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繞雲纏峰翠秀,遊人自在畫中行。走在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遠望武當雲霧,近觀劍河碧波,藍天白雲相映,綠樹紅花相依,好一幅醉人的生態畫卷。
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地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綱領,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打造了綠色發展新引擎。
謀篇佈局寫好生態大文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生態文明建設,也非一蹴而就。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把守護武當仙山和丹江碧水作為首要任務,把改善生態環境、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根本目標,科學謀劃、精準佈局,不遺餘力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2017年以來,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進一步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考評機制,細化分解環境保護工作任務,健全環保監督動態檢查機制,增強轄內各部門環保工作的責任意識、主動意識、聯動意識、大局意識。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規劃局加強轄內生態修復力度,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大力維護轄內環境,環保局著力解決轄內突出環境問題……近幾年來,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五創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城聯創”總體佈局,全區各部門聯動,實施挂圖作戰,層層分解任務,落實目標責任,營造了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治水治氣下好生態先手棋
近幾年來,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緊緊圍繞“環保為民”的工作宗旨,緊盯“三個重點”(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全區各部門分工協作、上下聯動、齊抓共管,通過全面排查、重點監控、集中整治、加大處罰力度,切實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劍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是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各部門聯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樣板。在推進劍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環保局重點做好防污、控污、截污工作,確保劍河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污水處理廠經過提標擴能,日處理污水能力從14000噸提升到20000噸,污水經處理後達到地表水Ⅳ類排放標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按照“五河治理”總要求,加大劍河河道漿砌擋墻、擋水壩、給排水系統等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同時,轄區各部門通力協作,大力推進劍河龍潭溝至環湖路平板橋段河道綜合治理;劍河沿岸石家莊、西溝及紫霄三個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劍河流域生態紅線一公里面源污染綜合整治等工程,讓曾經臭不可聞的劍河成為河暢、水清、岸綠的景觀河。
與此同時,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加大大氣污染重點污染源治理力度,共淘汰轄內15家工業企業17台燃煤鍋爐,合計21.5蒸噸;完成轄內4家加油站油氣回收工作;啟動轄內餐飲油煙整治工作,露天夜市重新規劃工作進入選址階段。
2016年12月29日,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空氣自動監測站投入使用。今年5月,該空氣自動監測站通過省、市環保部門驗收。據了解,該空氣自動監測站可實時監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顆粒物等污染物濃度,以及風速、風向、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力、降雨量、日照、輻射等,為大氣環境品質考核和重污染天氣聯動防治提供了依據。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150天。
如今,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年均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7%,年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18天;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3%;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達到國家1類標準。
綠色驅動走好生態發展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而言,讓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是全區上下一致共識。
水源區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加大水源區環境保護力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確定集中式飲用水源區保護範圍,在集中式飲用水源區周邊設立圍網、界標和警示標誌,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區內的2600隻網箱進行全部清理,確保丹江口庫區武當山段飲用水源不受污染。
重點區域綜合整治實現重大突破。武當山景區環保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為此,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環保局在積極做好環保宣傳的同時,加強對景區內賓館、飯店的管理,加大對轄內水域的監測力度,建立“重點區域重點管理,一般區域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嚴格控制污染源。
建設項目監管步入規範化軌道。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狠抓項目源頭控制,將項目監管納入項目建設全過程。實行“事前審批,事中監督,事後驗收”制度,將轄內在建項目全部納入審批範圍,全程跟蹤監管。今年截至目前,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共審批新建項目15個,清理取締違法項目11個,否決重污染項目1個。
群眾環境監督意識明顯增強。隨著一系列環保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大大增強了轄內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監督意識,“敢於和環境違法行為作鬥爭”的良好社會風氣逐漸濃厚,“人人支援環保、參與環保、監督環保”的環保共治格局已形成。
自去年5月以來,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以改善農村環境為出發點,以“出經驗、出亮點、出成效、出特色”為目標,精心組織、統籌資金、狠抓落實,全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共投入資金2100萬元,建成MLBF多層生物濾池17個、庭院濕地21處、CBC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1套、水肥一體化生態公廁8座、配套管網35公里;購置垃圾車17輛、垃圾轉机箱120個、移動式連體垃圾壓縮箱2個、保潔三輪車55輛、垃圾桶4200個、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1套;建成新型沼氣池5個、堆肥池21個;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圍網2680米,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圍設置環保標識牌、警示牌5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年可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53.47萬噸,年可減少氨氮排放量3.79萬噸。
截至目前,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該區完成了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村、5個市級生態村創建方案上報工作。
落後産能淘汰、污染企業搬遷、大氣環境整治、水環境治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環保攻堅戰,是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亮出的一張張“綠色王牌”。“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草更綠了,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是該區群眾的普遍感受。這一切的變化,得益於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加大環保投入力度的遠見,讓王維《漢江臨泛》詩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的靈動美景成為該區綠色生態發展的真實寫照。
(十堰日報記者 王雁博 張多多 通訊員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