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進宣恩,處處是美景:二虎寨貢水白柚壓彎枝頭,伍家臺茶山翠綠醉人,彭家寨吊腳樓群留鄉愁……

2007年,省委、省政府發出號召,啟動支援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616”工程。14年來,一份份關愛、一個個項目涌向宣恩,凝聚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動能。

“朋友圈”不斷擴大,支援項目416個

11月28日,宣恩縣椒園鎮黃坪村,7米寬的柏油公路在山間延伸,漫山梨樹一望無際。梨樹林邊的山邊上,近10米高的攬月閣聳入雲霄,登上亭閣,黃坪村的美景盡收眼底。

“‘梨’不開你,阿尼阿茲(土家語,意為我愛你)。”亭邊,黃坪村梨花遊的宣傳語仍清晰可見。

這是“616”工程對口幫扶,實施全域國土整治和修建農村四好公路帶來的改變。如今,村裏路寬了、景美了、遊客多起來了。

2007年,省委、省政府發出號召,啟動支援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616”工程,省自然資源廳牽頭,與省文旅廳等單位對口支援宣恩縣。後來,幫扶的“朋友圈”單位逐步擴大到21個。

14年來,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和各對口支援單位鼎力支援,帶來的一項項政策、一個個項目在宣恩縣落地生根。

截至2020年底,累計落實對口支援項目416個,涉及資金46.93億元,有力促進了宣恩經濟快速發展。2019年,宣恩生産總值79.05億元,與2007年的17.37億元相比,翻了4.5倍。

一南一北,發展白柚茶葉兩大特色産業

脫貧攻堅,産業是關鍵。

貢水白柚在宣恩有上百年栽種歷史,宣恩南部多個鄉鎮有種植,然而當地交通、排灌設施薄弱,制約了産業升級發展。

2002年,李家河鎮二虎寨村民譚紹榮承包了村集體500畝荒山種植白柚,現已擴大到上千畝。“白柚種在荒山上,以前沒有公路、排灌設施,採摘費力、受洪澇影響大,更難以發展農旅融合。”譚紹榮深有體會地説。

針對這一痛點,宣恩借力“616”工程實施國土整治,對重點白柚基地進行土地平整、修建道路和排灌設施等,支援貢水白柚産業發展,二虎寨白柚基地被納入其中。

“項目實施後,車子開到田間地頭,採摘費用大幅降低。”譚紹榮説,路通了,來自宣恩縣城和湖南龍山的遊客隨之而來,他又抓住時機建起農家樂,每天接待遊客100多人。

宣恩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李紹偉介紹,目前宣恩縣貢水白柚種植面積近15萬畝,全縣白柚産值達2.5億元,惠及種植農戶23561戶84661人。

宣恩種茶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乾隆御筆親題“皇恩寵錫”更是名揚海外,但也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後、産業鏈不長等問題。通過“616”工程對口幫扶,一批茶園被納入土地整治工程和農旅融合項目。

路通了,環境美了,伍家臺茶葉成為當地主導産業,茶園成了4A級景區。

李紹偉介紹,“616”工程實施以來,一批批基礎設施項目落地,有力推動了貢水白柚和富硒茶葉等産業從傳統農業向生態觀光農業轉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擦亮品牌,催旺“仙山貢水”遊

宣恩擁有貢水河、獅子關等特色山水資源,還有彭家寨土家族吊腳樓群等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對口幫扶以來,省文旅廳等部門在項目品牌建設、人員培訓上大力支援,幫助宣恩挖掘資源潛力,擦亮旅遊品牌,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沙道溝鎮彭家寨古建築群有200多年曆史,有著“土家第一寨”之稱,但未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在省文旅廳支援下,宣恩縣用傳統手工藝對彭家寨古吊腳樓群進行修繕,撬動了彭家寨旅遊項目,實現文化古跡的活態傳承。

宣恩縣城墨達山和翠疊山相連,清江水系第一大支流貢水河穿城而過,城內有文瀾橋、音樂跑泉、貢水河濕地公園、苗族鐘樓等景觀12處,也是施南土司文化的核心區域。2017年,宣恩縣借助資源優勢和幫扶政策,打造“仙山貢水”旅遊區。2019年,宣恩縣城“仙山貢水”旅遊區在全省縣城中率先被列入創建國家4A級景區名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獅子關是宣恩縣城旁長潭河上一處景點,在文旅部門品牌創建支援下,遊客持續增長,每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

宣恩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涂先緒介紹,2019年,旅遊資源稟賦在恩施並不靠前的宣恩,遊客達30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近15億元,在恩施州排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