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按照上級防汛指揮部命令,黃梅小池鎮濱江圩實施扒口行洪,長江洪水滾滾流入濱江圩。圖為7月13日,洪水抵達黃廣長江大堤小池段堤腳,這也是黃廣長江大堤小池段66年來首次迎水。

以往,黃梅縣小池鎮阻擋長江洪水,靠的是濱江圩的圩堤。7月12日下午,濱江圩平垸行洪,黃廣大堤(黃梅至武穴段長江幹堤)小池段66年來首次“碰觸”洪水,能否經受住考驗?

“大堤是否牢固,只有經過實戰檢驗,才能心中有底。”黃梅縣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長董志勇介紹,黃廣大堤興建於明代初期,歷經多次修繕,1997年至2007年最後一次加固。小池段有濱江圩作為第一道防線,除1954年濱江圩破堤,遭遇長江洪水重創外,此後66年從未擋過洪水,迎水堤面常年乾涸。

7月13日晚7時許,在6.2公里長的黃廣大堤小池段,記者現場看到,洪水已全線淹過迎水堤壩腳。“濱江圩平垸行洪前,江水距離大堤至少600米,下午5點目測有70米遠,傍晚6時就到了壩腳,漲水速度越來越快。”在車站路壩段值守的小池鎮新河橋社區書記吳張文説,該社區防段長560米,3天前,巡堤人員從過去30人增加到50人。

交通閘堤段,呂弄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學帶領10多人,每人一手持電筒,一手拿竹棍,在內堤壩面,一字擺開,“看水面有無漩渦冒泡,看壩面是否有滲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發現異常情況立即上報。”他説,濱江圩平垸行洪後,巡堤從每兩小時一次,改為每小時一次,背水面範圍擴大到距堤腳500米。

在清江社區防段,2000個編織袋灌裝好泥土,擺在哨棚附近。“上級規定每公里準備2000條編織袋、10車泥土,我們提前全部灌裝好,為搶險打好時間差。”社區書記陳再山説,“保衛長江幹堤,必須時刻枕戈待旦,不敢有絲毫懈怠。”

正在夜間巡查的小池鎮黨委書記楊立峰介紹,作為黃梅防守長江洪水的最後一道防線,當地趕在洪水觸堤前,已給小池段全線雜草“剃光頭”,露出泥土,正好排查隱患。同時,按黃梅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小池鎮增加了巡堤人數、密度,並備足了防汛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