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岌岌可危,軍民眾志成城。

7月19日,麻城市閻家河葉家垸地段突發大面積塌方險情,嚴重威脅大堤安全。麻城市組織千余名幹部群眾搶險,在空降兵某部和武警官兵馳援下,經過十多個小時連續奮戰,大堤轉危為安。

塌方:10米寬省道被淘空一半

7月18日晚至7月19日淩晨,麻城普降暴雨,三河口水庫、碧綠河水庫相繼泄洪,平日流量只有 20—30立方米/秒的舉水支流閻家河,出現了1500立方米/秒的近十年最大流量。

“這處河段,石質河床和土質河床原本就有 1米的高差,這次洪水在該段形成了近3米高的瀑布。”

“開始時,只有十多米長的河堤出現滑坡,然後迅速發展為塌方。”19日早上5時10分,丁家寨村黨支部書記丁傑在閻家河鎮葉家灣大橋橋頭巡查時發現了險情。

他一邊上報情況,一邊組織村裏的應急突擊隊搶險。幾十公斤重的沙包扔下去,瞬間就沒了蹤影。

此處河堤也是 206省道的一段。塌方不斷擴大,最後形成長近 200米、高 20余米的塌方帶,最深處10米寬省道被淘空一半,總塌方量超過1萬立方米。

接到險情報告後,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黃岡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黃岡市政協副主席、麻城市委書記楊遙,黃岡軍分區司令員趙建新先後趕到現場指揮調度,要求科學組織,強化保障,全力搶險,確保安全。

在組織人員搶險的同時,閻家河鎮委鎮政府調集 12輛校車,將受到險情威脅的羅家鋪、閻家河、古城、石橋垸、涼亭等 5個村586戶1800人轉移安置。

搶險:6000立方米巨石護住堤腳

麻城市從應急局、公安局、人武部、水利局、交通運輸局、武警、石材工業園、華建華陽等單位和企業抽調力量,與基幹民兵應急分隊一起,組織了1000多人到現場搶險。

由於險情十分嚴峻,經專家會商,決定採取“投石固腳——沙包護坡——彩條布遮蓋”三個步驟搶險除險。

受汛情影響,麻城市的石材企業眼下都停止了生産。早上7時30分,麻城市石材協會會長陳瑞專接到了麻城市防指的搶險指令,立即在微信群進行轉發。8時 40分,第一批運載石料的大卡車趕到了搶險現場。

“這次我們拉來的石料,最小的有 1.5噸,全是已經加工好的商品材,不少還是 A級料。”陳瑞專説,“協會 140多家成員企業沒有絲毫猶豫,免費出車,免費供料,把倉庫裏能夠用上的石料全部拿出來。沒有什麼,只要能為搶險做點貢獻!”這個在麻城紮根11年的福建人笑著説。

上午11時左右,記者在搶險現場看到,挖掘機正用鏟鬥將巨石從堤頂推向堤角,形成新的護岸,湍急的河水撞擊巨石後黯然退去。滿載著石材的卡車從大堤一直排到鎮區,綿延一公里多。

截至當日下午 6時左右,現場投放巨石6000立方米,河堤塌方不再發展,險情得到初步控制。

攻堅:黃繼光連官兵連夜助戰

投石固腳完成後,麻城市應急管理局女工程師熊雯協調指揮民兵、武警、公安民警等搶險力量在巨石上鋪上一層白色的土工布,開展堆砌沙包護坡作業。

6月8日以來,熊雯奔波于麻城市各個險工險段,眼裏佈滿血絲,滿臉疲憊。一個多月來,她一直堅守在搶險現場參與會商決策。晚7時,空降兵某部 100多名官兵到達現場馳援。熊雯立即上前對接,為官兵們簡單講解搶險技術要領。

該連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曾4次獲得榮譽勳章。在 1998年抗洪搶險戰鬥轉机戰多地,堅守79天,未潰一堤,被空軍黨委授予“搶險先鋒連”榮譽稱號。指導員吳健説,此前他們正在進行野外作戰訓練,接到搶險指令後,直接從訓練場拉到搶險一線。一到現場,戰士們立即整理隊形進入戰鬥狀態。

依據搶險方案,民兵和應急搶險隊在岸上裝沙包、扎袋口,空降兵戰士在塌方處築堤壩。一聲令下,近一千人的搶險隊在堤壩和塌方處一字排開。“快!快!快!”伴隨著急速的密碼聲,一袋袋沙包如流水一般急速傳遞。

入夜,臨時架起的18盞照明燈,將堤頂照得亮如白晝。人流的腳步聲、機器的轟鳴聲、激流的咆哮聲交混在一起,響徹夜空。

“今晚至少要壘 5萬個沙包,搶險要持續到淩晨兩點。”熊雯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