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黃岡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閉幕兩個多月,精神落實得怎樣?9月4日,黃岡市召開現場推進會,亮成果、督進度。
“貫徹全會精神,不能空對空,要落實到一件件具體事情上。”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稱,以現場會形式推進全會精神貫徹,在該市歷史上是首次,目的是建立一種制度,確保黨的決定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推進會在麻城市舉行。黃岡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負責人現場看成果,找差距。
衝刺黃岡第二家三甲醫院
“新院區本月驗收,計劃11月20日整體搬遷。”麻城市人民醫院院長曹學蘭介紹,作為全省首批試點創建三級甲等的縣級醫院,該院正全力衝刺,力爭今年12月通過驗收,成為黃岡第二家三甲醫院。
省委全會和黃岡市委全會均就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作出決定。“這方面,黃岡有切膚之痛。”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説,疫情之初,750萬人的老區只有一家三甲綜合醫院,沒有專門的傳染病醫院,是工作被動的主要原因。“如今,一定要把這個短板補上。”
麻城行動迅速。該市人民醫院新院區佔地比老院區擴大4倍,投資12億元的一期工程已經完工,開放床位可達1750張,總體達到全省同類醫院領先水準。“建設資金由麻城市委市政府統籌。”曹學蘭説,市城發集團籌資加上省衛生專項債券資金等,保障了項目順利完成。
他介紹,醫院二期工程將建設300張床位的平戰結合傳染病大樓,全部為負壓病房,計劃于12月開工。“未來,麻城隔離病床數將能夠應對特大疫情需要。”
浠水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視基層發力。縣長付宇介紹,該縣爭取抗疫特別國債資金9554萬元,對全部14所鄉鎮衛生院進行標準化改造,將在年底前完成,另外安排資金1700萬元,新建85個村衛生室,徹底消除基層醫療“空白點”。
據了解,黃岡市已將全會關於疾控體系改革和公衛體系建設的內容轉換為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單位,要求限期完成。
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全覆蓋”
走進麻城市鼓樓辦事處朝聖門社區羅家墩小區,大家眼前一亮:這裡房屋密集,但整潔有序,一條條“三尺巷”全部刷黑,文化墻寓教于美。
鼓樓辦事處主任羅萍介紹,羅家墩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既有多年的私人住戶,又有商品房小區和單位小區,629戶居民以往聯繫甚少。近年來,辦事處通過黨建引領,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在上級支援下,小區自主籌資改造,漸漸由“臟亂差”變為“凈暢美”。
省委全會、市委全會作出推進省域、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決定,如何落到實處?“老舊小區改造可以作為重要抓手。”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認為,城市治理的基礎在小區,一方面,完善“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等組織建設,另一方面,必須幹實事,讓老百姓有獲得感。“老舊小區長期沒人管,如果最基本的環境都不能變好,群眾怎麼相信我們的治理能力?”
據了解,近三年,麻城市每年安排財政預算3000萬元,撬動項目資金、社區籌資、市民出資、社會捐資1億元以上,完成了城區所有老舊小區改造。
黃州區2019年投資7700萬元改造32個老舊小區,今年又投入2億元改造95個老舊小區。“明年,計劃投資4億元,完成剩餘349個老舊小區改造。”黃州區委書記夏志東表示。
“進度落後的縣市要加油。”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説。
一年半,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5萬+”
“村裏引進綠海油茶、龍騰生態葡萄園、尚邦農業等合作社和企業,以集體資産入股,村集體年收入穩定在15萬元以上。”在麻城市閻家河鎮石橋垸村,參觀者品嘗著現摘的水果,觀賞各種特色農産品,為該村的“産業強基”經驗點讚。
麻城市委書記楊遙介紹,該市通過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清理賬面集體資産32.6億元、集體資源424萬畝,使村集體引入市場主體時有了投資入股的資本金,全市452個村平均增收4.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長期以來,村集體經濟不強是影響基層治理的一大難題。黃岡市委組織部最新調查顯示,該市仍有335個村的年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
“沒有經濟基礎,談啥治理現代化?”黃岡市委決定,用一年半時間在全市開展“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攻堅戰,實現所有村每年有5萬元以上穩定收入。
各縣(市、區)通過多種途徑,按每個薄弱村50萬元以上標準,落實村集體經濟資本金,資本金原則上用於對市場主體投資入股、合作經營,也可用於發展産業,或開發物業項目等,通過穩健經營,實現每年5萬元以上收入。
“村集體經濟薄弱是個老問題,解決它要有新思路。”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認為,以往投入薄弱村的資金遠不止50萬元,但都是一次性、消費性投入,不能産生收益。“以投資的理念使用資金,是值得探索的辦法。”
據介紹,黃岡市要求8月底前逐村落實資本金,10月底前“一村一策”落實産業項目,12月底前項目建成並投入運營,到2021年12月全面完成“消薄”任務。
“全市資本金籌措僅到位59%,有140個薄弱村資本金還沒落實。”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會上強調:“貫徹全會精神,我們到期結硬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