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一直以來,電子資訊學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將專業課程豐富的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緊密結合,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大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科學思維和敬業精神,激發他們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愛國,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承,它實質上就是每一代人保家衛國的責任接力和使命傳承。基於此,電信學院教師在授課中,一直堅持將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專業內容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

胡林老師在講授《信號與系統》這門課程時,將愛國情懷貫穿到課程的每個章節。在“時域抽樣定理”部分介紹抽樣的意義時,她用音頻信號的採集作為引入,選擇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作為進行抽樣的音頻信號,學生們聽到這首歌曲,熱血沸騰,不自覺地跟隨音樂吟唱。在緒論部分介紹“信號與系統的發展史”時,讓學生了解中國通信領域的現狀,以華為電子晶片、5G技術自主研發等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對專業及行業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專業信心,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投入到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學習當中。

今年年初疫情來襲,為了上好網路第一課,張正炳教授充分準備了課程內容。“若是在以往,你們肯定坐在長大東區教室的椅子上;可是在今天,你們卻分散在四面八方。有的白衣戰士倒在了戰場,多少黨員為了人民安全在奔忙。即使是這樣,我們仍能聚集在雨課堂,這是因為,中華民族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産黨……課程能夠按時開講,來之不易,既體現了各級領導的重視,也有全院教師辛勤汗水浸濕的衣裳。聽,決戰的號角已吹響,返校時刻在望;看,校長就在你身旁,不僅讓你們感受溫暖,關懷和激勵,更應倍增學習的力量!”在上課的開場白中,張教授一番肺腑之言,博得了學生的瘋狂點讚,一小時內轉發量高達300人次。而59歲的張正炳教授在下課後又投入到了學校的抗“疫”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榜樣。

根植“科技強國,創新興邦”的理念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目前,人工智慧、5G、物聯網、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領域佔據發展先機。電信學院的專業與這些新興技術領域密切相關。

王可老師在講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這門課時,以中興被制裁事件為例,告訴同學們,在高科技領域,中國必須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努力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電子資訊專業的學生,必定會成為晶片産業的主力軍,只有努力學習技術,不斷開拓進取,才能在國家的快速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鄭恭明老師在講授《數字電子技術》時,結合疫情,講述了數電技術的需求與應用的案例。他説,紅外測溫槍、CT機、呼吸機、監護儀和ECMO都是新冠肺炎期間急需的醫療物質,而這些設備都需要用到數電知識,需要數電技術進一步優化産品的工藝,更需要科技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我們才能有更好的生命支援系統。在這門課程中,鄭恭明老師將技術創新與重大社會課題聯繫在一起,勉勵同學們擔起科技強國的責任,讓“科技強國”的理念根植於心中。

厚植科學思維與鑽研精神

科學思維與敬業精神,對於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電信學院教師不僅通過自己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還深度挖掘並運用專業歷史和人物教育作用,讓科學家、學者、大師的科學人生成就點亮大學生的青春風采。

孫祥娥院長在與學生進行交談時,以自身成長的例子,鼓勵同學們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鑽研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孫祥娥也一直強調課程的知識技能目標和育人目標的關係,修身立德,以身作則,利用教師的親和力,加強和學生的人際關係,在師生交往中成為學生示範的榜樣,做學生價值引路人。

電信專業的各門課程都凝結了多位科學家的心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詳細講授了傅裏葉、拉普拉斯和奈奎斯特等著名科學家對“信號與系統”這門課程的貢獻,用他們探索科學的過程、追求真理的歷程,引導、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科學家的鑽研精神,從而樹立遠大目標,為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周籮魚老師在《數字信號處理》課程中,講解傅裏葉級數與傅裏葉變換相關內容時,先向學生們介紹傅裏葉的生平,通過對其生平的一些奇聞異事的分析,引導學生相信科學。

蔡昌新老師在講授“抽樣定理”前,首先介紹奈奎斯特的生平事跡,奈奎斯特在科研過程中碰到很多困難,但他不懼困難、刻苦鑽研,最終總結出的奈奎斯特採樣定理是資訊論、特別是通信與信號處理學科中的一個重要基本結論,為近代資訊理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以此為例,蔡昌新老師鼓勵學生不言放棄,努力奮鬥,只要想學習,任何時間、任何環境都不是問題,通過不斷奮鬥,終將獲得成功。

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電信學院的學科,代表著“未來的學科”,擁有眾多關於責任擔當與技術操守的思政元素。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都應當有其職業道德與技術操守,這樣才能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才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而對電信人來説,其責任擔當與技術操守的重要體現就是“德”。陳英芝老師在講授《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時,結合當前的疫情,闡述了責任擔當的意義。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通信必須得到保障,技術工人必須擔當責任,堅守崗位,保證信號不中斷。

佘新平教授在2020屆畢業論文推進會上,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困難,勉勵大家要有責任擔當。他説,為了戰勝疫情,全國人民都在努力,鐘南山院士83歲高齡,依然奔赴一線,湖北需要醫護人員,全國各地的醫生護士踴躍報名馳援武漢。當代大學生也要有擔當意識,克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的學業,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夏振華老師在講授《電腦網路與通信》時,講述了技術操守的重要意義。他説,電信學子畢業後大多會從事技術工種,在工作中,一定要堅持自己技術操守與道德底線。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實踐,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抓手,必須長期堅持。展望未來,該院院長孫祥娥表示,將不斷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進一步發揮電信學院所有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斷加強教學內容創新,在課程教學中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同時展開,通過教師“同向同行、協同育人”來保障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之間的“同向同行、協同效應”,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電子資訊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