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記者劉旻攝
從“綠滿十堰”行動完美收官到“精準滅荒”工程拉開序幕,我市營林造林的步伐從未停歇;從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到鞏固創森成果,我市生態文明建設高潮疊起。咬定青山不放鬆,這漫山碧透、林城合一的巨幅畫卷,以市委、市政府的科學安排、全面部署為筆,以全市幹部群眾廣泛行動、熱情參與為墨,描繪出十堰生態立市新氣象、生態建設新作為、轉型發展新時代願景。
勝利打贏“綠滿十堰”收官戰
從2015年起,全市開展為期三年的“綠滿十堰”行動。三年來,全市上下同心協力播綠護綠,城鄉處處植樹造林,讓綠色成為十堰的主色、讓森林成為城市的細胞、讓生態成為發展的基因。三年鏖戰,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十堰轉型跨越發展打造了綠色引擎,為350萬十堰人民創造了源源不斷的綠色福利。
全社會植綠護綠意識進一步增強。
2015年以來,市林業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讓綠滿荊楚率先在十堰落地生根”的總要求,堅持全市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的方針,全方位、大規模、高標準推進宜林地綠化、通道綠化和村莊綠化。三年來,“綠滿十堰”行動累計完成植樹造林89.07萬畝,佔三年總任務76.43萬畝的116.5%,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蓋率達64.72%,國土綠化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市將武當山機場飛機起降可視範圍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作為重點工作推進,2016年完成生態修復面積29254畝,佔規劃面積28620的102.2%;2017年完成機場凈空區補植2476畝,真正全方位、無死角實現“讓目光所及之處全是樹”。
“綠滿十堰”行動成效顯著。
3年間,全市各地按照“區域統籌,集中連片,綜合整治,綠景兼收”的原則,四季挖窩、三季植樹,創建林投公司化解資金短板,見縫插綠、植綠不停,紮實推進“綠滿十堰”行動,速度和品質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在“綠滿十堰”的強力推動下,我市境內大面積荒山變綠了,“天窗”補上了,森林覆蓋率增加了,林相大為改觀。
迅速打響“精準滅荒”殲滅戰
“綠色家園,美麗十堰”,是建設“五個十堰”、構築現代化強市的搖籃。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序幕正式展開,生態文明建設走進新時代、擔負新使命。我市在圓滿完成“綠滿十堰”行動之後,根據新要求、新任務,響應省政府統一部署,馬不停蹄,立即啟動十堰“精準滅荒”行動。“精準滅荒”行動是在“綠滿十堰”行動基礎上,更廣區域、更高標準推進國土綠化,是“綠滿十堰”行動的升級版。按照省委、省政府精準滅荒工作要求,依據衛片,經調查核實我市此次精準滅荒面積達38.24萬畝,計劃2018、2019、2020年將分別完成精準滅荒16.81萬畝、12.37萬畝、9.06萬畝,以交通幹道、河流庫區沿線、城鎮周邊、省界口子鄉鎮、飛機起降可視範圍等區域為重點,並逐漸向周邊地區縱深推進。“精準滅荒”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將實現全市宜林荒山應綠盡綠,進一步提高我市綠化水準,增加森林資源總量,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環境承載能力,為“五個十堰”建設以及精準脫貧提供堅實的生態支撐。
從2017年11月開始,我市層層動員、全面調查、科學規劃,各縣(市)已制定了三年規劃和2018年度作業設計,精準滅荒工作有序展開。
以秦巴大地為陣地,大員上陣、全民動員,以八類義務植樹盡責形式(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其他形式),提高全社會參與綠化程度,迅速掀起全民造林綠化的熱潮,為“精準滅荒”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社會基礎。
3月9日上午,十堰市直2018年春季集中義務植樹活動啟動,1395名市直機關幹部在鄖陽區茶店鎮長坪村集中植樹,當日共種下3.8萬株樹苗,完成350畝植樹計劃。一株株樹苗向陽而立,為山坡帶來春的色彩。像這樣的植樹造林“大會戰”已經成為我市常態,今年我市將新造林12萬畝、義務植樹1000萬株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精準滅荒面積4.59萬畝,佔2018年度計劃的27.3%,累計投入資金4425萬元。下一步,全市將按照精準滅荒作戰圖,加大造林力度,確保今年春季全面完成2018年度精準滅荒任務。
全力助推“精準脫貧”攻堅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業是我市農村的最大優勢,也是精準脫貧的潛在優勢。2017年,我市林業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貧指揮部的決策部署,結合林業工作實際,繼續加大林業精準扶貧工作力度,紮實做好生態修復和林業産業發展,狠抓生態扶貧、産業扶貧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大力發展林業綠色産業,加速精準脫貧的生動實踐在秦巴大地處處上演。
林果基地不斷壯大。2017年,全市新建特色産業基地6.31萬畝,完成中低産園改造9.75萬畝,油橄欖、油用牡丹等新産業正在興起。全市新增省級林業龍頭企業7家,申報産業貼息貸款12099萬元,落實貼息265萬元,新建林特專業村80個,全年林業總産值達17.3億元,較上年增長超過10%。通過實施“四個百萬”工程,全市核桃基地面積達到124.4萬畝,年挂果面積超過47.9萬畝,年産量達到7191噸。
林特産業快速發展。
全市森林生態旅遊呈“井噴”式增長。2017年森林旅遊綜合收入超過50億元,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鄖陽區引進市場主體,流轉荒山荒坡1.2萬畝,投入資金1.5億元,重點發展生態觀光旅遊、苗木花卉、現代農業,安陽湖·綠谷僅“十一”黃金周菊花展就吸引遊客10萬人,帶動當地農民年每人平均增收2000多元。
林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通過推廣林下種養加、林藥、林油等立體栽培,增加農民收入,提升林業對精準脫貧的貢獻率。結合林地、森林資源優勢,出臺優惠政策,提供技術支援,引導林農發展林藥、林菜、林禽等林下種植養殖50萬畝,産值突破10億元。
持續加力“森林城市”保衛戰
按照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我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期是10年,即2013-2022年。我市于2016年9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並將於2019年迎來創森復查。全面鞏固創森成果,是現實要求,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昇華蝶變。
自2016年10月起,按照市委、市政府“創建步伐不停、創建力度不減”的明確要求,依據創森總體規劃,我市大力開展鞏固創森成果工作。2017年初,印發《十堰市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2017年度實施方案》,各縣(市、區)相繼印發年度實施方案,明確年度鞏固創森成果工作任務。2017年底,市五創辦、市林業局對各地鞏固創森成果工作進行專題檢查和通報。全市鞏固創森成果工作組織領導嚴格有效、工作部署嚴密有序、工作落實嚴實有力,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五大類40項指標有了新提升。
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角。
2017年,我市大力開展綠色示範鄉村創建,推進整村連片綠化,抓好四旁植樹和庭院綠化,建設美麗鄉村。新創建“湖北省森林城鎮”3個、“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93個。竹溪縣榮獲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茅箭區大川鎮榮獲“2017森林中國·發現森林文化小鎮”稱號,竹山聖水湖濕地公園、竹溪龍湖濕地公園成功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
茅箭區大川鎮花卉植物觀光園一角。
謀劃打贏“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十堰,提高全民生態意識,嚴格保護森林資源,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將是一場持久戰。
綠色,不僅是山川原野間的草木,更是市民百姓心間的生態意識。近年來,市林業局主動營造氛圍,優化林業發展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環境,開展植樹節專題宣傳,組織植樹活動,舉辦世界濕地日、生物多樣性日、愛鳥周等活動,開展生態文明進校園活動,全社會“愛綠、植綠、護綠、興綠”意識進一步提升。2017年,全市累計196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1218萬株。
資源保護管理全面加強。2017年,對林地、林木嚴格實行指標管理、審批辦理和用途管制,全年辦理使用林地850公頃,較2016年小幅下降;審批林木採伐9.39萬立方米,僅佔省限額的10%。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生態公益林以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核心區等應劃區域全部劃入生態紅線範圍。天保工程1483.22萬畝森林管護任務全面落實,新增天然林停伐管護36.54萬畝。組織開展3次自然保護區專項檢查,新設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處,2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開展“長江生態大保護”等專項行動10余次,查處涉林案件721起。森林防火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全市重點防火期未發生重大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市政府批准建立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施森林病蟲害防治17.03萬畝,全年未發生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毀林事件。
湖北首個航空護林站在武當山特區開航。
林業深化改革有新成果。國有林場改革進入收尾階段,全市各國有林場“三定”方案全部出臺,34個國有林場均被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整合國有林場6個,完成行政村剝離32個、移交學校4個、衛生機構10個,全市國有林場改革主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向深入,《房縣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出臺。投融資創新繼續走在全省前列,丹江口市、房縣、鄖西縣相繼成立林投公司,竹溪縣森旅投公司註冊成立。
綠一域,更要綠全局;綠一時,更要綠萬世。科學佈局、謀劃深遠的十堰林業,正以鬱鬱蔥蔥之姿邁向新時代。350萬十堰人的生態之夢、綠色之夢、發展之夢、富強之夢,正深深植根在蒼茫的群山中。
(記者 王雁博 通訊員 陳文博,圖片均由市林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