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2017年12月20日,以鄂州機場為主體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成後主要包括4E級貨運機場、分揀中心及配套物流基地和産業園,預計2025年實現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萬噸。3年過去,各參建方正奮力衝刺2021年建成投運的目標。
初冬,走進鄂州貨運樞紐機場建設工地,東西兩條長3600米的跑道映入眼簾。“機場飛行區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相當於完成整個機場建設工程量的六七成。”機場公司飛行區部部長助理陳少圍説。
今年以來,各參建方克服疫情、汛情影響,主體工程全面發力,配套設施緊密同步,運營管理、産業佈局以及臨空區域協同發展相繼提上日程,一個承載著我省、中部乃至國家對外開放使命的新高地呼之欲出。
主體工程建設全面鋪開
在土基工程逐步收尾的同時,375萬平方米的飛行區道面以及航站區、空管、航油碼頭、分揀中心等主體工程已鋪開。12月9日,機場員工宿舍樓主體結構封頂;10日,航廈鋼結構完成首吊……
在施工現場,偏西側的一座小山逐漸被“削”低,中心地帶的空管塔臺正穩步“攀”升。“到明年6月,塔臺將在89米處封頂,成為機場範圍內新的制高點。”中建三局項目安全總監吳斌説。
陳少圍手指塔臺不遠處介紹,機場核心部位——分揀中心地下工程已提前完工,地上結構主軸部分即將開建。
“下一步將圍繞道面、燈光等工程倒排工期,確保齊裝滿員不間斷,向2021年建成投運目標發起衝刺。”機場公司董事長陳國華説。
孵化、投用新技術20多項
在機場公司數字化中心辦公大廳,10多家機場施工單位的200多位工程師緊張忙碌著……
“這裡是管理整個施工現場數字化設備的中樞,已孵化、投用的新技術達20多項。”機場工程數字服務商——北京四維公司項目負責人劉磊介紹,上千台(套)車輛機械和萬餘名施工人員都安裝了數字移動端,登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定位、軌跡和運轉都盡在“掌握”,一目了然。
“線上監測施工的精度達到了釐米級,這好比裝上了大腦,讓工地變得更聰明!”近些年國內機場建設,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大都參與,項目負責人楊京在鄂州機場施工現場首次體驗到“智慧工地”的精妙。
基於智慧工地管理系統,無人駕駛壓路技術在鄂州機場建設中普及投用。“這同樣開創了國內機場建設先河,夯點一齣現偏移或漏擊,即可從移動端獲悉警報,很快予以糾正。”楊京説。
“機場竣工時,將誕生一個數字孿生機場。”機場公司技術主管潘樂説,這得益於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的深度應用。根據設計,屆時機場貨運將靠無人運輸機械完成上下飛機的裝卸任務。
據悉,《基於BIM技術的造價管理標準》已由住建部、中國民航局發佈為行業標準,這是在鄂州機場誕生的第一個行業標準。
配套設施投資達600億元以上
“開建以來,配套設施與機場主體工程始終同步推進,甚至超前。”鄂州市委負責人稱,主體工程總計耗資300多億元,而周邊大大小小配套項目累計投入已超600億元。
僅徵遷土地一項,除了機場內徵拆6000多戶、場外徵拆1000多戶外,噪聲影響區需遷5000多戶,還有各類道路施工涉及6000多戶。截至目前,燕磯、楊葉兩個安置小區一期已分房到戶8000多戶,兩個小區二期正抓緊施工。
“全市疫後復工的第一個工程就是花馬湖電排二站。”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總工程師葉斌稱,6台泵機搶在汛前通電運作,確保機場建設片區在長江高水位時安然無恙。目前,花馬湖電排一站改造項目已經啟動,完工後將進一步提升機場的防汛排澇能力。
按計劃,總投資125.61億元的燕磯長江大橋建設已經啟動,總投資27億元的機場運營期重要通道——S203改造全線開工,一期投資27億元的機場高速公路即將開啟主線施工,投資1.6億元的機場雙回路供電工程已經開建,機場片區及周邊的供水、供氣、污水治理等項目也在推進中。
運營及産業提前統籌謀劃
“掛牌成立一年來,市臨空經濟區聚焦發展智慧製造、醫療健康和航空物流三個主導産業,先後引進金龍機電、順豐産業園、新科宇航等項目。”鄂州市臨空集團公司總經理竇小華説。
與此同時,湖北省有關部門與鄂州市政府正深入開展海關監管政策創新、口岸申報、綜合保稅等配套體系和自貿區擴區政策研究,爭取國家層面支援。
“除了加快工程進度,公司還將重點推動機場運營保障體系和運營基本團隊建設,並開展機場航線航班佈局研究與申報,啟動機場使用許可證申辦相關前期工作。”陳國華説。
“核心樞紐不單是鄂州的發展機遇,更是鄂東地區及我省的發展機遇。”湖北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各方正力爭將湖北民航客貨“雙樞紐”戰略佈局納入國家民航局“十四五”規劃體系,並統籌謀劃武鄂黃黃區域一體化發展。
“作為中國第一個專業性航空貨運樞紐,鄂州機場與國內現有的238個綜合性機場不同,從選址、審批、開建直至投運,每走一步都在創造歷史,並將代表國家參加全球物流業競爭。”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