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時間,將實施補短板項目4572個,估算完成投資約2.3萬億元!
湖北省剛剛印發的《湖北省疫後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瞄準十大重點領域,全力補短板強功能,力挺剛剛經歷空前疫情、嚴重汛情考驗的湖北浴火重生。
資訊“天網”保障人民健康
發熱門診“哨兵”功能弱、傳染病檢測能力不足、醫院可轉換病區太少……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體系短板,《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補短板措施——
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設置規範的發熱門診;市州級疾控中心至少有1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準的實驗室,具備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險因素和國家衛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部省屬醫療機構原則上按編制床位的10%改擴建傳染病救治可轉換病區,武漢市按不低於1萬張床位統籌設置可轉換病區。
同時,建立全省“水、陸、空”統一指揮調度和應急救援機制,打造航空醫學救護“1小時急救圈”,各市州中心城區打造“10分鐘急救圈”。為1506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和遠端視頻終端、生化分析儀、彩超等常規醫療設備,為2.4萬多個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智慧健康服務包。
根據《方案》,我省將構建重大疫情資訊平臺,建設中部地區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推進與電子政務、公安、民政、人社、醫保等部門的資訊對接,實現全省醫療資源資訊一屏知家底、疫情和特殊病情一網全監測、資源調配一個平臺管全省、指揮調度指令一鍵達基層,織起政府保障人民健康的資訊“天網”。
建成5個以上國家多式聯運樞紐
作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省份,近年來我省一直在重塑九省通衢新優勢。交通補短板工程擬實施項目435個,總投資約3777億元。
三年交通藍圖已繪就:建成5個以上國家多式聯運樞紐。建成一級公路1800公里、二級公路2700公里,全省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突破4萬公里,國省幹道二級及以上公路佔比達90%以上。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完成危橋改造6108座。建成高速公路66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里程達7525公里。
為此,我省將重點推進漢江雅口、孤山等樞紐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改擴建、鄂州至咸寧、武漢至陽新、武漢至大悟、燕磯長江大橋等一批高速公路和過江通道項目建設。建成鄂州機場、荊州機場、宜昌機場改擴建等項目。5A級景區實現兩種以上快速通達方式。
圍繞水利短板,《方案》明確,三年內我省水利總投資將達1731億元。包括加固堤防3100公里,治理崩岸268公里;開展漢江、府澴河、富水等12個主要支流和53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實施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二期等一批重點骨幹引調水工程;新增或改善農村供水人口1000萬人。
武漢城市電網初步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方案》提出,到2022年,武漢城市電網初步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構建“四縱三橫”天然氣輸送通道,新增油氣管道里程378公里、儲氣能力1.6億立方米;建成“兩湖一江”煤炭物流樞紐,新增煤炭儲備能力658萬噸。
針對“卡脖子”“低電壓”問題,我省將加快推進大別山電廠二期工程、仙桃電廠、隨州電廠、荊州熱電二期、襄陽燃機等大型高效電源項目建設。新增風電200萬千瓦、光伏發電400萬千瓦。建成陜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推進一批500千伏、220千伏主網工程建設,形成鄂西、鄂西北、鄂東分區分片的保供體系。
建成監利—潛江輸油管道、三峽翻壩運輸成品油管道項目。重點建設潛江地下鹽穴儲氣庫,武漢安山、白滸山和黃岡、宜昌等地LNG儲氣庫,黃石LNG罐箱基地,形成潛江、武漢、鄂東三大儲氣基地。建設以荊州江陵為重點,集交易、存儲、混配、物流等功能的大型煤炭儲配基地。
總投資7731億元發力新基建
595個項目,三年估算總投資7731億!
“十大工程”中,新基建投資力拔頭籌,佔了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一。
“到2022年,湖北新型基礎設施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內全省將建成6萬個5G基站,市州主城區5G網路全覆蓋,5G網路覆蓋率和建設水準領先中部。全省高鐵新增運營里程440公里,達到2060公里。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167公里,達到500公里。
為此,我省將加快部署5G網路、建設高標準數據中心、實現廣電與5G一體化發展;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智慧城市。重點推進鄭萬高鐵湖北段、安九高鐵湖北段、黃黃高鐵、西十高鐵、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等項目建設。
以武漢、宜昌、鄂州為重點,著力打造3家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新增冷庫庫容70萬噸。重點支援87個縣域冷鏈物流設施項目建設,新增冷庫庫容150萬噸。
我省將在武漢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區域中心(含應急物資儲備庫)、國家華中區域應急物資供應鏈中心和應急物流樞紐,在鄂東南(黃岡)、鄂西北(襄陽)、鄂西南(宜昌)建設3個省級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含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
內澇不再成為城市之痛
圍繞城市基礎設施“軟肋”,我省將補齊老舊城區、排水防澇、污水收集處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理、供水供氣、地下綜合管廊、道路交通、公共體育設施等短板,建設現代化城市。
根據《方案》,三年內全省擬實施城市補短板項目1423個,總投資2296億元。主要目標是:全省縣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99%以上;設區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生活垃圾焚燒比例70%以上;設區城市建成區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武漢市、襄陽市、宜昌市建成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此外,全省設區城市建成區4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易澇點整治全部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完工5000個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以上。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9%和98%以上,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下。
根據《方案》,我省還將實施産業園區提升工程,三年總投資2513億元,包括完成80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44家省級農産品加工(農業産業化)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重點組織實施光谷精準醫療産業基地、國際生命健康園、國家抗病毒藥物研究院超級孵化器、中國(湖北)網路視聽産業園等項目建設。
三年內,每年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40萬畝,畝均糧食綜合産能增加100公斤以上。
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完成關改搬轉
為補生態環境短板,三年內我省擬實施項目419個,估算總投資1744億元。到2022年底,健全全省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的收集、轉運、處置和利用體系。完成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我省將選擇在80個縣級市(包括部分人口數量較大的重點鄉鎮)建設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的收集、轉運設施。建立迴圈型全生命週期綠色産業鏈,實現園區資源高效、迴圈利用和廢物“零排放”。
據悉,我省將完善省級統籌、分級落實、要素保障、督查通報四大機制,各地將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制定項目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將“十大工程”推進情況納入省政府督查範圍,對推進不力的部門和市州約談問責。
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葉學平認為,我省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和依託,努力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而且每一個工程都明確了目標、任務、時限以及分管省領導和牽頭部門,要素保障、機制保障也都很到位,這些正是搶抓中央支援湖北所有政策重大機遇的實際行動,有利於把政策優勢儘快轉化為發展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力推湖北經濟提質增效,早日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