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不僅風光秀美,而且空氣清新,既亮眼又洗肺!”近日,遊客程琪在朋友圈發文讚賞州城的高顏值。

近年來,每年到恩施旅遊觀光的遊客不計其數,乾淨、整潔、靚麗的州城環境讓他們流連忘返。

仙居恩施,生態生活,是恩施對市民和遊客的承諾。

自開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以來,恩施市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市民生活舒適度大幅度提高,充分享受生態生活之美,也讓走進恩施的外地遊客在這裡享受到了宜居宜旅之樂。

對部分城市設施“更換一批、維修一批、調亮一批、規整一批、美化一批”,提升城市的“顏值”和“氣質”,是恩施市建設生態城市奮進之舉,“廁所革命”則是舉措之一。

廁所雖小,卻體現了民生大主題,也是展現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縮影”。

自2013年開始,恩施市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廁所革命”,公廁數量以每年新(改)建10座公廁的速度遞增。截至2017年,城區公廁開放使用達93座,其中環衛處直轄公廁由2013年的29座增至56座,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

未來3年,恩施市還將建設15處高標準廁所。

行駛在州城的新能源綠色環保10路公交車,運作平穩,幾乎聽不到噪音,舒適的乘車環境讓廣大乘客讚不絕口。

公交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恩施市斥資1800余萬元,公開招標採購33台純電動公交車,既便利了交通,也為城市添光增彩。

同樣飛奔在發展道路上的,還有恩施美麗鄉村的建設進度。

神奇的自然景觀、綠色的田園風光、原汁原味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恩施市從民族文化、本土傳統中深挖內涵,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鄉村特色,因地制宜探索適宜民族山區不同村莊的建設模式。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恩施市參照國家、行業、地方各類建設標準,從産業發展、生活舒適、民生和諧、文化傳承、支撐保障等方面,為鄉鎮量身定做發展方案。

近年來,恩施市新農村建設實現由點到面的擴張、由基礎性建設到綜合性發展的提升、由分散型試點向全方位建設的推進,芭蕉高拱橋村、寨灣村榮獲省州級美麗鄉村建設稱號。

該市堅持城鄉統籌,實現城鄉互惠,建立健全垃圾收運體系。城區附近的屯堡、白果、三岔等衛星鄉鎮,不斷建立健全戶收集、組保潔、鎮轉運、市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偏遠鄉鎮根據實際,建立健全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處理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茶園蒼翠,花香迷人,恩施市立足鄉鎮實際,為鄉村發展“加擋提速”。沐撫辦事處將生態農業與旅遊有機融合,長在地裏是風景,收穫時節成商品,帶動1000多人從事旅遊相關行業,先後發展優質貢米、茶葉、葡萄、油菜、牡丹、薰衣草、小水果等7個農業品種。全市172個駐村幫扶工作隊採用“1+X”模式,開展“夯實三農基礎、改善農村民生、實現客運到村、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新一輪“三萬”活動,引導組織農民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廣泛參與到農村公路和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初步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覆蓋村組的三級客運網路。

縱觀恩施數年來的發展,綠色思維一直貫穿始終,“綠色崛起”更是恩施發展的主旋律。

“湖北省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城市建設不斷前進,恩施市頭上的光環也越來越多。

讓綠色成為城市標簽,讓綠色渲染城市。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依託鳳凰山、五峰山、土司城、楓香坡、林博園等生態綠島,恩施市建成清江河、龍洞河等一批生態林景觀帶,防護林面積達228公頃。

推窗就能見景,低頭便能拾綠,這種期盼正變成現實:清江河畔,景觀設計面積近6平方公里,全長約23公里的清江帶狀公園火熱在建;從東門大橋到紅江橋,規劃中的40萬平方米河面景觀,讓市民搖櫓清江不再是夢。

恩施市“大手筆”頻出,城市公園、休閒綠地、遊園廣場等城市休閒遊憩地建設不斷推進,公園綠地總數30個,面積達3798畝。

漫步州城,可以明顯感受到“山環水繞林擁城”的城市風貌正逐步凸顯。

生態恩施,詩意棲居好愜意!

(全媒體記者 劉正熙童秀清通訊員柳惠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