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走進荊州市沙市區太岳路社區泰嶽新村小區,整齊劃一的住宅樓、綠意盎然的花園、平坦整潔的路面……一幅幸福祥和的居民生活圖景展現眼前。“小區變美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受益者。”58歲的居民仇運規感慨地説,基礎設施的優化和生活環境的美化,讓居民們如同搬了新家一樣,找回久違幸福感。
“以前下水道堵塞、頭頂電線像‘蜘蛛網’,道路坑坑洼洼,看著別人居住的漂亮小區,心裏總不是滋味。”談及從前的居住環境,仇運規直搖頭。但自從荊州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以來,這裡的環境脫胎換骨。
泰嶽新村小區的蝶變只是荊州市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的一個縮影。記者從荊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2019年,荊州市改造完成城鎮老舊小區57個,其中城區10個、縣市47個,顯著改善1.3萬戶,4萬多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2020年,荊州市計劃改造226個老舊小區,具體為荊州區23個、沙市區82個、荊州開發區1個、松滋11個、公安18個、石首8個、監利53個、洪湖30個。統計數據表明,荊州市改造工程涉及39888戶,戶數全省排名第二,僅次於襄陽;改造建築面積376.13萬平方米,佔全省比重為11.5%。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棚戶區改造的後續,也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不僅切實關係到小區居民利益,也事關荊州對外的形象。如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讓老城煥發新活力?荊州正用實際行動,書寫這份“民生考卷”。
內外兼修,老舊小區變精品小院
泰嶽新村小區始建於1997年,共有房屋9棟246戶,屬小型商品房小區。“我是第一批入駐的居民,在九十年代末,我們這裡也算是不錯的小區了。”73歲的孔慶玉回憶,無論是地段、規劃、結構、設計還是價格,泰嶽新村小區都極具可比性。
但這輝煌,在隨後的20多年裏一點一點黯淡了下去。道路坑洼不平、樓道老化破損、管線老舊堵塞、配套設施不完善……歲月的洗禮,使許多像泰嶽新村這樣老舊小區的道路、樓體和管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20年前配套的基礎設施已滿足不了居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2019年,泰嶽新村小區啟動改造,在不改變小區結構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雨污水管道分流,住宅樓外立面局部修補粉刷、維修加固。同時,對道路進行黑化,完善配套設施。後續還將在門棟安裝防盜門,對樓道環境進行整治。
“破損的道路得以維修,下水管道也不再堵塞,小區真的大變樣了,我們又是精品小院了。”居民李時高説,小區提質改造,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更增強了居民的認同感,能夠讓居民在享受城市文明成果的同時,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中來。
聚焦問題,補齊老舊小區住的功能
據了解,荊州老舊小區改造將國家政策與群眾需求相結合,重點關注道路、雨污系統、房屋本體、水氣系統、用電設施、停車設施、綠化設施、封閉設施、安防設施、便民設施等項目,解決居民每日生活中的“大問題”,補齊“住”的功能。
“去年一年我們社區在疏通下水道上就花了4萬元,如今部分小區被納入改造,居民都盼望改造早日完成,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沙市區太岳路社區副黨委書記許晟説。
太岳路社區三分之二的房子都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下水管網堵塞、消防通道狹窄成為居民反映最多的問題。該社區的荷村片區被納入沙市區2020年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居民帶頭拆違,積極配合政府推進改造。
去年10月出臺的《荊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對老舊小區改造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改造涉及安全改造、居住功能提升、環境治理改善等3個方面15項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市民日常生活中反映迫切的問題。
荊州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注重面子,更注重裏子。修復破損道路、改造排水管網和樓道改造是這次改造的重要事項。
為增加市民的獲得感,居民樓的樓梯、扶手、墻面、窗戶、感應燈、滅火器等設施設備都被納入改造範圍;為提高市民幸福感,有安裝條件的小區將配備體育健身器材;為提升市民安全感,一些小區出入口、主通道口還將安裝路燈,增設監控設施……
截至目前,荊州中心城區部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設計小區改造方案,預計8月份將陸續開工建設,各縣市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也正有序推進。
推進管理,加強老舊小區“造血”功能
荊州老舊小區改造除了改善基礎設施的“硬環境”,更注重管理、服務等“軟環境”的升級。
去年底,太岳社區荷村片區召開黨員居民大會,選舉5位熱心居民成立治管小組。治管小組除了參與改造前期的違法建築拆除、施工協調、工程監理等工作外,更是為改造完成後籌備物業管理等工作作好準備。
“我們是小區環境改善的受益者,也應該主動維護小區環境,參與小區自治管理。”荷村片區治管小組成員呂衛東説。
堅持“建、管”並重,探索物業運營新模式,推進老舊小區長效管理,如今正成為荊州各地老舊小區改造的共識。
荊州區將全力指導改造後的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有條件的小區將聘請物業公司進行有效管理,條件暫不成熟的小區將採取“樓棟管理”模式,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停車管理、日常維護等方面的難點問題。沙市區通過深入解剖本地典型案例和外出學習考察,起草編制了《沙市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就簡易物業管理、居民自治、政府補貼等模式進行規範。
“確保整治後的小區有人管、管得好,提高老舊小區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造血’功能,老舊小區才能變得越來越美好和溫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可盤活資産,綜合開發利用小區資産資源,通過低償收費,增加小區公共收益,盡力實現物業服務可持續運營。
服務民生,以“環境提升”帶動“城市復興”
“我們迫切需要改造”。隨著一批批老舊小區綜合項目的深入推進,這項便民、惠民、利民的改造工程,讓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也讓還未列入計劃的小區居民改造意願更強烈。
“先改造,先受益。看到周邊一些小區陸續改造竣工,我們社區居民也是很期待的。”綠化村社區副主任牟愛萍説,居民們主動找到社區,要求對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居民們還相互做起思想工作。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們再結對宣傳,居民的支援率很快達到100%。
老舊小區改造,表面上是基建項目,其實也是社會治理工程。
“通過政府引導,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到小區改造項目中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只要堅持“為民”的第一標準,遵循“先民生,後提升”的服務理念,實實在在為謀求群眾的共同利益著想、為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著想,群眾就會盡全力支援,這也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最大動力。
“我們希望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帶動城市治理進步,讓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更足,讓荊州更具魅力”。該負責人表示,今後,荊州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與決戰決勝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有機結合,兩項工作中注重以人為本,堅持“為民、惠民、靠民”,把“改造與創建”融會貫通,著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舒適感、認同感,最終達到以“環境提升”帶動“城市復興”的目的,讓老城區煥發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