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城市綠肺”鳳凰山森林公園已迎來眾多市民鍛鍊,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氣。

綠樹掩映、鳥兒歡唱,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硒都恩施呈現出一幅城園相融的生態畫卷。

綠色為底,構築生態屏障

綠色、生態是恩施最驕傲的資源。

“葉説知秋卻是冬,筆著美色畫意濃,青天純凈日頭暖,天然氧吧暢快遊!”恩施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和良好空氣品質常刷屏朋友圈;“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天然植物園”“華中藥庫”等,都是恩施的代名詞。

近年來,恩施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開展造林綠化、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建設,城市綠化面積達到168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5.78%;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1%,綠地面積1518.97公頃,形成了綠廊映江城、林水伴城鄉的城市景象。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恩施市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頭上的光環也越來越多。

俯瞰恩施城區,一塊塊綠地猶如一顆顆綠寶石,鑲嵌在高樓大廈間。

“十三五”期間,恩施市造林83.7314萬畝,完成“綠滿荊楚行動”造林綠化87330畝,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國家森林鄉村18個、省級森林城鎮2個、省級綠色示範鄉村46個。

漫步州城清江邊,陽光下,江面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綠草如茵。依託鳳凰山、五峰山、土司城、楓香坡等生態綠島,恩施市建成清江、龍洞河等一批生態林景觀帶,防護林面積達228公頃。

“沒治理時,清江污水直排入河,現在,河水變清了,環境改善了。”家住浮水印酈都小區的李阿姨已退休7年,每天晚飯後都要去河邊溜達。

恩施市在水污染防治上著力,打響碧水保衛戰,強力整治入河排污口,實施“碧水工程”。以落實《清江保護條例》為重點,實施市、鄉、村三級河長制(市級河長22名、鄉級河長44名、村級河長133名),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全市長度5公里以上河流實現全覆蓋,159條河道實現常態化管理。

該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保護恩施人民賴以生存的藍天碧水。城市面貌更靚麗,居住環境更舒適,市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保護為先,鋪開秀美畫卷

寧靜的老屋、乾淨的院壩,有機茶園生機盎然、層層梯田稻穗飄香,層巒疊嶂、溪水潺潺……恩施市盛家壩鎮二官寨村,古村落煥發出蓬勃生機。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保護中發展,讓歷史遺存“活”在傳承裏、“活”在生活中,“活”在發展中。二官寨村是最典型的例子。

當地政府和村裏帶頭人勸阻村民拆除老房子,帶領群眾開展環境治理,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促使村民改變觀念、打開思路,發現自身優勢。青山綠水、傳統木屋、山歌、舞蹈等土家文化成了看點,國家3A級景區、民宿、土特産、農家樂,村民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收入翻番,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治理,分類處理垃圾,就地取材在石缸、石磨、石槽裏種上花草……古村寨的顏值更不一般了。

太陽河鄉青樹子村城墻岩組垃圾處理站機器嗡鳴,回收的廚余垃圾經過提升、撕碎等程式後進行攪拌、固液分離,再經過15天生物發酵,搖身變成有機肥,既消除了垃圾又保護了環境。

白楊坪鎮洞下槽村,寬敞乾淨的水泥路通村入戶,村裏設有綠色垃圾桶,保潔員隨時可見。村民自覺自發綠化、美化房前屋後,在詩畫田園中生活。

近年來,恩施市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上下大力氣,已形成“設施完善、管網配套、線上監測、運作穩定”的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26座,150余個村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

實施“凈土工程”,強化耕地紅線控制,編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開展基本農田整改、酸化治理、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等農業生態保持工程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從源頭上減少化肥、農藥用量。

實施“家園工程”,圍繞“做強中心城區、做特鄉鎮集鎮、做美農村社區”,提升宜居、宜業、宜旅環境。

天藍、地綠、水秀的綠色畫卷在施州大地全面鋪展。

生態富民,奏響和美樂章

11月14日,恩施市龍鳳壩鎮杉木壩村,黃澄澄的柿子挂滿枝頭,遊客紛紛前來採摘。

“這裡的柿子脆甜爽口,前不久我們還來這裡採摘了葡萄,都是綠色、純天然的。”遊客胡娟津津樂道。

近年來,杉木壩村按照“豬—沼—果”迴圈農業模式,建設生態果園813畝,發展蔬菜瓜果近2000畝,帶動160余戶貧困戶致富。

紅土鄉稻池村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引導村民發展漆樹3000多畝、水果500多畝,帶領村民走上一條綠色發展之路。4000余名過去吃“煤炭飯”的村民改吃“旅遊飯”,稻池村也蛻變成“稻香天池”,吸引遊客觀賞遊玩,綠水青山開始流金淌銀。

屯堡鄉花枝山村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優質茶葉,全村95%的農戶種茶,實現持續增收。

短短幾年,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屯堡鄉、白楊坪鎮等一批國家及省級生態鄉鎮日新月異,高拱橋、二官寨、麂子渡等一個個省級生態村變化翻天覆地。生態産業讓更多村民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恩施市參照國家、行業、地方各類建設標準,從産業發展、生活舒適、民生和諧、文化傳承、支撐保障等方面,為鄉鎮量身定制發展方案,立足鄉鎮實際,為鄉村發展“提擋加速”。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恩施的綠色家底更加厚實。一項項有力措施,讓藍天白雲、碧水青山的生態畫卷越來越壯觀。

全媒體見習記者 梅傑 通訊員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