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京山市圍繞“兩爭兩建”和生態文明建設走在湖北最前列的奮鬥目標,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遵循“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法則,全地域、全要素、全産業鏈謀劃和推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全力建設綠色京山、智造京山。2017年9月中旬,獲批國家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提前兩年完成既定目標。

突出規劃為先,引領生態文明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貴有恒。既然做出了抉擇,京山就全力以赴。京山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必定有我”的境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好戰略需要好藍圖。京山堅持規劃先行,編制並實施了《湖北京山國家生態縣建設規劃(2011-2015)》《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13-2017)》《創建全國林業生態示範縣總體規劃》等20多個生態建設規劃方案。在生態規劃引領下,積極謀劃生態功能區劃,建立起全縣“兩區兩園”(京山經濟開發區、京山溫泉新區、宋河工業園、錢場工業園)的主體功能區格局。結合區位優勢科學佈局産業鏈條,明確優先類、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的産業。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和高品位管理,形成了關聯緊密、資源共用、物質迴圈的生態功能體系。京山還劃定耕地和水資源保護、森林和濕地保護、土地開發利用、資源和能源節約利用四條生態安全紅線。不僅如此,京山對每項規劃還逐一制定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一張藍圖幹到底。京山縣“四大家”班子思想高度統一,不分心、不觀望、不折騰,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態京山建設。縣“四大家”始終圍繞生態京山建設這個總綱來謀劃推進工作:縣委堅持用生態京山戰略統領工作全局,每年的縣委全會根據相關規劃,結合形勢要求,提出生態京山建設的年度目標任務,對推進實施中的重大課題、重大項目,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牢牢把握推進方向;縣人大常委會堅持將生態京山建設納入每年的工作要點,圍繞生態京山戰略推進大局依法履行監督職能;縣政府堅持將生態京山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將縣委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逐一方案化、項目化、清單化,紮實推進落實;縣政協堅持圍繞生態京山建設來開展政協委員“六個一”活動。正是縣“四大家”以上率下,帶動全縣上下積極投身生態京山建設,才確保了生態京山戰略不斷前行,結出豐碩“果實”。

強化空間管控,靚化生態文明風貌

遵循空間均衡及自然資本、自然價值理念,科學佈局生態空間,嚴格生態區保護,靚化生態文明風貌。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和耕地紅線管控制度,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制、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和違法責任追究制。全縣受保護地區佔國土面積的比例逐年上升,是國家糧食安全生産重要基地、省級生態環境重要功能區,2016年被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今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再次對縣域生態保護紅線進行了優化調整,勘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區塊22處,進一步強化100萬畝耕地紅線保護,確保耕地面積和土壤品質不減少、不下降。

——全力優化生態空間佈局。在全省率先劃定並遵守“一線兩區”空間規劃,嚴格落實縣域主體發展區和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城市空間擴容提質,中心城區形成了老城區、經濟開發區、溫泉新區“雙軸三區”A字型的空間發展格局,網球小鎮納入國家首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對節白蠟小鎮、觀鳥小鎮、美國風情小鎮等3個特色小鎮初具雛形。

——嚴格實施養殖業“三區”管控。2012年以來,制定了“南提(提質)北控(控養)”畜禽業發展戰略,認真劃定並落實了“三區”(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範圍。目前,已關停禁養區規模養殖場330家,綜合利用和治理達標680家。

構建産業體系,培植生態文明後勁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産業體系。

——産業經濟由傳統向智慧化升級。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聚焦智慧製造、農機裝備製造和農産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導産業,全力推進智慧製造、農機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和食用菌精深加工四個特色園區建設,3平方公里智造小鎮初具雛形,全縣3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就有145家實施“機器換人”,三次産業結構比由2006年的35.6:38.3:26.1調整為2016年的15.7:55.4:28.9。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建立大數據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推進規劃、管理、服務一體化的“放管服”改革創新。今年4月,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現場會在京山召開,京山智慧智造、低碳發展獲得高度評價。加快三産融合發展,以國家級大洪山自然風景名勝區為品牌,整合全縣優勢旅遊資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全面開啟風景觀光、生態體驗、健康娛樂等旅遊活動,打造湖北最佳旅遊目的地。

——資源粗放利用向集約節約化轉變。能源消耗總量保持在控制目標值以下,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到83.6萬元/畝,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企業2家,通過審核比例達到100%。

——産業線型向迴圈方向發展。充分利用農業秸稈發展食用菌和有機肥生産産業,建立秸稈區域收儲、集轉机運、規模利用新模式,多措並舉推進秸稈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飼料化“四化”利用。大力開展規模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和污染減排工程,建立畜禽規模化養殖廢物綜合利用中心25家,改造提升規模畜禽養殖企業350家,支援250家分散飼養場向山區集約養殖場轉移。

——固體廢物向資源再生利用轉化。開展工業、企業固體廢物減量化技術創新,推進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和再生産業發展,強化廢舊電器、鋇鹽鋇渣和硅鐵爐渣等固廢無害化處理,以京蘭集團為依託,構建以水泥窯協同處置為主、安全填埋為輔的固體廢物處理模式。

完善基礎配套,提升生態文明能級

按照城鄉並重、區域協同的原則,完善基礎設施,綜合整治環境,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美麗京山。

——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1211”城鄉規劃體系建設,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和資訊共用一體化。城鎮化率達到53.95%,全縣區域內常住人口密度183人/平方公里,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均達到100%。

——大力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城鎮綜合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醫療廢水、畜禽養殖污水“四水同治”行動,建立農村“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體系,城鎮污水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率均達到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8.45%,被評為全國100個生活污水處理示範縣、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村村入畫、戶戶似景、人人和美”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域推進,涌現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沙嶺灣村模式,農民股東化、管理公司化、經營集約化、發展産業化、居住集中化、養老福利化的幸福馬嶺六化模式,一二三産業高度融合的盛老漢稻田公園等新亮點。

——大力推廣城鎮新建綠色建築和節能、節水器具普及活動。出臺《京山縣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全面建立涵蓋規劃、設計、圖審、施工、監理、檢測和驗收等環節的綠色建築監管體系,充分運用規劃管控、環評審批、執法監管和驗收前置等綜合手段,確保城鎮新建建築綠色化、節能化和普及化。近三年來京山城區開工新建建築137個、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已經驗收符合節能要求的建築有99個、面積57.75萬平方米。

——大力實施政府綠色採購。推行綠色準入制度,嚴格依據國家節能産品政府採購清單、環境標誌産品政府採購清單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意見,優先採購節能、環保産品,凡不符合綠色準入條件的或者不在其環保採購清單名錄之列的不予批准、不予撥款、不得使用。

——大力推行公眾綠色出行。配套建設綠色出行基礎設施,優化公交站場建設,實現公共交通城區、鄉村對接全覆蓋,全面推行環保車輛“綠色升級”,2016年城區更新使用100輛新能源汽車,202輛計程車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

弘揚特色文化,豐富生態文明內涵

生態人文是生態文明的根脈,大力弘揚生態人文,是豐富生態文明內涵、提升生態文明品位的不二選擇。

——厚植生態文化的活躍度。把挖掘屈家嶺文化、綠林文化、紅色文化,保護蘇家壟文化、傳統村落文化、革命文物舊址項目,弘揚京山民歌、京山皮影、熊門掌拳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地方特色文化,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依託節慶活動、項目推介全面推廣。縣圖書館、文化館被確定為國家一級場館,鄉鎮文化站全覆蓋,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提高生態知識的知曉度。通過政府官網、今日京山網站、《今日京山》報社、京山廣播電臺、京山電視臺、京山微信等主體媒介,依託京山黨校、普通中小學、各級市民學校和“京山講壇”等陣地,通過T牌標語、宣傳欄等方式,廣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生態京山戰略,全面增強社會公眾資源節約、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增強生態建設的參與度。始終堅持公眾在生態文明創建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規劃、實施、監督和評估全過程的參與機制,形成了監督舉報制度、信訪制度、聽證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輿論監督制度、公益訴訟制度等全方位公眾參與機制。鼓勵支援京山環保志願協會、義工聯和社區等生態環保民間組織發展,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創建活動。

湖北生態文明第一縣實至名歸,立足新京山、新機遇、新篇章,我們謀求高點佈局、高位起步、高端發展,統籌推進低碳迴圈的工業和綠色有機農業深度發展,向生態文明建設更高層次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