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在楚河漢街,多家奶茶店門口排起了長隊;地鐵中山公園站D出口,來往市民絡繹不絕,小商販售賣氣球、玩具,場面熱鬧。值班站長李程不禁感嘆:“武漢已恢復往日繁華,浴火重生。”

千萬級人口、萬億級GDP,武漢是全球第一個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超大城市。當前,武漢經濟已穩住基本盤,正加快復蘇。

離首場“雲招商”僅一個多月,武漢又舉辦了“雲招商”央企專場活動。當天簽約37個重量級項目,為武漢奮力奪取“雙勝利”注入強大“戰力”。記者楊濤 攝

數字顯示,今年1—5月,武漢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降幅均有收窄。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行業增加值持續增長。

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有機結合,是中國發展與轉型成功的原因之一。

疫後重振中,武漢努力擴大投資消費、大力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幫扶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兩隻手”的作用,奮力搏殺,全力以赴打好經濟發展戰。

找資金、找人才、找市場

暢通市場迴圈,全要素打通産業鏈條

  記者探訪東風本田生産車間。 記者任勇 攝

經歷兩三個月的停工,武漢經濟猶如一架重啟的機器,運轉不暢:大量企業原料運不進來,産品發不出去,員工無法到崗,市場低迷,流動資金缺乏……

為此,武漢從資金、人力資源等全要素鏈條上,暢通産業迴圈、市場迴圈,讓企業活下來、留下來、強起來。

東風本田第三工廠,一輛輛整車在流水線上移動,工人們來回忙碌,平均每50.1秒,就能下線一輛汽車。

而3個月前,這家企業零配件庫存告急,物流受阻。整個3月份,只生産了1000輛汽車,還不足平時一天的産量。

為此,武漢幫助東風本田建立了5條公鐵聯運運輸網路,打通物流“堵點”,併為其供應商辦理復工許可,打通産業鏈上下游。為接回1.2萬名員工,還專門為其開通了一趟從十堰到漢口的專列。

找資金、找人才,找市場。武漢與全市214.5萬家企業一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努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找資金。3月以來,武漢推出“紓困”基金,為企業“輸血”。截至目前,僅“漢融通”一個平臺,便已為企業成功融資6100多筆,總額超過400億元。

——找人才。政府安排“點對點”班車,幫助企業員工返回武漢,為聯想武漢基地接回1萬多人,為美的武漢工廠接回4000多人,並線上線下聯動,舉辦多場招聘會,為企業招攬人才。

——找市場。武漢舉辦多場企業供需對接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6月23日,君善建混凝土公司在一場企業供需對接活動上斬獲近6000萬元的採購訂單。“真是雪中送炭,讓我們更有底氣戰勝困難了。”總經理解聰表示。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從市長到區長,全市各級幹部紛紛變身“網紅”主播,為企業吆喝賣貨。從小龍蝦到鴨脖,從汽車到飛機,直播間裏,各種“武漢製造”受到追捧。

專家認為,生産要素聚集到位,市場鏈條全面打通,激活了企業主體和市場活力,使之進入有效運轉的良性迴圈。

6月17日,武漢電網最大負荷突破千萬千瓦大關,創下疫後新高,高峰期比去年提前一個月來臨。這意味著,武漢經濟已基本恢復往年水準。

盯企業、強服務、促落實

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把企業的困難當自己的困難

6月23日,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3項目彩膜生産線在運作中。記者高勇 攝影

6月23日,一架包機降落在天河機場,上面搭載著包括武漢華星光電外籍專家在內的42名技術人員及供應商代表。經嚴密防控程式入境後,他們陸續奔赴各企業。

至此,華星光電外籍專家無法入境的困難得到解決。為服務這家企業復工,東湖高新區曾為其專門開闢物流、人員通道,並保障廠區1.4萬名員工生活需求。

“武漢營商環境非常好,武漢政府支援實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這樣評價。

目前,這家企業已追加投資,將t4項目350億元投資增至385億元,産能將從每月45k增至48k,另一條t3産線也增加了近40億元投資。未來還會在武漢規劃下一條柔性生産線。

近日,華星光電還接連收到幾筆大額增值稅留抵退稅。“這一政策紅利能讓我們增加當期現金流,改善經營條件,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企業財務人員介紹。

武漢要求,各級部門要不斷完善服務企業機制,堅持一家家企業“盯”,推動已有政策和項目落實。

“上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我們還是順利把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辦下來了,我做工程這麼多年,第一次感到拿證這麼簡單。”6月16日,嘉邁倉儲公司工作人員朱桂志表示。

這家企業計劃啟動倉儲項目三期建設後,其所在的武漢開發區行政審批部門主動聯繫,全程幫辦,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去年,該區專門設立了幫辦中心,替企業跑腿,辦理涉及十幾個部門的審批業務。9個月的時間,已加快百餘個項目辦理審批。

“企業是經濟復蘇的關鍵,我們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把企業的困難當自己的困難。”相關負責人表示。

招大商、引才智、促項目

200家企業紛至遝來簽約額超5000億元

中國信科-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全國首條5G智慧製造生産線在正常運轉。記者高勇攝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6月20日,國家記憶體基地項目二期在漢開工,瓢潑大雨中,紫光集團、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感嘆。

一天前,6月19日,小米、金山(武漢)總部二期戰略合作協議簽訂。“我們堅定不移地看好武漢,將進一步擴大投資,按1萬人規劃建設超大規模研發中心。”小米集團CEO雷軍表示。

近期,一批知名企業紛紛在漢擴大投資建設二期項目。下半年,還有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的二期項目要擴資投産。

目前,武漢1300多個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已基本全部復工。全市283個市級重點項目,有160個在建。

有效投資,是拉動增長的重要支撐。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産出。疫後,武漢全面加大招商引資、項目開工力度,確保“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有力帶動經濟增長。

重啟2個月,武漢先後舉辦多場“雲招商”活動,包括央企專場、世界500強專場、中英(武漢)經貿合作交流視頻會等。

“武漢的經濟發展正在慢慢步入正軌,我們相信,疫情過後,武漢的發展將呈現加速度,有更多發展機遇。”法國液化空氣中國首席執行官柏昊天説。

大批企業家與他頗有同感。近2個月,陳東升、雷軍、楊元慶、李東生等國內一線企業家密集來漢,他們都帶著項目和信心而來。

“未來,美國商會900家成員將在重振中小型企業、振興醫療産業方面,與武漢更緊密地合作,共用發展機遇。”中國美國商會總裁畢艾倫表示。

近2個月,有超過2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登陸武漢,累計簽約投資總額已超過5000億元,一大批高品質項目落戶。

當前,武漢正不斷完善項目幫包服務機制,加快把落地項目變為開工項目、把在建項目變為投産項目。

有呼必應,無事不擾

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當好“店小二”

  5月29日,武漢市民之家,市民在稅務服務窗口辦理業務。記者喻志勇 攝

5月19日,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在漢揭牌,成為2020年第一家在武漢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強企業。

這家企業年前就已確定落戶武漢。疫情期間,東湖高新區工作人員一直與身在上海的企業代理人保持聯繫,一步步指導其辦理。3月21日,光谷方面收到企業註冊材料,當天,營業執照即獲批。企業代理人直呼:不可思議。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競爭力。排名顯示,目前,武漢位列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前十、中西部第一。

近期,武漢以疫後重振為契機,加大改革力度,推出一系列政策,“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當好“店小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5月6日,武漢市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出臺一系列舉措,聚焦難點痛點,補齊短板弱項,樹立“店小二”服務理念,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效率。

6月28日,湖北市場監管部門推出《首次輕微違法行為容錯清單(2020年版)》,對部分首次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或減輕處罰,完善包容審慎監督。

“武漢政府誠意十足、魄力十足、擔當十足。”山東得象電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峰讚道。

前不久,這家企業的新能源製造中心落戶武漢,黃陂區招商人員主動到府,一天之內就拿出了具體方案,同時拿出了3個具體廠房供企業遴選。“效率之高,服務之好,令人印象深刻。”繆峰説。

憑著一股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精神,武漢化危為機,逆勢崛起。

經濟學家范恒山表示,武漢要借疫後重建為契機,推出一些有利於長遠發展,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的、制度性的舉措,引領、支撐經濟重組重振,實現未來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發展。

“疫後的世界,不再是過去的世界,武漢也不再是過去的武漢。”經濟學家張燕生説。武漢克服疫情帶來的重創,絕處逢生,觸底反彈,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時代和新的武漢,將會給世界帶來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