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下午,夕陽的余暉中,一群江豚在清澈的長江宜昌段江水中追逐嬉戲。隨著長江水質持續向好,宜昌江段常年都可以觀測到野生江豚的身影。

取消圍欄圍網養殖後,洪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野生蓮藕的面積不斷增加。

武漢市青山區和武昌區江灘連成一片。

石首市聚焦長江岸線生態修復,打造百里沿江畫廊。筆架山長江故道濕地與長江自然連通,形成長江中游獨特的濕地景觀。



這是眼下宜昌、武漢等地常見的一幕——

長江上,江豚自由遨遊,追逐嬉戲。

江豚,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的長江生態指標生物。“微笑天使”頻頻露面,傳遞出令人欣喜的資訊:長江水質日趨向好。

浩浩長江,湖北岸線長度全流域第一;千里漢江,涵蓄出一庫丹江清水。

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湖北使命特殊;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湖北責任如山!

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取締幹線非法碼頭、排查入河排污口、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造林綠化長江兩岸……瞄準水中、岸上、地上的問題,湖北力爭實現長江水清、岸綠、河暢的願景。

以系統性舉措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修復,湖北實施長江防護林建設、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濕地保護等一批生態重大工程,把全省22.3%的版圖面積納入生態紅線保護範圍,長江綠色生態廊道正在形成,為母親河築起“最強盾牌”。

還一江碧波東流

“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我省長江大保護提供了指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説,如何源頭治污?力爭不讓污水入江。

以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為例,經無人機航測等三級排查,湖北共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12480個。目前,全省正有序推進分類監測溯源。

這些天,老孝感人記憶中的西湖橋碧波美景回歸了。

西湖橋,孝感城區地面僅存的千年古建築,著名的“澴川八景”之一“西湖酒館”遺址就在此。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老澴河水質污染嚴重,作為其支流之一,西湖橋沿岸也成了又黑又臭的污水溝。2019年10月,西湖橋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程開工。2020年12月初,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讓孝感人欣喜重現的美景,具有全省標誌意義。隨著西湖橋告別黑臭,全省214條黑臭水體全部“銷號”。

斬斷“污龍”只是第一步,讓母親河魅力歸來,應是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魚和諧的畫面。

不再圍網養殖,禁止野生捕撈,這是長江生態保護歷史性的一幕。2020年7月1日0時起,長江、漢江武漢段實行10年全面禁捕。24天后,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長江漢江湖北段實施禁捕的決定》,以地方立法推動禁捕退捕,在全國尚屬首例。

不僅休,還要養。36年來,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將一件事堅持至今。他們累計放流中華鱘62次,共有503萬餘尾中華鱘回到母親河懷抱。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參透取之有時、用之有度、休養生息的道理。如今扎紮實實禁捕10年,昔日難得的“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閒”,將成為隨時可見的勝景。

一頃碧波東流,數據為證。2020年1月至11月,全省國考水質優良斷面為103個,佔比90.4%,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生態環境部11月監測數據顯示,從武漢白滸山出境的長江水質已連續2年保持Ⅱ類,優於國家要求的Ⅲ類水質,這意味著長江幹流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優良,為20年來最優水質。

破解“化工圍江”

湖北沿江化工企業中,不乏全國翹楚的上市公司、利稅大戶。它們關乎一地的經濟命脈,也造成了“化工鎖江”的困境。

鐵腕護大江。2017年,一場破解“化工圍江”的雷霆之戰率先在宜昌展開——3年裏,沿江1公里內134家化工企業,將全部關停或搬離。

這是一次真刀真槍的“生態革命”!近年來,湖北推進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解放”長江沿線,讓母親河暢快“呼吸”。

由於化工佔據宜昌工業三分之一比重,以致當年該市GDP增速大幅下滑。

“化工轉型與穩增長不是對立的關係,不利影響只是暫時的、短期的。”宜昌市相關負責人明確新思路:引導企業向高精尖、向綠色迴圈發展。

2018年,宜昌很快“恢複元氣”,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回升,多項指標超過全省平均水準。

最新統計顯示,全省已累計完成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332家。

不滿足於沿江1公里“清零”,湖北確立新目標:2022年12月31日前,將化工關改搬轉擴展至沿江15公里,根除長江化工污染隱患。

除污還需復綠,長江兩岸造林綠化三年行動以來,長江岸灘復綠面積累計超過856萬平方米,岸綠水凈的景色重現長江。

水氣土一同治理

埊,古同“地”字。古人智慧告訴我們,山水、土壤、空氣皆為一體,一體同治,方能地靈。在長江大保護中,以中醫方法為長江“療傷”,水中、岸上、地面協同管控,水氣土協同治理。

治氣,出硬招。持續推進火電燃煤機組、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臭氧與顆粒物污染綜合防控。2020年1月至9月,13個國考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3.8%,平均優良天數同比提升15.6%。

治水,出嚴招。執行全國最嚴的省級水污染防治條例,推進水質提升攻堅行動。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超90%,消除劣五類斷面。

治土,出實招。嚴格執行全國率先頒布的省級土壤污染防治條例,首次完成持續3年的土壤“體檢”,土壤環境品質總體安全。

地上,340萬座農戶無害化廁所完成改造,這是“廁所革命”交出的“成績單”。

至2020年底,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不低於95%。尾礦庫已閉庫22座,提前超額完成三年全省尾礦庫數量控制目標。生態環境部“清廢行動”確定的280個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問題點位,全部整改完成。

連結

年處理6.2億噸生活污水

湖北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率先全覆蓋

“黑水收進來,清亮亮的水流出去,排水口有檢測設備,幾百米外就進了長江,這是對子孫後代負責!”秭歸縣水田壩鄉污水處理廠第一任廠長周志敏特別有成就感。

如今,這樣的鄉鎮污水處理廠,湖北有828座。同時,全省新建管網10290公里,新增處理能力114萬噸/日。

早些年,管網配套不足、運轉資金緊張,是我省鄉鎮污水處理廠的“通病”。2017年至2019年,省級每年轉貸市縣100億元政府專項債券,由相關市縣用於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同時,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

在孝感市孝南區,以PPP模式新建7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和11個鄉鎮配套收集管網,總處理規模為9800噸/日,出水水質穩定保持一級A標準。

目前,湖北已成為全國少數實現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的省份之一,每年可減少6.2億噸生活污水排放。

(攝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劉曙松,視界網杜磊磊)

製圖:萬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