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與黃鶴樓同框(市民拍攝視頻截圖)

兩頭江豚結伴而行(市民拍攝視頻截圖)

朦朧的煙雨中,武漢市民終於看到闊別多年的江景:長江江豚與黃鶴樓同框了!

昨日清晨,武漢長江大橋上游江段,成群江豚在雨中乘風破浪。在漢陽江灘散步的市民,拍下了江豚與江對岸的黃鶴樓同框的畫面。這是近年來首次在武漢市中心江段拍攝到江豚活動的影像資料。

記者採訪了解到,武漢市正醞釀“江豚重返武漢”計劃,讓市民天天都能在家門口看到江豚。

驚喜  數頭江豚在水面跳躍嬉戲

昨日清晨7時30分許,武漢細雨淅瀝。家住漢陽江灘附近的曹穎,和往常一樣,到江灘足球場一帶散步。

“突然,我發現江中有幾朵浪花不太一樣。接著有黑影躍出江面,游泳的人都喊起來‘是江豚!’我還是小時候坐輪渡才見過江豚呢。”曹穎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她目測共有四五頭江豚,它們在武漢長江大橋和鸚鵡洲長江大橋之間江面遊弋、嬉戲了一個多小時。曹穎顧不得江風濕冷,一口氣錄了十幾段視頻。

得知消息後,記者立即趕往現場,9時30分許到達漢陽江灘,可惜江豚已經離去。在此游泳的武漢市冬泳隊隊員陶茂華告訴記者,去年9月,江豚就來過這片水域。“它們對人很友好,就從我身邊游過去了。”陶茂華説。

同記者一道趕到現場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江江豚項目高級經理張新橋博士説,他仔細研究了曹穎拍攝的視頻,發現江豚出現在離岸邊約200米的水域,數量為3至6頭。

“離岸200米外是主航道。船隻一般會在航標外行駛,但也有一些船隻靠近岸邊行駛。船隻的干擾會導致江豚離開。”張新橋介紹。

分析  可能從上游追蹤魚群而來

“從視頻來看,江豚應該是在捕魚。”張新橋説。這群江豚胸鰭側翻,不時躍出水面,而且幾頭集中在一起,這些都是明顯的覓食行為。它們中,有一對母子豚,一大一小,緊緊相隨。

江豚為何現身武漢中心江段?張新橋分析:首先,長江禁捕後,環境改善,魚類增多,江豚的食物更加充足;其次,汛期長江漲水,江豚的遷徙空間擴大;第三,疫情期間過往輪船減少,也是原因之一。

這群江豚來自哪?“它們很可能是從上游追蹤魚群來的。”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陳懋説。他正好來漢出差,聞訊後也趕到現場。

陳懋告訴記者,長江江豚有遷移的習性,據科學考證,遷移範圍是25公里至90公里。2012年和2017年的江豚科考結果顯示,從武漢下游至九江江段,多年來沒有發現過江豚,可以説是“江豚空白區”;而武漢長江大橋上游約80公里處,即長江湖北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個叫團洲的江心洲,長年棲息著8至10頭江豚種群。自有觀測記錄以來18年,它們一直生活在那裏。

計劃  武漢醞釀“江豚重返”計劃

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近幾年來,武漢市區長江江段偶有發現江豚出沒。

2018年10月21日下午2時許,10余頭江豚出現在二七長江大橋附近江面,逗留一個小時後向上游游去;今年8月,市民拍到10多頭江豚在沌口長江大橋武金堤江段跳躍。

“親眼在江中看到長江江豚,能讓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長江大保護的成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説。長江江豚是長江大型旗艦物種,也是母親河生態狀況的晴雨錶。2006年、2012年和2017年,農業農村部的三次大規模長江豚類科考,均未在武漢江段觀察到江豚。近年來,中科院水生所未接到在武漢市中心江段發現江豚的報告。

如何實現更多市民在家門口看江豚的願望?記者了解到,武漢市已經開始醞釀“江豚重返武漢”計劃。就在本月4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水務局、交管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來到中科院水生所,和科研工作者共商讓江豚重回武漢城區長江江段的計劃。

今年10月,中科院水生所將聯合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等單位,啟動長江武漢段江豚等水生態的全面科學考察計劃。

據了解,此次科考將在武漢軍山大橋至陽邏大橋60公里的江段進行,採用水面觀察、水下聲波監測等方法,每隔5公里放置水下聲學儀器,據此研究長江武漢段水生態現狀和分析相關影響因子,針對“江豚重返武漢”提出生態和資源恢復的修復方案。

江豚研究專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在《關於推進實現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的建議》中表示,推進市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水務、園林、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等部門與科研、公益、媒體機構聯合,儘快讓“江豚重返武漢”。

科研工作者們建議,武漢應加快實施棲息地修復、魚類資源恢復,以及更嚴格的航運管理措施,將白沙洲、天興洲建成江豚的核心棲息地,讓江豚的微笑長駐江城。

記者手記

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昨天上午,接到長江江豚露面的消息,我迅速趕到漢陽江灘。可惜,江豚不太給面子,無聲無息潛入了水中,再未現身。

在武漢長江大橋上看江豚,曾經是老一輩武漢人的集體記憶。透過水汽氤氳的江面,遠望大橋和黃鶴樓,我想起一位“老武漢”的話。

2017年11月,我隨隊採訪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那是時隔5年後農業部再次開展全流域長江豚類大型科考,也是“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後的首次長江生態大型科考。

科考船輪機長胡發運,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好些年沒見過江豚了。他回憶,1984年,他上學時,學校組織參觀武漢長江大橋,成群江豚出現在橋下的江面,歡騰跳躍,就像跳集體舞。後來他上船工作,才知道“江豚跳舞”意味著風浪要來了,老人們稱作“江豬子拜風”。

昨日清晨在漢陽江灘水域游泳的陶茂華,也是一名“老武漢”。他告訴記者,小時候,他在江漢關一帶經常看到江豚。近20年來,武漢的江豚越來越少,直到幾乎完全消失。

當我們只能在紀念館觀賞白鱀豚標本的時候,我們對江豚的微笑也更加渴盼。2017年的科考帶來了好消息: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012頭,迅速下降趨勢得到遏制。

不過,科考結果也顯示,江豚極度瀕危的現狀並未改變,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如何留住江豚的微笑?繼長江江豚拯救計劃出爐後,長江10年禁捕計劃全面實施,還江豚等長江水生生物一片繁衍生息之域。近兩年,江豚不時出現在長江沿線城市中心江段,先是南京,再是宜昌,令人欣喜。

如何讓江豚的微笑常留武漢?武漢市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醞釀“江豚重返武漢”計劃,一場針對武漢江段的江豚科考即將展開。

昨日,本報獨家報道《剛剛!長江江豚與黃鶴樓“同框”了!》經官方微信推出後,網友們紛紛留言。他們説:經常聽大人們説起“江豬子”,但從未親眼見過;只要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長江,武漢人期待的江豚就會再次歸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信步長江邊,就能“坐看江豚蹴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