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湖北省孝昌縣鄒崗鎮校堂村,唐根根和他的羊群,唐根根看著出生不久的小羊羔,開心地笑了。
“咩——”8月26日一早,孝昌縣鄒崗鎮校堂村十分熱鬧。一個小小身影出現在羊圈門口,羊群迅速涌過來,歡快地叫著。
“都説趕羊要趕頭羊,頭羊呢?”中央媒體採訪團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準備記錄下這一現場。
“根根就是頭羊吶!他走到哪,羊群就跟到哪!”一旁的村民手一指,笑著説。
原來,眼前這個僅1.4米高、娃娃臉、説話不太伶俐的“小男孩”,就是唐根根。唐根根今年28歲,由於先天肢體二級殘疾,四肢無力,從小到大,走路沒少摔跤。然而,歷經摔打的他卻堅持“奔跑”,拔掉了自家的“窮根”。
“我一定要把羊兒養活”
唐根根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家庭,父親長期生病吃藥,無法幹重體力活,母親何華雲艱辛撫養他和弟弟唐派派。上學後,不管是讀書還是寫字,唐根根都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2016年,唐根根從武漢商學院會計專業畢業,躊躇滿志的他準備在城裏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讓家人過上好生活。
然而,由於先天殘疾,求職屢屢受挫。
那段時間,他整天睡不著覺,輾轉反側:“在家幹不了力氣活,在外面又找不到工作,這日子怎麼過?”
他想過種田,可光靠種田很難脫貧;想過養豬,可投入太大。在母親和扶貧工作隊的鼓勵下,唐根根決定,先把家裏的幾十隻羊養起來。
養羊,好説難做。“看著羊好好的,過了幾天就死了。”看著夭折的羊羔,唐根根無比心痛。
“我一定要把這些羊兒養活!”他暗暗立下誓言。
幾年下來,他上網查閱資料、請教畜牧局專家、查看書籍,努力學習科學養羊方法,手寫筆記記了一大摞。
“羊羔出生時,要及時補充鈣、蛋白質等營養,純牛奶正好滿足這些需求。”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驗,他的羊兒不僅活了下來,還長得越來越壯實。
最多一天接生五六十隻羊羔
一隻母羊一年可以生産2到3隻羊羔。碰到生産高峰期,唐根根和家人要從一大早接生到晚上十一二點。
“最多的一天,我們接生了五六十隻羊羔!”談起這些,唐根根眼睛放光。
很快,羊群從最初的40多只,壯大到了600多只。種類也在增加,有本地山羊、波爾山羊、黃山羊等品種。2019年唐根根收入近30萬元。
為了堅持生態養殖,唐根根每天放羊都要走上十幾萬步。這對於先天肌無力的病人來説,是極大的挑戰。
“剛開始經常摔跤,摔到褲子破了,摔得鼻青臉腫。但我一想,這何嘗不是一種鍛鍊?你看,小腿的肌肉都長大了。”唐根根彎下腰摸了摸小腿,略顯羞澀。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唐根根申請貼息貸款,申報專項資金,創辦鄒崗鎮和諧家庭生態農場,成立孝昌根根種養殖合作社。
現在,唐根根成了村裏的致富“頭羊”,帶領著更多村民一起奔小康。
他與附近17名貧困戶簽訂了協議:他給每戶提供懷孕母羊,生下的羊羔免費贈送,母羊回收。羊羔養大後,貧困戶可以自己銷售,也可以委託他來銷售。
根據協議,方集村貧困戶熊志強靠兩隻懷孕母羊免費得到了4隻羊羔,又買了3隻懷孕母羊,現在一共有7隻羊。“這7隻羊就是我的不動産,會慢慢增值的。”熊志強很有信心致富,“養羊的技術、銷路都有根根管,這麼好的條件,能不好好幹?”
“想帶著大家吃上旅遊飯”
因養殖生態好、羊肉口感好,加上很多人因唐根根的故事慕名前來,合作社的羊兒供不應求。
2019年,唐根根家蓋起新房。儘管房屋外墻沒有粉刷,但從屋檐的講究、書房的設置、屋內外的整潔可以感受到,唐根根拔掉的窮根,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什麼樣?”央媒記者問。
“農業休閒觀光遊消費需求旺盛,讓客人吃到正宗、綠色的土菜和生態羊肉,大家就可以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這就是唐根根心目中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