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宜昌市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1月5日,市長馬澤江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報告工作。

報告主要由過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顧、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2022年工作重點、政府自身建設四部分組成。報告通篇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是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的“落實篇”“施工圖”。

過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顧

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宜昌改革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為難忘的五年。

報告中説,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援下,宜昌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六穩”“六保”,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

報告用“五個明顯”,高度概括過去五年成績

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動能轉換明顯加快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民生福祉明顯增進

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報告總結過去五年所做的工作

化危為機、攻堅克難,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壯士斷腕、標本兼治,狠抓長江生態保護修復。

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用情用力、共建共用,持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轉變作風、提升效能,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報告中説,剛剛過去的一年,聚焦強産興城、能級跨越,抬高標桿、加壓奮進,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應有的正增長逐步追回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重回全省第一方陣,圓滿實現“開局漂亮、全年精彩”。

報告總結提煉了“四大突出亮點”

◆一是重大戰略加速落地。實施世界旅遊名城建設五年行動,城建、交通五年攻堅行動。十大製造業綜合性産業鏈、八大農業産業鏈鏈長制全面推行。區域科創中心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出臺區域消費中心、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服務業攻堅突破。高位推進“城市大腦”建設,數字底座上線運作。

◆二是招大引強空前突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00個,同比增長53.9%,其中過100億元6個。投資320億元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並將在宜大幅追加投資。與三峽集團簽署1138億元戰略合作協議。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86個,一批過50億、過100億重大産業項目落地建設。

◆三是南翼協同破題開篇。“宜荊荊恩”城市群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宜荊荊”磷化工産業集群獲工信部1000萬元獎補資金。宜都、松滋協同發展先行區首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沿江高鐵荊門至宜昌段即將開工。

◆四是惠民實事紮實推進。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小學營養午餐及課後服務、“全市一個停車場”、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物業管理全覆蓋等惠民實事獲得廣泛點讚。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

未來五年,是宜昌強産興城、能級跨越、再創輝煌的關鍵五年。

報告指出,根據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爭做表率,打造高品質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高素質人文、高價值生態的現代化“宜昌範式”,穩步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奮鬥目標

加快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清潔能源之都、長江咽喉樞紐、精細磷化中心、三峽生態屏障、文明典範城市,全面提升區域科創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費中心、活力中心功能。到2026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8000億元,築牢萬億級城市根基,努力成為中部非省會城市龍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把宜昌打造成産業興旺、功能強大、文化厚重、人氣鼎盛的現代化夢想之城。

實現上述目標,將牢牢把握“思想破冰、産業裂變、全域競進、智慧賦能、文化鑄魂、築堡強基”六大戰略要點,全力“推動五高”:

◆一是推動高品質發展邁上更高臺階。推動宜都、枝江經濟總量過1200億元,當陽、夷陵過1000億元,西陵、宜昌高新區過800億元,伍家崗、猇亭過500億元。實施工業“雙千雙百”工程,培育壯大6個千億級産業、4個500億級産業、4個千億級園區、15家百億級企業,力爭工業總産值突破10000億元。突破性發展文旅、物流、金融、康養等現代服務業,力爭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推進農業産業化成勢見效,力爭八大農業産業鏈綜合産值突破2500億元,規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突破600家。

◆二是推動高品質生活實現更優提升。加快城市“東進、北拓、中優”,構築26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建設“國際范、山水韻、三峽情”的濱江公園城市。高起點建設東部未來城、高鐵生態城、“兩島一灣區”、城市中央公園。

◆三是推動高素質人文彰顯更大魅力。建成全省首個全國文明城市群,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傳承發展屈原、昭君、嫘祖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宜昌故事。

◆四是推動高價值生態釋放更多紅利。深入落實“雙碳”發展戰略,實施生態價值實現工程。打造長江大保護升級版。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

◆五是推動高效能治理取得更新突破。加快創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強力實施“築堡工程”,縱深推進“城市大腦”、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打造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法治宜昌、平安宜昌。

2022年工作重點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第一年。

報告提出,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進出口總額增長13%,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衝刺全國百強城市50強。

報告指出,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深入實施“1+5”行動,全力以赴“強産業、優功能、壯筋骨”,“幹好每一天、喜迎二十大”,以更加全面的“穩”、更高品質的“進”,闖關過坎、再續精彩。

報告用“八個全力”,對2022年重點工作作出了八個方面的安排

(一)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推進項目建設大提速。確保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00個,其中過100億元17個;建成億元以上項目500個。

◆推進招商引資大比武。確保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600個,新開工入統項目不少於560個,新招引外向型項目不少於110個,實際到位資金不少於2300億元。

◆推進園區開發大攻堅。支援城區各園區騰籠換鳥、提檔升級。啟動宜都、姚家港化工園二期建設。做強電子資訊産業園。高標準建設鴉鵲嶺、雙蓮工業園。支援五峰民族工業園和紅花套、安福寺、磨市等園區特色發展。支援城區、山區縣到東部園區興辦工業。

◆推進生産要素大統籌。完善用工、用地、用能、資金、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協調機制。決不讓一個有訂單的企業停産,決不讓一個有投資能力的項目停工。

(二)堅持強鏈補鏈,全力做強現代産業

◆加快新興産業裂變。實施精細磷化中心“313”建設行動,加快寧德時代、三寧化工、興發集團、山東海科等企業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綠色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突破,力爭産值達到1500億元。構建新能源電池全産業鏈,謀劃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力爭生物醫藥産值達到600億元、裝備製造産值達到960億元。力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獲批。

◆加快傳統産業轉型。滾動實施、壓茬推進新一輪工業技改行動,確保完成投資850億元。支援宜昌船柴、達門船舶搬遷入園。力爭食品飲料産值達到880億元。力爭建築業産值突破1700億元。

◆加快服務業增量提質。加快長江三峽遊輪中心、古今·大南門、巴山金谷、鱘龍灣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主題樂園規劃和建設工作。支援三峽大瀑布、柴埠溪、玉泉山·關陵、昭君村創建5A級景區。支援秭歸、長陽、五峰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推動西壩不夜島提檔升級。

◆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確保凈增規上企業100家、限上企業50家。力爭新增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1家、過50億元3家。培育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業3家、報輔報審企業5家。

(三)堅持主城引領,全力提升城市能級

◆推進城建提質增能。續建、新建城建項目139個,完成投資569億元。以白洋組團為核心,高標準規劃建設東部未來城。以宜昌北站樞紐為核心,全面啟動建設高鐵生態城。推進“兩島一灣區”整體開發。開工建設夷陵長江大橋延伸段快速化改造、鴉猇高速至峽州大道互通、黃柏河大橋、雲集路品質提升、屈原文化公園等項目。

◆實施暢咽喉強樞紐。加快建設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三峽翻壩鐵路、當遠鐵路、宜來高速、呼北高速鄂湘界段、白洋港二期,確保鄭萬高鐵宜昌段建成通車、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竣工投運。開工建設沿江高鐵荊宜段、當枝松高速、枝城鐵水聯運碼頭一期。

◆加快建設城市大腦。加快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加快政府數字化改革。推進數字駕駛艙建設,建成城市運作管理指揮中心。

◆引領區域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城區經濟,支援高新區打造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活力區,西陵、伍家崗建設現代都市中心,點軍建設現代濱江生態科教城,猇亭建設濱江臨空産業強區,夷陵建設現代産業集聚區、構建城市新增長極。加快縣域經濟提檔升級,支援打造“當枝松宜”全國百強縣域聚集區,支援宜都、枝江、長陽加速融入中心城區,支援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爭創“兩山”轉化示範區。支援當陽和沙洋、荊州區、漳河新區共建協同發展先行區。

(四)堅持創新驅動,全力增強科創能力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00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0家。高標準建設湖北三峽實驗室。組建磷石膏産業研究院。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細化落實“1+4”人才新政。力爭引進大學生等各類人才4萬人。實施産業領軍人才“雙百”計劃。成立三峽人才集團。支援興發集團建設創新人才社區。

◆營造更優創新生態。加快構建以宜昌高新區、環三峽大學創新生態圈、宜昌科教城、“宜荊荊恩”科創走廊為主體的多層次創新體系。支援龍頭企業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200億元。支援宜都創建國家高新區、枝江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

(五)堅持重農固本,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新增“兩品一標”20個。建設三峽柑橘交易中心。加快推進三峽畜牧産業園、宜都國家柑橘公園、清江鱘魚谷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産業園和特色小鎮。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支援有條件的地方整縣整鎮、連線成片編制村莊建設規劃。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4G網路補弱提升。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援脫貧地區特色産業發展,幫助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支援環百里荒、榛子黃糧、玉泉雙蓮、沿頭溪流域爭創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

(六)堅持改革開放,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域通辦,全面推行“只説Yes不説No”、智慧審批和超時默認。常態化徵集營商環境“不滿意”問題線索。創新“以下評上”機制。

◆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深化擴權賦能強縣改革。完善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快市級平臺公司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市場化轉型,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提升開放平臺能級,複製推廣制度創新成果5項,綜保區引進企業30家、進出口額增長35%。開展縣域外貿振興、進出口回流、利用外資破零攻堅行動。新增外貿實績企業50家,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

(七)堅持減污降碳,全力加快綠色轉型

◆深入落實“雙碳”發展戰略。科學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確保磷石膏綜合利用率超過50%。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確保達標率60%以上。支援長陽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支援興山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

◆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開展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提檔升級東山公園。新增城區公園綠地面積100公頃,新建口袋公園15個。支援當陽開展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全國試點。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城區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以上。支援宜都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八)堅持惠民利民,全力加強社會建設

◆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支援當陽、遠安、興山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深度挖掘傳承屈原文化,打造城市永恒文化地標。加強城市宣傳行銷,擦亮文化之城、志願之城、好人之城、綠色之城品牌。

◆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水準。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7.3萬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70萬人以上。推進住房公積金擴面提質。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確保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50%以上。爭創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支援三峽大學“雙一流”、三峽職院“雙高”建設,建設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新校區,力爭湖北航空學院申辦成功。推行市直醫療機構門診“先看病後付費”服務模式。謀劃建設大劇院、科技館、美術館。高水準辦好省十六運會、省十屆民族運動會。

◆維護社會平安穩定。深入實施“築堡工程”。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嚴打電信網路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

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有為政府

報告提出,將牢記初心使命,鐵肩擔重任,實幹踐諾言,努力做到“四個過硬”:

政治過硬,信念堅定。責任過硬,敢於擔當。

能力過硬,善作善成。作風過硬,清廉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