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武漢市《電視問政:每週面對面》播出第四場,主題聚焦如何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短片中顯示企業仍面臨貸款難、補貼慢的問題。相關部門現場承諾,明確責任主體、加快政策落實,竭力助企業渡難關。
短片一顯示,一家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援的高新技術網際網路企業,疫情期間,參與新冠肺炎資訊核查管理系統建設。4月份,企業被列入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名單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但前後對接了10余家銀行,均因沒有抵押物,貸不到款。
4月18日,武漢市宣佈設立200億元貸款額度的定向紓困資金,用於對個體工商戶的貼息支援。5月11日,在黃陂區經營副食店的張先生,向所在街道申報紓困資金,直到6月2日,也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短片二顯示,一家以冷凍儲藏、食品加工為主的食品企業。疫情期間,一直為武漢提供生活物資配送。由於主營業務多為大型冷凍儲藏,每月用電量較大,根據3月23日出臺的《武漢市支援企業復工復産促進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企業可以獲得30%的電費補貼,這意味著每個月可以節省10多萬元的電費開銷。企業輾轉聯繫供電部門、街道、商務局、市區兩級發改委仍沒獲得30%的優惠。
武漢大學中國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教授認為,金融局可以協同銀監局,一起監督銀行,讓各大銀行加快投入人力和物力到紓困工作中。並嘗試給銀行的貸款審批流程、審批時長,設定硬性指標。
“很多企業已經停工3個月,四五月份雖然復工,但基本上沒有太大太多訂單,快活不過來了。”羅知提醒政府趕緊把政策送到企業手上,“金融局出臺政策以後不能當甩手掌櫃,應該聯合區政府、金融機構一起推進。金融政策出臺以後,還要經常和小微企業、個體戶座談,根據訴求優化政策和工作流程。”
“政府出臺了一個優惠政策,也應該信守承諾,加快落實。”羅知認為,部門出臺政策,應該指定唯一的對接部門,在落實政策的時候,還須公佈辦事流程、材料,可能花費的時間,讓企業按圖索驥。
武漢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長劉立新承諾,用真心真情為企業服務,竭盡全力讓大多數企業切實感受到金融機構的支援。
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孟武康承諾,在制定和起草文件、政策的時候,就要做到責任清晰、主體明確、便民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