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別山人民就能坐上高鐵出山了。

黃黃高鐵(黃岡至黃梅高速鐵路)是湖北省重點工程,計劃今年年底通車。春節期間,建設者仍在緊張施工。

該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125公里。途經黃岡市區、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屆時,位於大別山的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四縣市將告別無高鐵歷史。

2月17日,記者前往黃黃高鐵工地探訪。

工期逼出新紀錄

黃州區巴河特大橋施工現場,3根90多米高的橋塔佇立水面,大橋已現雛形。記者爬上60多米高的橋面,只見重達300噸的懸臂造橋機像挂籃一樣懸挂在橋體上,它們將從橋墩兩邊齊頭並進,直至合龍。造橋機內,工人們正在綁扎、焊接鋼筋,做澆築前的準備。“綁扎完鋼筋就開始澆築混凝土,等過了混凝土12天的養護期,再澆築下一個節段。”工班長陳勇介紹。

陳勇是貴陽人,為了趕工期,他和235名工友就地過年,堅守施工現場。正月初三開始施工,初七恢復24小時施工。“目前,有3個節段共13米還沒有合龍。”中鐵十六局黃黃高鐵項目部一分部經理李志強介紹,大橋預計4月實現合龍。

鐵四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巴河為三級航道,為保證航道正常通行和時速350千米的高鐵通過,巴河特大橋採用主跨兩孔200米矮塔斜拉橋設計,是國內首次在時速350千米高鐵無砟軌道橋梁中採用鋼構—連續梁的矮塔斜拉橋。700米長的大橋連續梁澆築施工,是黃黃高鐵建設的控制性工程。

橋體連續梁,由懸臂造橋機一節節澆築而成。“這是國內首次在大跨度高鐵橋梁中採用600噸大節段懸灌施工。”李志強説,大橋主梁原先設計為23個節段,施工時間約為230天。受疫情、汛期等影響,工期較緊,最終採用最長達8米、重600噸的大節段澆築梁體,長度、重量均遠超目前國內5米多長、約300噸重的節段。為此,中鐵十六局歷時2個多月、投資數百萬元,製造出可一次澆築8米長大節段的懸臂造橋機。“這樣一來,節段減少為13個,可節省有效工期4個月。”

負責黃黃高鐵建設的武九客專湖北公司黃岡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鐵路全線即將進入全面無砟軌道施工,衝刺年底通車。

全自動化製造新式軌枕

另一個不在路基現場的工地上,一場衝刺也在進行著。

“剩下的幾萬根軌枕不到2個月就可生産完,確保全線鋪軌需要。”中鐵三局黃黃高鐵蘄春軌枕廠負責人張飛虎介紹,該廠負責全線40萬根軌枕的製造,生産實現全自動化後,效率大大提高。

據介紹,為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黃黃高鐵,全線使用國內最先進的雙塊式軌枕。為此,中鐵三局投資數千萬元,建造了當前國內資訊化、智慧化程度最高的軌枕廠。

走進軌枕廠的一樓,偌大的車間內,幾乎不見工人。“軌枕澆築、保養、脫模等12項流程全部由機器代勞。”張飛虎介紹,全自動化製造出來的軌枕,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每根軌枕的數據同步上傳後臺系統。“可大大減少人工施工的誤差,保證軌枕的品質。”

生産過程的品質監控也是自動化。車間二樓,工人崔澤榮盯著頭頂上方的螢幕,一個移動模組圍繞8個長方形模組“走動”,數據即時投放到大螢幕上。“移動的模組是鐳射掃描器,長方形模組即是軌枕,掃描器可掃描出軌枕重量、長度、寬度、高度等18項數據,判斷軌枕的品質。顏色變黃,説明軌枕合格,變紅則是不合格。”張飛虎介紹,象徵軌枕獨特身份證明的編碼印刷在軌枕上,掃編碼可實現軌枕資訊的全程追溯。

據介紹,該廠每天能生産1000根軌枕,只需要6人監控巡檢。而按照傳統生産方式,要40余人24小時兩班倒才能做到。(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