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國家公園是湖北省唯一、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面積覆蓋5個鄉鎮,居民2萬餘人。

2016年以來,神農架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從91%提升至96%,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從10684元增至18304元,綠色發展名副其實。

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貧困戶當上護林員

3月2日傍晚,紅霞滿天。巡完山的譚明伍腳步匆匆地往家趕。

剛進村,村黨支部書記譚立學迎上來。“明伍,今兒巡了多遠?”“天氣好,走了20多華里。”

“有啥發現沒?”“沒,這半年連獵套都沒見過。”

譚明伍是木魚鎮青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護林員。譚明伍沒有結婚,和70多歲的母親住在一起,以前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譚明伍當上生態護林員,每月巡邏10天,月薪1200元。國家公園組織當地貧困對象技能培訓,譚明伍選學了水電維修技術。

木魚鎮有1000多家民宿酒店,水電故障是常有的事。譚明伍護林巡邏之餘搞水電安裝、維修,加上兩畝茶葉收入,每年收入5萬元以上。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把脫貧攻堅融入機制創新之中:居民不能砍柴,該局設立“以電代柴”補貼;野生動物損毀莊稼,該局為農戶代買農業自然災害保險和獸災商業保險;農戶不能上山打獵,該局先後聘用護林員2670名,完成各類人員培訓2000余人次。

“十四五期間,神農架國家公園面積將進一步擴大,保護職能將進一步增強,生態紅利將進一步釋放。”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柳健雄説。

神農架大九湖移民“搬進”新生活。 (神農架國家公園供圖)

搬遷戶吃上“旅遊飯”

吊廊、翹檐,清一色土家族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走進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宛如走進“小麗江”。

村民陳興華的民宿“山水人家”特別醒目。一樓經營餐飲,樓上是10多間客房。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去年生意差一點,但也有10多萬元收入。

陳興華以前住在大九湖湖區,靠種植蔬菜為生,一年忙到頭掙不到多少錢,“太窮,娶不到媳婦,急用錢時只能借。”

大九湖是生態嚴格保護區,産業發展受限。神農架啟動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後,陳興華一家搬出湖區,在幾十公里外的坪阡古鎮建起3層樓房,發展餐飲民宿。

2019年,他結婚了,次年添了可愛的寶寶。“現在的好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陳興華説。

像陳興華一樣,大九湖共有460多戶1400多名村民搬出湖區,90%搬遷戶經營民宿、酒店、超市等生意。

“旅遊飯越吃越香。”大九湖鎮鎮長張坤介紹,5年來,大九湖景區遊客接待量從31萬人次增至52萬人次,搬遷戶戶均存款約20萬元。

去年底,大九湖鎮在坪阡古鎮打造“九湖雪鄉”,冬季遊客量增長180%。今年,該鎮將重點打造“夜間步行街”,進一步提升旅遊體驗,拓寬旅遊消費市場。

綠色産業鋪平致富路

下谷坪土家族鄉相思嶺村與重慶市巫山縣相鄰,是神農架最偏遠的村。“以前,大家種洋芋果、住土坯房,掙錢全靠外出打工。”村民劉文權説。

2017年,神農架國家公園投入100萬元用於相思嶺村扶貧工作,按照“企業+農戶”模式,引導鼓勵村民種植中藥材等特色種植。

“我家種了9畝白芨、2畝桔梗,每年收入五六萬元。”劉文權説,企業提供種苗、負責技術培訓、保底價收購,“只要鉚足勁幹活,致富不用愁”。

目前,相思嶺村46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總面積300多畝。僅藥材一項,每人平均收入可達6000元。

神農架國家公園把中藥材種植、珍稀苗木培育作為重點脫貧産業予以扶持。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賈國華介紹,神農架不少植物都是優良的城市園林樹種。珙桐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開花後十分漂亮,目前已在上海、廣州等地試種成功。

近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400余萬元,維修通村公路268公里,建立産業示範基地5000余畝,培育珍稀苗木33萬餘株,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