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8天辦結,不見面。”宜昌市政務服務局、經信、稅務等13家單位公開承諾,今年將落實61項新舉措,千方百計搶時間、搶要素、搶機遇,全力以赴優服務。
近一年以來,宜昌行政審批環節再壓縮精簡30%,企業開辦時間縮減至1天,全程網辦、零費用、零見面,清欠逾9.7億元……7月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宜昌多地企業,了解當地營商環境的新變化。
最暖心的一“關”
海關即國門。楊華沒想到的是,這道關口即將出現在企業廠房裏。
這家企業,是位於宜昌市猇亭區的貝迪克淩雲(宜昌)飛機維修工程公司,楊華是公司辦公室主任。
“疫情以來,國際航空業受重創,卻意外催熱了飛機維保、客運飛機改全貨機市場。”7月3日楊華帶領記者走進廠房,偌大機庫內恢復往日的熱鬧,在波音737、空客320兩架飛機旁,十幾名技師上下忙碌著,有的身係安全帶空中作業,有的戴著護目鏡鑽進機艙。
復工至今,該公司已完成16架飛機的定檢維修,産值1900萬元。“當前海外市場機遇重大,競爭對手開工不足,大量訂單排隊,市場處於重新洗牌的黃金窗口期。”
飛機維保改裝,不僅考驗技術,也考驗資金鏈。這家有以色列技術背景的企業,背靠三峽機場臨空經濟區。在維修了幾架境外飛機後,公司遇到難題,資金佔用成本過高。“一架入境飛機在維修之前,就要繳納2000萬元海關保證金,壓力太大。”
了解困難後,宜昌市猇亭區各級政府、宜昌海關等一起到府服務,問題卻依然難解:淩雲公司不在自貿片區內,按規定不能實施“保稅維修”。
“死摳規定拒絕創新,營商環境搞不好。”宜昌通過向省商務廳、武漢海關反映,終於在去年9月獲得國家商務部復函。
由此,海關在淩雲廠區內劃定區域,區域內海外飛機受海關監管,簡化報關,也無需繳保證金。而宜昌“店小二”們依然忙碌,到沿海地區考察後,將系統搭建成本從200萬元降至50萬元內。
“企業又省時又省錢,”淩雲倍感溫暖,今年又追投1.8億元擴産,將可同時容納8架飛機進場。
從心裏沒底到招商大使
面對宜昌高新區的邀請,順毅股份(原海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邦增心裏有些打鼓。
在成為先正達和拜耳兩大跨國公司戰略供應商後,市場需求快速增加,該公司急投15億元,欲新建農藥中間體生産基地。宜昌化工原料豐富,又是水電之都,用電無憂。“但公司總部和三大基地都在浙江、江蘇,突然離開江浙,營商環境跟得上嗎?”老羅和公司高管們都有疑慮。
聽到老羅的擔憂,前來洽談的高新區辦事人員並沒有多説,而是拿出一疊材料:2019年宜昌高新區減免稅費7.7億元,去年宜昌兩次降低工商業電價,累計降價0.0923元/千瓦時,大幅降低天然氣使用成本……一串數字讓老羅漸漸寬了心。
“更讓我意外的是,項目選址竟然可以‘網購’。”老羅對記者説,這刷新了對好營商環境的新認識。
在工作人員幫助下,輸入“擬入駐宜昌姚家港化工園田家河片區、擬用地400畝”後,系統跳出來七八塊達標地供挑選,無需再去跑規劃審批。
“這可太省事了。”老羅説,過去項目拿地對企業最為耗時耗力,因各種規控指標分散,條塊分割甚至存在矛盾,常常在自然資源、經發、林業、環保、住建等多個部門來回跑。
改變來自宜昌實施的“多規合一”創新,“這一張藍圖,包含了幾乎所有規劃資訊的大數據,解決了規劃衝突,實現網上並聯審批。”高新區政務服務局局長簡隆建説,真正讓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腿。
原本需要6至8個月的項目拿地週期,縮短至3個月,老羅感慨萬千,“眼下已開工土建,因疫情耽誤的時間,又搶回來了。如今我們已成了宜昌高新區的招商大使,將上下游的企業都推薦來考察。”
同一天到手的“兩證”
“今年的項目,搞不好要拖到年底了。”宜昌桃花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紅泉原本很擔心。本應年初結束的拿地審批因疫情耽擱,復工後一打聽,他心裏咯噔一下:大批項目都在交地、評估、登記環節排隊,估計沒幾個月走不完。
驚喜出現在6月12日,胡紅泉拿到國有建設用地交地確認書,當天就拿到了不動産權證書,實現全省首例“交地即發證”。
原來,圍繞積壓的企業需求,宜昌高新區聯合該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部門,重構行政審批流程,土地掛牌成交之初,立刻開展權籍調查和各項評估,加設專人專崗,主動對接企業,精簡不動産登記收件資料,同步審核權籍調查成果併入庫。
“正常情況下都需要1個月時間,現在壓縮到了7個工作日,評估成本也節約了3萬多元。”胡紅泉説,新項目7月開工,年底就可以投産。開工許可也有“告知承諾制”,邊施工、邊申報,“現在跑項目審批環環相扣,為企業搶得寶貴時間。”
這正是宜昌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創新“六多合一”舉措。項目從立項到開工,申請材料從242項減至106項,審批時限從134個工作日壓縮至88個工作日,平均每家企業節省評估費用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