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武漢5月28日訊  中國高端製造技術又迎來新進展。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及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金屬3D列印“微鑄鍛”技術,成功製造應用於船舶重工等國之重器的大型泵噴推進器槳葉,實現了複雜曲面構件增等減材一體化複合快速製造,解決了3D列印技術中大尺寸零件製造中的“卡脖難題”。

泵噴推進器槳葉     資料圖

泵噴推進器主要應用於船舶重工等領域,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動力裝置。此次通過金屬3D列印“微鑄鍛”技術製造成功的大型泵噴推進器槳葉,選用不銹鋼316L原材料,成型尺寸達到直徑0.6米、高度1米,總重量160千克。通過驗收與測試,製造週期相比傳統方式縮短了2/3,構件的力學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製造精度差由以前的0.5mm提高到0.1mm,沒有檢測到鑄造缺陷如氣孔、裂紋等。

“常規金屬3D列印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沒有經過鍛造,金屬抗疲勞性嚴重不足;二是制件性能不高,難免存在疏鬆、氣孔和未熔合等缺陷;三是大都採用鐳射、電子束為熱源,成本高昂。所以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尷尬局面。”張海鷗介紹,正因如此,全球金屬3D列印儘管在中小尺寸零部件製造中存在優勢,但在大尺寸零件製造上無一法和大型鍛壓機相比,因此無法進入大型複雜零件的高端應用。

針對金屬3D列印這項世界性難題,張海鷗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經過二十年努力,發明瞭“智慧微鑄鍛”3D列印技術,將金屬鑄造、鍛壓技術合二為一,實現了首超西方的邊鑄邊鍛的顛覆性原始創新。張海鷗介紹,金屬3D列印“微鑄鍛”不僅實現了綠色高效的短製造流程,還顯著提高了材料的疲勞壽命和可靠性,為船舶航行提供更為強勁、穩定的“中國動力”。

目前,相關産品已應用於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航太、船舶、先進軌道交通、核電等多個領域。業界普遍認為,金屬3D列印“微鑄鍛”技術極有可能開闢機械製造史上前所未有的綠色製造新時代,助力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徐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