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武漢上空藍天白雲分外靚麗,在漢口沿江看到,晴好天氣下的空氣透視度極佳。

7月27日,夕陽與雲靄交織變幻的空中美景。

7月28日下午6時,在漢口建設大道上,下班行人騎行街頭。

武漢的7月,本是高溫顯身手的時候,但今年7月以來,即便已出梅又入中伏,氣溫也一直很“溫柔”,對比歷史同期,涼爽程度居60年來之最。

7月以來有多涼快?平均氣溫為60年來同期最低

記憶裏武漢的7月,往往都是暑氣漸盛,驕陽似火的模樣,然而今年7月,許多市民家裏的空調基本上就沒怎麼派上用場。出梅後,想像中的盛夏也並沒有無縫對接,被“打壓”許久的熱浪只是“略施拳腳”,就又在中伏首日,被流連忘返的雨水給了個“下馬威”。

從氣象部門數據資料來看,今年7月以來,武漢的確也是“熱晴”不足,“涼雨”有餘。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史瑞琴表示,武漢地區高溫一般集中在7-8月“上線”,其中常年(1981年-2010年)7月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點35℃)在全年中所佔比例接近50%。

今年7月已接近尾聲,但截止27日,武漢市平均高溫日數僅0.6天,排歷史同期倒數四名,為21世紀以來最少,5個國家級氣象站中,除7月22日,新洲、江夏站突破35℃高溫線,其他站點本月全交出了“白卷”。而氣溫數據方面,武漢更是一舉拿下3個歷史同期倒數第一:平均氣溫25.9℃,較歷史同期(28.7℃)偏低2.8℃;平均最高氣溫29.3℃,較歷史同期(32.6℃)偏低3.3℃,近60年來,總共也只有今年和1983年這兩個年份高溫不足30℃;平均最低氣溫23.5℃,較歷史同期(25.4℃)偏低1.9℃。

高溫説沒就沒、日照時數僅兩位數 都是雨水在“搗亂”

氣溫熱度“有限”,太陽“出勤率”也創下新低,氣象部門數據顯示,截止7月27日,武漢日照時數只有61.2小時,不單是60年來同期最低,甚至比倒數第二名(1983年為106.5小時)還要低近45小時。

究其原因,背後都是雨水在“搗亂”。本世紀最漫長的梅雨,有三輪都是在7月發起“強攻”,其中7月4日至7日,又是持續時間最長、最兇猛的一輪。氣象資料顯示,7月以來,武漢平均累計降雨量達578毫米,比常年(210.9毫米)偏多1.5倍以上,降雨日數有18天,位居歷史同期第一,這也相當於武漢有大半個月都“泡在”雨裏。

“今年南強北強的天氣系統配置,給武漢帶來了豐沛連綿的降水。”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預測室副科長肖鶯解釋,南邊的強體現在副熱帶高壓偏強,北邊的強體現在冷空氣活躍,冷空氣強主要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山東冷渦壓制副高北抬,另一個則是中西伯利亞冷空氣順著西風槽源源不斷向武漢輸送。原本桑拿天的7月,便被這一波波冷空氣和降雨澆熄了應有的“火氣”。

夏天是否一涼到底?不一定,且涼且珍惜

7月已臨近尾聲,但在雨水的沖刷下,武漢空氣中還透著絲絲涼意。這個“涼夏”是否就此板上釘釘?並不一定,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史瑞琴介紹,湖北省對於涼夏判定有著嚴格的標準:夏季(6-8月)的平均氣溫距平需低於某一規定閾值。目前天氣形勢複雜多變,夏季還未結束,因此還不能過早判斷。

夏天,到底會不會“一涼到底”?還得看副熱帶高壓這個制熱“boss”的臉色,它一齣手就不容小覷。

武漢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銀娥表示,26日,副熱帶高壓短暫東退,武漢發生了過程性降水,這場雨雖然是在出梅之後,但在時間、強度、範圍等方面沒有滿足“二度梅”的標準,因此目前還不能稱作“二度梅”。很快29日開始,副高又會西伸北抬,武漢轉以多雲為主,午後多陣雨。氣溫方面,最高氣溫還暫時不會超過35℃,基本維持穩定在32℃左右。

武漢三天具體預報:

7月29日白天:多雲有陣雨,24℃~32℃,偏東風2到3級;

7月29日晚上到7月30日白天:多雲有陣雨,25℃~32℃,偏東風轉偏南風2到3級;

7月30日晚上到7月31日白天:多雲,局部有陣雨,25℃~32℃,偏南風2到3級。

范佳昕 代蕊 郭炳歡 嚴天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