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舒憲、蕭兵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新書《〈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由我國文學人類學領軍學者葉舒憲和蕭兵合著,係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也是該出版社的重點學術叢書“中華元典的人類學解讀”系列之一。
該書以《論語》為研究對象,圍繞“學”與“習”、“覺”與“效”、“仁”與“智”、“禮”與“體”等對應性概念,從文學人類學、哲學人類學等跨學科、跨文化理論的角度,有力闡釋了《論語》中的一些文化性疑難,諸如《論語》與口傳文化傳統的關係、儒家神話、“仁”的愛感文化、“中庸”的再認識、“禮”的概念等,在大傳統視野下提出了一些解讀《論語》的新認識和新思路,從知識考古的層面上揭示了《論語》作為口傳文化和“語錄體”範文的深厚底蘊和特殊價值觀。
大傳統(Big History)理論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興交叉學科——文學人類學一派在21世紀提出的:以甲骨文産生之前的文化傳統作為大傳統,將漢字書寫的傳統作為小傳統。大傳統作為文字書寫之前的更古老傳統,其文化編碼方式,屬於聽覺感知方面的口傳文化和視覺感知方面的圖像文化。口傳文化的價值觀與書寫文化根本不同:根本沒有以白紙黑字為可信的觀念,只有以“子曰詩云”為標誌的口語表達觀念,同時高度推崇禮儀與音樂這兩種傳播媒介的至關重要作用。大傳統的新視野新知識,給華夏禮樂文明和孔子《論語》的認知方向,帶來顛覆性的變革:這根本不是孔聖人執筆寫作的所謂“散文”,而是全面保留口傳文化即大傳統價值觀的話語標本。該書以“論”“語”“學”“習”四個繁體字概念的深入辨析為例,從知識考古的意義上闡明口傳文化特色,重估被西學東漸以來的現代教育誤判為“散文”的《論語》之産生真相。
該書兩位作者,曾先後擔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的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長,目前均任榮譽會長。相關的文學人類學新學科讀物,可以連結《文學人類學教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和《儒家神話》(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年)。二位作者在20世紀90年代就與湖北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先後推出《楚辭的文化破譯》《詩經的文化闡釋》《老子的文化解讀》《莊子的文化解析》《中庸的文化省察》《山海經的文化尋蹤》等系列專著,為中國經典的文化闡釋運動和新國學浪潮的崛起,發揮出一定的學術引領作用。
如今,《〈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的問世,期望會對被誤讀和誤解一個世紀的“儒家第一經”起到某種正本清源的作用,從而給我們帶來重新理解孔子和重新理解儒家的學術契機。
(作者:黃沙 王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