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關決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有關要求,加快推進武漢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依據《湖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14-2030年)》、《關於印發〈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建設指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管理規程〉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試行)〉的通知》(環生態〔2019〕76號)、《副省級城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方案》(環辦生態函〔2021〕73號)和《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我局組織編制了《武漢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示範市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
一、編制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強調,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對新時期加強生態文明體系建設、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2月,生態環境部制定了《副省級城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方案》,明確副省級城市每年可推薦不超過20%的下轄區(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機遇。
我市歷屆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但在推動我市高品質發展進程中,依然面臨環境資源承載約束趨緊、生態環境品質亟待提升、制度創新有待突破、産業發展需要轉型、人居環境需要改善、生態産品和文化供給壓力較大等問題,亟需形成符合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的空間佈局、産業結構、生産生活方式和生態制度體系。為此,我市需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佈局,發揮區域優勢,突出特色亮點,提升對標建設,落實重點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規劃》著力科學謀劃佈局,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提供科學指導,力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解決制約區域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困境,不斷優化空間發展格局,發展綠色、低碳、迴圈生態經濟,構建高效生態制度,創建武漢特色生態文化,努力建成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良好、生態文化繁榮、人居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面提升我市生態文明水準和高品質發展能力。
二、編制過程
2019年,生態環境部對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指標作出修訂,將部分考核指標由定量化描述修改為定性化描述,力避“一刀切”,以更加符合地方創建工作實際。據此,我局于2019年組織編制完成《規劃(徵求意見稿)》,先後兩次書面徵求了各區和市直相關部門的意見。2020年8月,《規劃》通過了省環委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論證。此外,還履行了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程式。今年以來,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批示要求和市政府分管領導同志主持召開的專題會議研究意見,我局對《規劃》進行修改完善,再次徵求和吸納各區和市直相關部門意見。6月7日,市政府第155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7月13日,第十三屆中共武漢市委常委會第199次會議審議了《規劃》。
三、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創建基礎、規劃總則、目標指標、主要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6個部分。《規劃》從立足市情、分析優勢,挖掘問題、找準短板,明確定位、創新思路,明晰路徑、落實任務,整合項目、凝練特色等五個層面進行編制。
市情和優勢。我市地理區位得中獨厚,三千年的城市歷史塑造了源遠流長的荊楚文化,鑄就了“兩江三鎮”的城市格局,開拓了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凝聚了千萬人口的恢弘智慧。自然資源得水獨厚,每人平均淡水資源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35倍和發達國家城市每人平均量的10倍。生態系統得天獨厚,是全國首出一指的山—水—林—田—湖—城全要素複合生態系統構架均衡的超大城市。我市還同時具備引領中部的經濟優勢、科教優勢、産業優勢和文化優勢。
問題和短板。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環保領域。一是結構性污染依然嚴重,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黑”,運輸結構偏“油”,人口增長迭加“重-黑-油”結構性污染,給生態環境品質改善造成較大壓力。二是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水體數量大,歷史欠賬多。三是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深水區,新型污染物臭氧超標天數持續增加。四是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依然尖銳。
定位和思路。《規劃》的定位是通過扮靚現代化濱水生態綠城、打造國際化園林濕地名城和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山水新城,把武漢建成“天藍、地綠、水碧、土凈、城美、民富”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的基本思路一是突出對標創建,緊盯37項創建考核指標,緊扣考核要點,落實達標措施。二是堅持多規協同,配合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國家文明城市復核,聯手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整合目標、融合指標、統合項目、多點發力、同頻共振。三是堅持生態惠民,圍繞乾淨的水、清潔的空氣、放心的食品、舒適的環境、綠色的生活等方面聚焦工程建設,使廣大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路徑和任務。《規劃》實施的路徑是:緊扣一條主線,以指標為主線,對標創建;協調兩個層次,13個行政區為示範區創建層次,各功能區為協同層次;把握三個階段,分為規劃階段、對標階段、完善階段梯次推進;聯手四項建設,形成強大合力;補齊五個短板,重點突破城鎮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水環境品質、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公眾滿意度和公眾參與度等5項指標。《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健全生態制度,建設高效完善的目標責任體系。鞏固生態安全,建設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體系。優化生態空間,建設科學安全的生態空間體系。發展生態經濟,建設低碳綠色的生態經濟體系。踐行生態生活,建設和諧宜居的生態生活體系。弘揚生態文化,建設健康文明的生態文化體系。
項目和特色。《規劃》的重點項目緊密結合考核指標的建設需求和達標要求,主要從各部門既有的建設規劃中遴選組裝而成。《規劃》特色一是做好水文章,發揮水優勢,打造濕地品牌。二是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建設。三是突出全域創建,強調創建為民。四是突出協同創建,形成工作合力。
《規劃》作為指導我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專項規劃,是開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申報、監督管理、鞏固提升等工作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