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淘寶客服引誘用戶轉賬匯款,以預約打新冠疫苗為由給用戶發送木馬短信連結,引誘用戶登錄虛假貸款網站轉賬匯款……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不斷變換花樣。

面對詐騙分子層層偽裝、環環設套,全省通信企業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斷卡”行動,通過有效整合多種技術手段和系統資源,在老百姓和詐騙分子之間築起“防火牆”。

詭計多端

詐騙手段多達300多種

3月20日,在湖北移動恩施分公司協助下,恩施州公安局成功打掉了一開卡販卡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6人,斬斷了一個由恩施州巴東縣向福建地區販卡的灰色産業鏈條。

“就在前一天,我們監測到疑似異常人員正在營業廳辦卡,工作人員迅速反饋至當地反詐中心,反詐中心經過跟蹤、蹲守,抓獲了組織開卡的人員向某。”湖北移動恩施分公司營業廳負責人説。

經審查,恩施州公安局發現嫌疑人向某以給予費用為誘餌,組織人員開辦手機卡出售給福建安溪地區收販卡團夥,為境外賭博網站提供服務,目前該案件正在審理中。

近年來,隨著老百姓生産生活加速向線上轉移,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相應高發:有人因詐騙分子謊稱“兼職‘刷單’可以賺錢”受騙上當,有人因申請貸款被詐騙,有人被冒充客服的人員詐騙,有人因網路交友、網路賭博被詐騙。甚至,還有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要求轉賬匯款來詐騙。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年初發佈消息透露,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網路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犯罪手段花樣更新,網上網下、境內境外、虛擬現實相互結合,網路詐騙手法有六大類300多種。詐騙主體呈現向低齡、低學歷、低收入人群發展的態勢,詐騙對象從老年人逐漸向中青年等更多人群轉移,甚至一些高學歷群體也難以倖免。

謹慎“授權”

為個人資訊安全“上把鎖”

任何一宗電信網路詐騙,都離不開資訊流(通過電話、短信、網路等方式洗腦)和資金流(通過銀行卡、第三方支付等轉賬)兩個要素。電信網路詐騙為何屢禁不絕?邊打邊冒?

“個人資訊洩露是電信網路詐騙實施的重要推手。”湖北聯通資訊安全部專家林千帆表示,網際網路時代,個人資訊的採集和記錄變得十分普遍,面對源源不斷的“授權”,洩露、販賣公民個人資訊成了網際網路企業違法高發區。犯罪分子掌握了大量的個人詳細資訊,這種詐騙成本低、獲利高,詐騙團夥鋌而走險。

犯罪分子獲取個人資訊都有哪些途徑?林千帆介紹,比如人們隨意丟棄的快遞盒、外賣單、報銷單,以及網上求職、購物記錄、填寫測試問卷等個人資訊都有可能被蒐集利用。一些犯罪分子還會利用APP惡意收集個人資訊,或是假借“掃碼送禮”“掃碼促銷”等優惠活動,誘導填寫個人資訊。

“電信網路詐騙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普通老百姓要進一步提高反詐騙意識。”林千帆建議,日常生活中,不要隨意下載非正規的APP和隨意授權APP,不要貪圖便宜和小恩小惠掃碼領禮品,不要隨意丟棄帶有個人資訊的紙質單據,更不要隨意在外面或是購物平臺上留下身份證號等敏感資訊。

強化源頭治理

建立常態化攔截封堵機制

為切斷電信網路詐騙源頭,湖北省通信企業積極開展“斷卡”行動,加大號卡管控力度、加強涉詐涉案渠道網點治理、配合公安聯合打擊、加強物聯網卡重點整治、加大防詐騙宣傳力度。

4月13日,記者走訪武漢市內多家電信、移動、聯通營業廳,看到營業廳內均配置防詐騙宣傳海報、提示單。“請記住,手機卡只能是本人正常使用,不能用作行銷電話。在使用中,如果多次有人將您的號碼備註為行銷騷擾或投訴,經查實後,您的號卡將被停止使用,更嚴重的將會關聯您證件下其他號碼。”

在湖北聯通營業廳,當用戶來辦理手機號卡業務時,都會聽到營業員的詐騙風險預警提醒。湖北聯通負責人介紹,自去年開展“斷卡”行動以來,全省近千家聯通營業廳通過電子屏、宣傳欄、宣傳冊等渠道全方位宣傳,對辦理手機號卡用戶予以風險提醒,主動向有關部門提供3.9萬個異常號卡。

湖北電信負責人介紹,已加強入網環節管控、風險卡號身份證核驗,建立涉詐黑身份證資訊庫,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和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涉詐或高風險人員資訊,納入黑身份用戶管理,限制新辦理業務,涉案涉詐號碼核查處置及時率達100%。

湖北移動負責人表示,已累計協助公安機關查詢涉案號碼開戶資訊1.7萬餘條,配合打掉開、販卡犯罪團夥23個,建成靈瓏大數據反詐支撐系統,共配合或分析處置疑似詐騙號碼31萬餘個。

省通信管理局數據統計,自去年以來,省通信管理局和省電信、聯通、移動公司與各級反詐中心開展警通協作,安排專人專線進駐反電詐中心,建立常態化攔截封堵機制和快速查控通道,共封堵涉詐域名、網址超25萬個,攔截涉詐電話867.1萬餘次、短信61.1萬餘條。

在APP管控方面,今年3月,工信部向社會通報了136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並要求各通信管理局開展APP整治行動,現已對未按要求整改的60款侵害用戶權益APP下架。(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