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勝調研市區歷史文化古跡工作

強調: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8月21日上午,黃岡市委書記張家勝調研市區歷史文化古跡工作。他強調,要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深入推進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根據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統計,我市境內共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5768處,文物點總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列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16處,省級文保單位117處。

東坡赤壁,因北宋文豪蘇軾謫居黃州期間,多次遊覽赤壁,寫下前、後《赤壁賦》《赤壁懷古》而享譽古今,成為遊覽勝地。張家勝來到這裡,拾級而上,參觀“二賦堂”“酹江亭”“碑閣”等景點,不時與講解員、景區負責人交流,仔細了解景區建設運作情況。他強調,要學習借鑒國內知名文化旅遊城市成功經驗,不斷提升景區品質、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水準、創新旅遊業態,切實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叫得響的旅遊新地標。要高度重視講解員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專業化水準,把景區特色特點、歷史文化故事講活講好講生動。

位於寶塔公園的青雲塔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之後塔身三層以上倒塌,在清代進行了多次修繕,2004年黃州區再次修繕。安國寺始建於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多次毀於戰火,2001年黃州區進行擴建。張家勝詳細了解古建築的歷史淵源,聽取相關負責人對古建築保護修繕、配套設施建設等情況彙報。他指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重建時要避免建設性破壞,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展示歷史文物風貌和內涵,真正留住歷史記憶、傳承歷史文化,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對面墩漢墓遺址博物館于2020年12月建成並對外開放,成為黃岡城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景觀。張家勝參觀對面墩漢墓遺址文物陳列等展覽,詳細了解對面墩漢墓遺址發現、研究及文物保護相關情況。他要求,做好宣傳推介,提高博物館知名度、美譽度。黃岡市民俗博物館于2009年建成,內設民俗廳、非遺廳、名人廳和美術廳,主要職能是調查、蒐集、整理、研究我市民俗文化資源。張家勝指出,民俗博物館展示了黃岡多姿多彩的傳統生活習俗、生産貿易、人生禮俗等民俗風情,彰顯了黃岡傳統文化的魅力,要將這些民俗文化充分應用在理論研究上,形成一批研究成果。要發揮宣教功能,讓這裡成為我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和陣地。

走進黃岡市博物館,張家勝參觀歷代文物珍藏等專題陳列和歷史文化陳列展,了解館藏文物保護和傳承等情況。博物館藏品涉及青銅器、陶瓷、瓷器、玉器、書畫、印章、革命文物等眾多種類,其“鎮館之寶”春秋許公買銅簠、東漢三翼龍座九連青銅燈、明嘉靖官窯黃釉罐,閃耀著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張家勝指出,文物承載文明與文化,維繫著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要創新展示、展覽方式,讓文物“活起來”。當了解博物館新館自2012年9月建成開放以來,共接待觀眾100多萬人次,開展精品臨時展覽100余場,舉辦大型社會教育亮點活動100余場時,張家勝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要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闡釋工作,發揮以史育人的作用,引導市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認識黃岡悠久燦爛的文明,激發對黃岡這座城市的自豪和熱愛。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初敏參加調研。(熊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