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錦秀帶動了大別山區黑山羊産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昆昆在池塘裏直播賣藕帶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也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議話題。昨日,多位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鄂政協委員表示,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脫貧攻堅任務難上加難,但“有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多位代表委員建議,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政策,確保貧困人口脫貧不返貧。同時,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抓緊研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寬。

北京傳真

全國人大代表劉芳震 :群眾脫貧致富路越來越寬

全國人大代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劉芳震説,恩施是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恩施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始終把發展産業、促進就業、助力創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經過5年攻堅,恩施州已實現整體摘帽,729個重點貧困村出列,109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1.6%降至0.23%。通過建立脫貧攻堅重點人群的“監測網”和“服務網”,做好特殊群體兜底保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當地特色農副産品茶葉、馬鈴薯等一度滯銷。劉芳震介紹,當地副州長和縣市長當起主播,直播“帶貨”、主動對接新的消費業態,共銷售農産品2700多噸,先後與中茶、中糧等大型企業達成春茶採購意向3000多噸。最讓劉芳震感動的是,“天津、杭州、北京、武漢等地的廣大網友,帶著感情踴躍購買恩施農産品,極大地幫助了恩施人民。”

恩施是“世界硒都”,也是國家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區。劉芳震説,恩施將用好用足國家支援湖北的所有政策,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以及旅遊資源、硒資源等金字招牌,全力推進“旅遊+”“硒+”“網際網路+”等産業發展模式,真正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成果。同時,通過致力於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讓群眾充分享受到産業發展帶來的豐厚成果,“我們有信心,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讓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寬。”

全國人大代表陳燎原:尊重市場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黃梅縣柳林鄉老鋪村黨支部書記陳燎原,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實踐者。他帶領村民,利用本地水資源,發展了兩個水電站項目。2013年,村裏與專業旅遊開發公司合作投資1.4億元,陸續建起了玫瑰觀光、玫瑰谷漂流、龍池河大峽谷等多個旅遊項目。後來,又建設了綜合性戶外拓展訓練基地。

在這些項目的帶動下,老鋪村在2016年就實現了整體脫貧。因旅遊的帶動,該村農家樂已發展到40多家,拉動300人在家門口就業,每戶年平均增收近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近百萬元。

陳燎原表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很重要,而要做到産業興旺就要尊重市場規律,走公司化運營的道路。老鋪村的旅遊開發沒有走單純的“網紅經濟”路線,公司主要依靠的是有特色的旅遊産品積累的良好口碑,雖然也有通過微信等網路手段進行推介,但吸引遊客的核心要素還是完善的景區建設和服務設施。

全國人大代表劉錦秀:帶領脫貧的鄉親共致富

“我本來就是大山的孩子,和脫貧的父老鄉親一起奔上致富路,我們責無旁貸。”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説,作為大別山脫貧攻堅市場主體之一,他們深感責任重大。堅守17年,從47隻種羊到23萬隻,劉錦秀帶動了大別山區7000多戶農民養殖黑山羊,其中深度貧困村175個406戶貧困戶,2019年總産值達1.35億元。

劉錦秀建議,在脫貧攻堅各項任務中,特別要做好産業扶貧工作,應當進一步把産業政策向脫貧攻堅中的主導産業、企業傾斜,推動各貧困縣市脫貧致富。“我所在的羅田縣2018年整體脫貧,看著父老鄉親穩步如期脫貧,我感到非常高興。”她説。

劉錦秀一直堅持幫助家鄉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十分注重關注扶貧過程中産業企業如何發揮更大作用的問題。她建議,政府應建立激勵機制、支援引領主導産業發展。過去,不少地區脫貧攻堅主要依託于當地特色産業,經過多年發展,特色産業及系列品牌産品逐漸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可以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擴大特色農産品的知名度。”劉錦秀説。

同時劉錦秀建議,應該加大力度突破大別山腹地的交通瓶頸,讓農副産品出得去,遊客進得來。

全國政協委員龔勝生:立足鄉村特色做優勢産品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會副主委、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龔勝生,曾專門到大冶調研當地資源枯竭型村莊在鄉村振興上的舉措。他説,鄉村振興需要立足鄉村特色,做好自己的優勢産品,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優質品牌。

龔勝生調研的村莊中,大冶龍角山村曾是銅礦開採區,通過鄉賢回鄉帶動,利用200多畝尾礦地建設拓展訓練營地。姜橋村曾是連接湖北和江西的交通要衝,是湖北歷史文化名村之一,開發旅遊的基礎設施較好,他們通過引進公司開發,也在積極開拓鄉村旅遊。

龔勝生説,這兩個村莊的鄉村旅遊都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以基礎建設為主,也採取了一些網路推介的手段。他認為,現在不少鄉村都把“網紅經濟”作為發展鄉村産業的方式,這值得嘗試,但是也要建立在有地方特色的産品基礎上,才能做到成功轉型。

荊楚迴響

直播帶貨助農天地寬 山鄉脫貧攻堅有信心

昆昆是一名來自仙桃的淘寶主播,和一般的帶貨博主不同,他的直播間在田間地頭、池塘果園、手工作坊或是農戶家裏,銷售的産品也都是大家熟悉的瓜果蔬菜等農特産品。

昨日下午3時,昆昆準時出現在直播間向網友們問好。他告訴記者:“這幾天把土雞蛋、鹹鴨蛋和玉米都賣完了,今天的直播沒有具體銷售的商品,就是和網友溝通下一步採購需求。”

4月初,仙桃疫情形勢穩定後,昆昆立刻啟動了線上帶貨。“湖北農特産品品質好,價格也實惠,網友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在一場直播中,昆昆僅幾秒鐘就賣完了一卡車的玉米。

從4月初至今,昆昆的銷售額已經超過50萬元,但這只有去年同期銷售額的一半。“疫情影響了農民的播種時間,農産品的産量有所下滑,再加上部分農戶也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目前我能收到的農産品根本不夠賣。”昆昆表示,鄉村的農産品應當多借助主流網路平臺進行行銷,讓農産品能真正“走出去”,確保農民增收致富。

葉暢是湖北鼎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總監。受疫情影響,公司生産的蘄艾産品除了支援醫療供應之外,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他身上的壓力不言而喻。復工復産後,葉暢帶領公司的銷售人員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大力啟動直播帶貨,線上銷售,沒想到當月就賣出了近50萬元的産品。

“以前我們只是線上上開店,打通銷售渠道,從來沒想過做直播推廣。”葉暢説,現在公司産品在直播平臺、小視頻平臺全面發力。“通過直播帶貨等新經濟形式助力銷售,貨賣得越好,相關産業鏈就越能蓬勃發展,大家的日子將越來越好。”葉暢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