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宜昌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題(第6場)”新聞發佈會在三峽日報社宜昌市新聞發佈中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建成農村供水工程4.9萬處,260萬農村人口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秭歸磨坪水庫、五峰關門岩、深溪河水庫等一批重點水源工程建成發揮效益。官莊至梅子埡水庫連通工程建成通水,城區供水安全有了堅實的保障。實施東風渠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保障糧食安全。

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目標,打造全市水利系統優化營商環境的升級版。穩步“放”,近三年來下放24項行政權力到縣市區,行政許可事項由18項精簡至15項;積極“並”,對同一項目的涉水行政審批事項推行“並聯審批”,“一份報告、一次評審、一個批文”;大膽“縮”,一般許可事項即來即辦,重大項目的行政審批時限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主動“幫”,推行“全程代辦”和“全程幫辦”,對需上級水利部門審批許可的事項“全程代辦”,實現最多跑一次目標;深入“改”,推動報告書改報告表。提高工程預付款比例,壓減質保金,減輕市場主體資金週轉壓力。

在全省首推農村飲水公司化改革,全市已掛牌成立112個農村供水公司,2391處百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移交公司管理。搶抓中央支援湖北所有政策機遇,49個項目列入全省疫後重振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總投資58億元。遠安縣入選全國第一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清江引水等水利補短板重大項目開工見效。一批防洪工程、灌溉工程、生態工程陸續開工。

河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實現管理全覆蓋,市縣鄉村4級2452名河湖長共同守護長江干支流。解決了一大批影響河湖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1280處江河湖庫及水利工程完成劃界。清除河湖“四亂”906處,騰退復綠河湖岸線200余公里,退漁還湖5400余畝。

將長江崩岸治理與岸線生態修復有機融合,積極打造風景宜人的濱水生態廊道。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1500余平方公里。404座小型水電站按要求泄放生態流量,25座水電站成功創建綠色小水電。清江成功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枝江金湖獲評“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宜都、長陽順利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