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近年來水都丹江口市堅定綠色理念,加強環境治理,發展生態産業,走出了一條生産、生活和生態共贏之路。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先後從生態“以獎代補”、庫區流域治理等方面,對丹江口開展資金和政策傾斜,彌補當地生態建設短板。2020年10月,作為湖北唯一上榜地區,丹江口獲評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六成土地劃入生態紅線

擔當“一庫凈水永續北送”的使命,丹江口堅持一張“綠圖”繪到底,全力守護綠水青山。

劃定59.4%的生態保護紅線,對庫區臨水1公里範圍內實行永久性保護,實施官山河、浪河、安樂河、大柏河、沙溝河等“五河治理”。完成磷化企業和12.1萬庫區網箱“兩個清零”,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二類以上,2015年榮獲首屆“中國好水”水源地稱號。

實現城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194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城鄉環境空氣自動監測“三個全覆蓋”,全市環境空氣品質逐年向好。

推進“綠滿丹江口”行動,近5年共植樹造林18萬畝,建設庫周生態隔離帶1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由34.2%提高到58.7%。

拒絕百餘個高耗能項目

丹江口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在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禁批禁建一切項目;先後關閉化工、鋼鐵、電解鋁等污染企業100多家,拒絕高耗能項目120多個。

生態把嚴關,如何發展經濟?丹江口走出了一條“綠道”——

農夫山泉在丹建成3家工廠,2019年産值過30億元,利稅超2億元,解決本地就業上千人。“點水成金”,推動綠色工業“強筋”,丹江口基本實現耗能污染産業向新興産業的戰略結構調整。

30萬畝武當蜜橘、10萬畝清香核桃、5萬畝武當道茶等特色産業,不斷發展壯大。打響“源頭”“丹江”“武當”“水都”等特色品牌20個,“化綠成銀”推動特色農業“壯骨”。

2019年4月,丹江口順利脫貧摘帽,並成為全省21個高品質發展重點縣市區。

生態環境變為生態經濟

丹江口正在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官山鎮騾馬溝村,過去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河溝水,供電無保障。2014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僅5000多元。

背靠武當山,騾馬溝村以武當大明峰生態文化旅遊區開發建設為依託,做好景區配套服務。

村集體建起民宿客棧,扶持興辦專業合作社,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生態養殖業等。通過遊客帶動,山貨走出了山門。騾馬溝村100%農戶住上別墅,成為旅遊促脫貧示範區。

騾馬溝村與景區聯合共建,還輻射周邊4個重點貧困村,普惠帶動官山鎮1.3萬群眾脫貧致富。

依託特有的山水資源,圍繞環庫遊、環山遊、環城遊打造節點精品,丹江口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2019年,全市實現旅遊收入142億元,生態旅遊業正成為丹江口支柱産業。

(通訊員 王建平 王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