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來臨之際,湖北考古傳出喜訊: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鄂州機場)文物保護項目已竣工通過驗收,作為繼三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後全省最大的文物保護項目,該項目獲得豐碩成果。

青瓷雞首壺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陳飛介紹,在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指揮部、鄂州市政府、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的積極支援和大力配合下,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州市博物館等12家單位22支考古隊伍,對機場建設核心區域內27處文物點,實施80余天的考古大會戰,共勘探面積近9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1.26萬平方米。據不完全統計,共發掘墓葬183座、窯址20座、灰坑10處,出土青瓷、陶、銅、鐵、滑石器等各類重要文物800余件,標本近萬件。

三足烏金飾

金墜飾

金手鐲

本次考古主要收穫是發掘了一批數量眾多的六朝時期的磚室古墓,出土大量精美的青瓷器與金銀器。其中,對面山墓群一座東晉大墓出土的三足烏金飾、金墜飾、金魚形飾等金器,以輕薄的金片、細小的金聯珠為紋飾。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世偉稱,這種工藝與中亞地區同時代的金銀工藝相近,結合鄂州曾出土過波斯薩珊王朝的玻璃杯分析,説明三國、兩晉時期,武昌地區乃至整個江南對外文化與經濟交流是相當繁盛的。他認為,據墓葬形制、出土文物推測,大墓墓主人應為當時等級比較高的士族。

六朝雙室磚墓

吳小橋灣墓群出土一枚“軍司馬”銅印,也是本次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發現。鄂州市博物館館長秦昌林介紹,根據墓葬形制及密集程度分析,鄂州燕磯、楊葉乃至花湖一帶,應為六朝時期一處重要的人口聚居區域。在遠離今鄂州城區二三十公里的這一區域,發現如此密集的墓葬,刷新了對六朝時期鄂州城聚落分佈的認識。此外,專家稱,“軍司馬”印的發現,為研究六朝墓葬的等級制度提供了珍貴資料,推測當時鄂州城或存在一定的軍事組織。

余家山唐代龍窯

除六朝時期的古墓外,此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多處唐宋窯址和手工冶鑄遺址。其中,余家山唐代龍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主體長達45米、寬約3米,為湖北地區罕見的龍窯。此外,朱家咀唐宋冶煉遺址發現了2座窯爐基底及其附屬的柱洞遺跡,這類比較完整、功能互補的組合遺跡的發現,為我國冶煉型遺址不多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分析,這裡有可能是當時的手工業作坊生産區域,當時的先民充分利用當地湖叉密布、運輸便利、礦産豐富的天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産。

朱家咀唐五代時期冶鑄遺址

           湖北日報記者海冰、通訊員張君、李曉楊、余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