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青山如黛,綠水奔流。這裡千里林海,水清見底;這裡生態優良,氣候宜人;這裡風景秀美,資源豐富……這裡就是恩施,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州。

以綠為底,藍圖描繪。一直以來,恩施州依託生態優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盯“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四大産業集群”目標定位,積極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加速打造生態文化旅遊、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四大産業集群”,在2.4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上,鋪陳開了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發的生態恩施圖。

11月16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十堰年會上,恩施州、恩施市、咸豐縣同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市、縣)”稱號,恩施州成為此次年會上同時獲得命名數量最多的地區。這不僅意味著恩施州又新添了三張國家級名片,更意味著恩施州在生態文明建設征程上實現了新的跨越。

制度先行 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喜大普奔!恩施州一次拿下三塊國字號招牌!”

“這麼多年,從起步到創建成功,我們終於圓夢!”

……

近日,恩施州、恩施市、咸豐縣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市、縣)的消息傳開,恩施人的朋友圈被祝福的消息刷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

2008年,“生態立州”上升為全州戰略。從此,護綠成為恩施人永不動搖的發展底線。為守住底色,州委、州政府積極作為,創新思路,堅持制度引領、規劃先行、法治保障,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制度引領,規劃先行。成立由州委書記擔任組長,州長擔任第一副組長,州人大、州政協相關領導擔任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各級各部門主管領導專職抓、相關單位全力抓、上下一起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相繼出臺《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恩施的決定》《恩施州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規劃》等,助力生態環境保護。

開展山水保護立法示範,發揮地方立法和民族立法作用。在全國率先出臺《恩施州山體保護條例》,先後頒布恩施州《清江保護條例》《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旅遊條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條例》《酉水河保護條例》,在全省率先推行“山長制”,積極推進“路長制”,嚴格落實“河(庫)長制”,全州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制度、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審計、環境信用評價、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等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在全國率先出臺《恩施州創建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獎勵辦法》,為恩施州守護綠水青山、推進生態建設、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管理。已建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18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7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一條條措施的落實,為恩施州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的同時,更全力守護著土(家)苗兒女的綠色夢想。

藍天碧水凈土 奏響生態環境保護交響曲

清晨,一縷縷冬日陽光穿透雲層灑向咸豐縣坪壩營鎮官田堡村,喚醒勃勃生機。

青山綠水相伴,村民們享受著悠然的鄉村早晨。誰能想到,這裡幾年前還經營著一座煤礦,到處煤灰飛揚。

近年來,咸豐縣持續推進“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土更凈、城鄉更美”生態治理工程,成效顯著。2018年底,該縣徹底告別“黑色經濟”,所有的煤礦都通過退出驗收,並進行復墾復綠。

村莊恢復寧靜,綠水青山再現。這樣的美麗蛻變不僅僅出現在咸豐縣,放眼整個恩施州,藍天、碧水、凈土已成為常態。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穩步邁進,全州牢固樹立“兩山”理念,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切實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奏響生態環境保護交響曲。

保藍天。積極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大力實施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切實加強機動車船污染防治,重點強化揚塵管控。1至10月,八縣市城區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達295天,優良率97.2%;PM10濃度均值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均值24微克/立方米。

守碧水。堅持以長江大保護為重點,紮實推進清江、三峽庫區巴東段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工作,“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深入推進。加快推進工業污染治理,實現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監督性監測全覆蓋。1至10月,全州17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率88.24%;14個跨縣市界斷面水質、12個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護凈土。大力開展土壤酸化治理、化肥農藥管控和生態迴圈農業發展工作,編制了《恩施州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紮實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不斷健全土壤環境品質監測網路,加強土壤治理與保護,全面禁止涉重涉化工業企業進入恩施。全州治理酸化土壤面積達228萬畝,改善了土壤耕作條件。

同時,按照“一條也不含糊、一件也不耽誤”工作要求,全力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改,全州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

目前,全州森林覆蓋率達到64.65%,生態環境狀況指數79.14,全省領先,國家統計局測算我州生態價值達10.74萬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硒都”“華中藥庫”“鄂西林海”“天然氧吧”。

綠色指引 未來繪就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畫卷

“氣候舒適、美食多樣,關鍵是環境太好了!”對武漢人陳先生來説,夏季來恩施旅遊已成為常態。

恩施市盛家壩鄉、芭蕉侗族鄉、白楊坪鎮麂子渡村……這些地方陳先生都去過,他説,找一家民宿或者農莊住上一段時間,吃、住、玩齊全,生活體驗豐富,是個尋找鄉愁的好地方。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天南海北的遊客因恩施良好的生態環境爭相而來。2018年,全州遊客接待量逾6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450億元,6個縣市成為旅遊經濟強縣,直接帶動10萬人、間接帶動40萬人吃上“旅遊飯”。

青山綠水化作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正向恩施人民回饋綠色“紅利”。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近年來,恩施州圍繞“鄂西綠色發展示範區”目標定位,突出“綠色”主題,做足“特色”文章,強力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四大産業集群”建設,生態經濟發展壯大。

生態文化旅遊業持續升溫。旅遊發展環境指數和遊客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步伐加快,4A級景區實現縣市全覆蓋,是國家確定的湖北省唯一全域旅遊示範區。

硒食品精深加工業全面開花。創建了“恩施硒茶”“恩施硒馬鈴薯”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恩施硒茶等三個産業集群入選全省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硒特色農産品基地350多萬畝,硒食品精深加工企業達1204家,硒産業産值440億元。

生物醫藥産業加快發展。全州中藥材基地130萬畝,年交易量14萬噸,生物藥業企業147家,2018年實現綜合産值135億元。

清潔能源産業實現新突破。全州清潔能源總裝機410萬餘千瓦,産業綜合年産值超80億元,成為華中地區重要潔凈能源基地。

綠色鋪就底色,綠色指引未來。這些新興産業在恩施興起,厚植了綠色底色,彰顯了綠色特色,夯實了發展根基,綠色産業發展道路越走越寬,生態經濟煥發新活力。

(記者 汪書宇 通訊員 羅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