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堰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市人民歡欣鼓舞。2021年是該市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的開局之年。
4月22日上午,十堰市2021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第二季度工作推進會召開,《十堰市創建全國(省級)文明城市2021-
2023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同時發佈,為全市未來三年的創文工作明確了目標和任務,不斷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奮力爭當全國文明典範城市。
工作目標
爭當首屆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標兵
據了解,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三年一屆,即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從2021年到2023年,每年進行測評排名,三年分值按比例累計排序。
《行動計劃》指導思想:2021年到2023年十堰市創建以“讓城市更文明、讓人民更幸福”為主旨,以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為抓手,著力在鞏固創建成果、提升創建水準、確保創建品質上下功夫,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從“奪取金牌”向“擦亮金牌”、“決戰攻堅”向“常態長效”、“達標創建”向“典範創建”轉變,進一步促進城市精神品格昇華、功能品質優化、治理能力創新、形象品位提升。
《行動計劃》基本原則:堅持政治統領,思想引領;堅持價值引領,成風化人;堅持為民創建,人民滿意;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深耕厚植,久久為功。
《行動計劃》工作目標:蟬聯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在創建首批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工作中走在前列、爭當標兵,實現省級文明城市“十連冠”。竹山縣、丹江口市蟬聯第七屆縣級全國文明城市;竹溪縣創成第七屆縣級全國文明城市;房縣、鄖西縣入選第八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主要任務
實施“十項提升行動”
全域深化文明創建
那麼,每個階段的創建任務有哪些,各級各單位、各人民團體及普通市民應該如何做,《行動計劃》作出了具體的安排。
根據《行動計劃》,重點實施“十項提升行動”,包括:思想政治建設、市民文明素質、營商環境優化、人居環境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城市治理能力、城鄉文明共建、社會人文環境、育苗護苗關愛、常態長效創建。
關鍵詞一:思想政治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基層理論宣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持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宣傳教育活動。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十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
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宣傳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關鍵詞二:文明素質
大力培育文明新風尚。推進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廣泛宣傳誠信理念,推進文明旅遊、文明交通工作,加強網路文明建設,選樹宣傳先進模範,宣傳貫徹落實《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推動文明實踐全面展開。加強基層陣地建設,深化拓展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促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
深化拓展新時代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
關鍵詞三:營商環境
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政務行為規範,深化“放管服”改革,壓縮審批時限,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程式,提高政府效能。
建設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部門協作機制和社會共治機制,完善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的渠道。
建設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聯動機制,健全信用修複製度,規範信用記錄納入範圍。加強文明誠信服務,完善窗口單位投訴處理機制,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
關鍵詞四:人居環境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發展定位,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創新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實施人才培養、平臺建設、主體培育、成果轉化、活力激發五大創新工程。
科學實施城市規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十堰文化特質和城市風貌制定城市規劃。打造城市會客廳,重點建好十堰好人館、志願服務孵化基地、成江工作站、十堰城市精神雕塑作品等文明會客點。
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準。加強智慧城市建設,量化管理目標、細化管理標準、明晰職責分工,城市環境衛生常態化治理,及時清運垃圾,公共衛生間保潔及時、設施完善。
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泛宣傳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加強社會福利保障。推進社保轉移接續,落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等。
關鍵詞五:生態環境
提升城市綠化建設水準。實施城市綠化提升建設項目和城市生態修復工作,建成區綠地率點36%。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確保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點87.5%。完善“河長制”管理,持續開展河湖綜合整治,確保“五河”水質達標。
加強土地資源管理。落實土地分類管理,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守牢耕地紅線,改良土壤、提升地力,耕地保有量不低於上級下達的規劃指標,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上級下達的規劃指標。
關鍵詞六:城市治理
建立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以城區為主體,建立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市區聯動、協同創新”工作機制。健全完善“雙吹哨、雙報到”工作機制,推動黨員幹部職工常態化下沉社區。
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平臺建設,研究制定社區工作者責任清單。建強用好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三支隊伍”,健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深化“紅色物業”管理,辦好示範點,建好黨群鄰里中心。
推進基層治理工作創新。持續開展“足印社區·戶戶走到”等創新實踐,積極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創新實踐,推動“基層社會之治”升級為“現代文明之治”,著力打造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十堰樣板”。
關鍵詞七:城鄉文明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載體,堅持城鄉聯動,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爭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體系全覆蓋,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明顯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全收集,村莊“四化”建設全面推進,各項監管運作機制健全完善,群眾自覺整治人居環境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農戶”“人情新風”“家規家訓進萬家”等創建評選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關鍵詞八:人文環境
建設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等活動。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
加強公共安全保障水準,深入開展平安十堰創建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高社會面、重點單位及社區物防、技防、人防安全水準。加強對各類食品生産銷售企業的管理,在全市各大市場、商場、超市建立市場食品準入管理制度等。
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完善減災、防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和災害應急管理體系,科學設置城市避難場所,開展社區減災、防災宣傳教育,建立健全救災應急預案等。
關鍵詞九:育苗護苗
落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每年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開展考評檢查。健全完善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四位一體”育人體系。著力培育教育、民政、文旅、體育、團委、婦聯、科協、殘聯、關工委等部門常態化未成年人工作品牌和經驗。
大力開展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建好用好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點),開展留守兒童、困難兒童、流浪兒童和社區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子女等特殊群體關愛幫扶活動。
營造良好社會文化環境。推進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著力提升鄉村學校少年宮建、管、用水準。嚴格網路經營場所管理,常態化治理校園周邊環境,嚴厲打擊校園周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關鍵詞十:常態創建
加強組織領導和投入保障。各級黨委政府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本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定期研究文明創建工作,將文明創建經費納入各級公共財政預算。
提高群眾參與率與滿意度。著力擴大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覆蓋面,突出“我愛我城、我建我城”主題。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及時回應群眾反映訴求,確保群眾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滿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加強文明城市創建動態管理。嚴格落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動態管理措施,強化負面清單防控,制定《十堰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管理辦法》,建立完善文明城市創建考核評價體系,落實負面清單動態管理制度。
保障措施
考核督導獎成罰失
加強組織領導,穩定創建隊伍,加大投入保障,加強考核指導。嚴查創建過程中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對國(省)測評網上材料申報、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因主觀原因造成丟分、罰分的,模擬測評、季度測評連續兩次墊底的,實行約談提醒、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對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實幹實為、成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表彰等獎勵。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責任意識不強,工作嚴重滑坡、群眾反映強烈的地方和單位,嚴格按照《十堰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問責辦法(試行)》追責問責,並按程式取消精神文明建設表彰榮譽稱號或參評資格。
(十堰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