引力,提升新興消費業態對産業人口的集聚力,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鄉村田園綜合體特色競爭力,把更多的外來消費人口和新型服務業産業人口“引進來”。

推進生態環境改善和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推動産業結構和能源、運輸、用地結構一體調整,堅持綠色生産、綠色技術、綠色生活、綠色制度一體推進,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更多運用改革辦法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用市場手段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2.0左右,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更大發展格局和市場空間中認識、發揮比較優勢,在更加深入的城市分工和産業協作中提升要素整合、資源轉化能力,在更為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倒逼市場意識和服務能力提升。更多運用市場手段經營城市,運用科技手段精準防災減災,運用系統思維推進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設,運用全域統籌的方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處理突發公共事件。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要圍繞“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在事關全局的基礎性、支撐性重大工作上破題開篇。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50億元;完成技改投資400億元以上;凈增規上工業企業50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以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2%;糧食産量保持在50億斤以上;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8%以上;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

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推動市域發展佈局成勢見效。

加快主城崛起。立足武黃同城,編制城市更新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黃團浠都市區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啟動黃州沿江片區和西湖片區城市更新工程,改造東坡赤壁片區。啟動包括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黃岡産業園和環蔡家潭、余家潭在內的科技産業新城片區整體開發。加快燕磯長江大橋建設,啟動白潭湖-巴河片區空港物流基地建設。推進團風與長江新城産業協同、與市區同城對接,推動G347舉水河大橋、城市中軸線振興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鄂黃長江大橋9座以下客車免費通行,謀劃武黃市域鐵路、鄂黃第三過江通道。完善白潭湖片區社會服務功能,承接更多居民落戶。推進城市綠道建設,加快排水防澇改造、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啟動城市雨污分流,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強小區綜合治理,啟動227個老舊小區改造。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打通文峰路、中環路、黃婆汊路等“斷頭路”,新增公共停車位3500個以上。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強化兩帶協同。編制兩帶五年規劃。在更大空間、更高層次推動沿江産業協同發展、集群發展。支援武穴發展多式聯運,打造精細化工和綠色建材産業集群。支援團風深度參與陽邏港産業分工,與麻城共建綠色建材入江通道。強力推動大別山區農産品物流配送大通道建設,發展農村電商。以文化為靈魂,以交通為軸線,串珠成鏈,一盤棋打造大別山生態旅遊網路。加快G347蘄春至團風段、武紅高速建設,推動沿江高鐵合武段、蘄太高速東段、S409下巴河特大橋開工建設,開展京九高鐵阜陽至黃岡段、武漢至紅安市域鐵路、武漢至黃梅高速、英山至黃梅高速、武穴至瑞昌過江通道、麻陽高速北延項目前期工作。

做實多點支撐。發展縣域經濟,核心是人口,重點是産業,基礎是縣城對人口和産業的綜合承載能力,關鍵是圍繞比較優勢整合要素。開展縣域經濟發展提升行動,圍繞特色定位、産業培育、園區建設、人口聚集、城鎮承載能力等重點,建立評價辦法和激勵機制,推動錯位發展、爭先進位。在全省縣域經濟分類考核中,麻城確保進入前五、爭取前三,紅安、武穴前進3個位次以上,黃州、團風、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前進5個位次以上。在縣市區開展“三三兩兩”對手賽,激勵比學趕超。推進黃岡高新區擴容提質,衝刺“全國百強”。實施“擦亮小城鎮”行動,新增省級示範型美麗城鎮5個,所有小城鎮達到基礎型美麗城鎮標準。

(二)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圍繞東湖高新區光電産業集群拓展,重點引進光電子專用材料、光通信、新型顯示、晶片封裝等領域目標企業。推動TCL關聯産業導入。主動承接光谷生物城産業轉移,主攻生物制藥、高端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四大領域。推動人福藥業製劑和聯影醫療器械落戶,加快穩健醫療擴産。支援星暉汽車産能釋放,佈局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圍繞科峰傳動等鏈主企業延鏈補鏈,帶動高端裝備産業集群發展。推進志高智慧家電投産。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支援新能源配套電網建設,加快麻城多能互補新能源基地建設,加快平坦原、紫雲山抽水蓄能項目推進,當年新增新能源裝機100萬千瓦以上。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拓展場景應用,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優化升級傳統産業。實施技改賦能,推進精細化工、綠色建材、農産品加工、現代紡織等産業提檔升級。支援麻城石材産業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産業整合,全面提升産業鏈價值鏈。推動祥雲磷化工向食品級、電子級延伸,索菲亞、顧家家居發展智慧家居終端産品,燕加隆、千川門窗專業化發展。推動黃岡晨鳴二期粘漿項目開工。強化政策支援,積極引進農産品銷售流通平臺企業,大力發展糧油、茶飲、飼料、畜禽、水産品精深加工,推進中糧肉食二期建設。推動紡織品由普梳向精梳高端紗線轉型。深入實施品質提升行動,培育一批品質標桿企業。推動建築業創新發展,支援團風發展綠色裝配式建築。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商貿流通、農産品電商和現代金融為重點,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當年凈增規上服務業企業30家以上、限上商貿企業150家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推進唐家渡臨港物流園區、鄂東郵政快件集散中心、麻城公鐵聯運、武穴鐵水聯運物流園區建設。引進1~2家大型電商平臺,新增限上電商企業25家以上。

促進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突出李時珍醫藥集團、鴻路鋼構、科普達、宏源藥業等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強化科技金融服務,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3%。推進光谷科創大走廊黃岡功能區建設,做實離岸科創中心。新培育省級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20家以上。強化智慧財産權創造、保護、運用。出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創新柔性引才模式。

(三)以高水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推動全方位開放。系統推進與武漢特別是東湖高新區“五同”對接,更好承接産業和人口。深度參與花湖機場和陽邏港功能分工,在更大的供應鏈體系中找準新定位。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深化專業招商,落實重點産業“雙鏈長制”。瞄準在産業鏈上下游有較大帶動作用的頭部企業,開展精準招商。推動大別山內陸開放,重點培育産品銷售渠道和文旅融合載體。支援小池與九江、散花與黃石、紅安高新區與長江新城深度合作、相互賦能。實現唐家渡一類水運口岸開關運作,建成市進出口服務中心。進出口總額增長12%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以上。

改革政府配置資源方式。制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現全域統籌、全要素配置。建立重大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投資項目儲備庫、産業鏈招商目標企業資訊庫,以市場方式換項目、換産業、換投資。實施各類園區整合、規範和專業化達標行動,把開發區打造為新興産業的搖籃和産城融合的樣板。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區分功能保障類、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對市屬國企實施分類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主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深入推進糧食機構改革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支援融資擔保集團改革發展,創新設立信貸風險補償金。信貸總量增長12%以上。擴大直接融資,企業上市實現突破。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千人進千企”,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推動各級領導與市場主體見面制度化,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對惠企政策定期組織評估,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實行閉環管理,始終與企業家風雨同舟,不負時代,共創未來!

(四)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推進農業産業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4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農業農村項目建設年活動。發展規模養殖,穩定生豬生産。加快蔬菜産業擴面提質,建成規模基地15萬畝。實施“雙十雙百”工程,聚焦十大重點農業産業鏈,以流通帶加工,以加工促生産,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壯大糧食、生豬、蔬菜、水産、中藥材等百億産業,農産品加工産值增長10%以上。完善農村物流和銷售網路,發展産地交易市場。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體驗農業,建設黃團浠都市農業示範帶。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編制實施“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依法規範農村宅基地管理。下決心推進鄉村風貌和農民建房風格引導管控,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建設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完善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美麗農村路1000公里,實現農村危橋清零。推進快遞進村、光纖向自然塆延伸。

促進農民富裕富足。鞏固脫貧成果,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突出農業産業化的引領支撐作用,爭當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排頭兵。發揮鄉村振興示範工程對全域旅遊和三産聯動的引領作用,每年選擇20個集中連片示範區開展試點,市場運作、分類推進、以點帶面。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成500個行政村債務化解。創新金融支農産品和服務,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進鄉村善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五)加快建設美麗黃岡。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標本兼治抓好督察整改。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施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落實河湖長制,強化“三湖”同治,實施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白蓮河水庫、遺愛湖、赤東湖、義水河、長河、巴河綜合治理。深化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管控,擴大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實質性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建立河道採砂智慧監管系統,遏制非法採砂行為。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嚴格執行“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實施大別山區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流失治理、國土綜合整治工程,啟動大別山南麓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快鄂東水廠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生態保護與修復。落實林長制,全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新一輪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抓好能耗“雙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探索用能權、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資源權益交易,打造全省碳匯基地。推進白蓮河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加快産業綠色化、園區迴圈化改造。推廣綠色建築。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建充電樁。支援英山、蘄春、紅安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六)在更高起點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弱有所扶、困有所濟、應助盡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培育,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加強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成1000戶適老化改造。落實新的生育政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以提升城市功能為導向,優化學校佈局。落實新建規模小區配套幼兒園,擴大普惠性學位供給。嚴格落實“雙減”政策,著力解決擇校熱、大班額問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規範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提升特殊教育水準。促進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更好發揮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作用。支援黃岡職院、科技職院創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支援湖北黃岡應急管理學院打造特色高水準專業群。支援黃岡師院“申碩”“更名”,建設高水準師範大學。健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加快市區5所學校建設,理順市區高中學校管理體制。

打造健康黃岡。把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結合起來,運用“黃岡戰法”,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防治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注重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引進,拓展縣域醫共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合理配置。推進藥品耗材集中採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在方便群眾就醫、減輕看病用藥負擔上取得實效。加強市區醫療資源整合,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實施“323”健康問題攻堅行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鞏固提升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覆蓋率。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響李時珍品牌,支援李時珍中藥材交易中心、英山中醫藥産業園發展,推動更多中醫藥産品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加快“藥養遊醫健”融合發展,壯大中醫藥健康産業。

建設文化強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繁榮文藝精品創作,加強文藝人才培養。加大歷史文物保護力度,加強紅色資源、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支援紅安建設全國黨史教育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推進黃梅戲等“非遺”傳承創新。推進東坡文化旅遊區建設,推動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龜峰山景區、天堂寨景區、黃梅“非遺”文化旅遊區創建5A,深入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爭創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健全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加強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隊伍建設。深化法治黃岡建設,深入開展“八五”普法,推進地方性法規進入執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統籌抓好金融風險、企業債務風險、政府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維護民族宗教領域和諧穩定。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電信網路詐騙和毒品犯罪,推動掃黑除惡長效常治。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管。

堅決守住安全底線。把排查風險、治理隱患作為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強化科技防汛、防火、防事故,構建靈敏、智慧的感知體系,提升監測預警水準。著力解決農村平交路口信號燈等交通安防設施缺失、山區居民烤火一氧化碳中毒、城鎮燃氣管網老化、城區易澇點積水、無序養犬等突出問題。重點整治化工園區建設管理不規範、小微企業安全管理不到位、地質災害點居民和小微車輛違規行駛等安全隱患。維護校園安全。堅決落實“四個最嚴”,加強“四大安全”監管。支援國防和軍隊建設,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動軍民融合,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四、全面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加強政治建設。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不折不扣抓好巡視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堅持依法行政。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把政府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覆蓋。健全法律顧問、公示聽證、決策諮詢、專家論證等制度,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提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提高行政權力運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高品質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審議意見、政協提案和重點協商議政事項。

轉變工作作風。把市場主體評價和發展環境改善作為作風轉變的最終評判標準,重點整治政府部門“有風險不管,怕麻煩不管,沒好處不管”等本位主義頑疾,真正做到把方便留給群眾和企業、把麻煩留給自己。持續舉辦高品質發展大講堂,提高幹部專業化能力。推動政府部門職能從行政管理局向項目推進局、産業發展局、要素保障局轉變。堅持實事求是,追求實實在在的投入、實實在在的增長、實實在在的發展。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對負責者負責。

堅守清廉底線。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防“四風”反彈。最大限度壓減支出、節用於民,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該做的事一刻不等、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

各位代表,時局日新,征途如虹。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幹在實處、加快振興、譜寫新篇,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名 詞 解 釋

1.“兩化融合”: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

2.隱形冠軍企業:指長期專注于某一細分行業産品的研發、生産和經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和市場領袖地位的中小企業。

3.“專精特新”企業: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工業中小企業。

4.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

5.“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6.“三湖”:武山湖、太白湖、龍感湖。

7.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有長效的資金保障。

8.“一區兩城”:武漢城市圈重要功能區、大別山革命老區中心城市、中國中醫藥健康城。

9.“擦亮小城鎮”行動:《湖北省“擦亮小城鎮”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以鄉鎮建成區為主要範圍,以加強統籌謀劃、整治鄉容鎮貌、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城鎮秩序、提升設施功能、提升風貌特色、提升管理水準為主要任務,建設一批舒適宜居、各具特色的美麗城鎮。

10.R&D經費投入強度: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與地區生産總值之比。

11.“三三兩兩”對手賽:在黃州麻城武穴之間、浠水蘄春黃梅之間、團風紅安之間、羅田英山之間,分組開展縣域經濟發展對手賽。

12.“五同”: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産業同鏈、民生同保。

13.“雙鏈長制”:每條重點産業鏈以市領導為“鏈長”、以龍頭企業為“鏈主”的雙鏈式“鏈長制”。

14.“雙十雙百”工程:《黃岡市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市圍繞10個農業主導産業鏈,重點培育10家細分行業領軍企業、10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帶動100萬戶農戶增收。

15.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湖北省提出,組織開展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綠色轉型、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及黑臭水體治理、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等6大污染治理攻堅提升行動以及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修復、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水資源保障、長江流域非法矮圍整治等4大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提升行動。

16.“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清單。

17.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

18.“兩高”項目:高耗能、高排放項目。

19.“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20.“323”健康問題攻堅行動:《湖北省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著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病3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2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3類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21.“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22.“四大安全”: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産品品質安全。

23.“兩個確立”: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24.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