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2019年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隨後,沿江省市陸續出臺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共繪“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長江大保護藍圖。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昨日,楚天都市報、現代快報、重慶晨報、澎湃新聞等長江沿線四省市的媒體,邀請來自長江沿岸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共同聚焦“長江大保護”話題,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

余國東

全國政協委員余國東:加快長江保護法制定和出臺

地處長江上游、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事關國家發展全局。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余國東介紹,從面上來看,2019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比例為97.6%。

從具體流域看,4個斷面實現了升類,該市主要支流首次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

水污染防治是系統工程,既要只爭朝夕,更需久久為功。余國東建議,國家加快長江保護法的制定和出臺,地方也要因地制宜出臺水污染防治法規,特別還要加強三峽水庫消落區立法管理,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遵循。

同時,他建議加快推動智慧化、數字化技術在水污染防治領域的運用,推進視頻監管系統、水質自動站監測數據實時監控系統建設,為流域污染“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提供科技支撐;加快推動建立跨省(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效調動流域上下游省(市)水質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成本共擔、效益共用、合作共治、生態賠償”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

謝德體

全國人大代表謝德體:上中下游合作實行聯防共治

“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期待,上中下游開展更多合作,共抓長江大保護。

自從將目光聚焦于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謝德體每年都會沿著長江走一二十次。通過長期調研,他發現長江流域水質總體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較嚴重。謝德體認為,要保護母親河的一江清水、兩岸青山,上中下游協作十分重要。

這些年來,重慶與沿江省市互動頻繁。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建立了“1+3”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其中位於長江上游的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四省市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協議》。此外,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及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簽署框架協議,從司法層面展開協作。

“實現合作,其實可以從跨界河湖聯防共治的角度入手。在這一方面,重慶與四川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參考。”謝德體介紹,川渝攜手設立的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于4月29日正式組建。該辦公室對跨區域、跨流域、跨部門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跨界河湖聯防共治,81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如今進入到聯合巡查的新階段。

“對於沿江省市的協作,未來只會變得更加緊密。”謝德體表示。

徐旭東

全國政協委員徐旭東:通過立法和規劃修復長江生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徐旭東,重點關注的是長江流域物種多樣性和生態修復的進程。

徐旭東説,由於歷史上一些無節制的開發,長江的物種多樣性受到過嚴重的破壞。長江上游水電站的過度開發,破壞了魚類洄遊的通路和生存環境,這都使得適合魚類生存的區域不斷縮小。再加上電捕魚、炸魚、細網等枯漁濫捕的作業形式,盜挖河沙對底基動物和水生植物的破壞,長江水位下降帶來的灘塗、濕地退化,水質污染等,長江魚類種群大幅下降,現在只有上世紀50年代的5%左右。魚類的大量減少,使得食物鏈頂端的江豚、白鱀豚等珍稀水生生物處於瀕危、極度瀕危狀態。其中白鱀豚已經消失多年,江豚也只有1000多頭。

“水生態系統一旦被破壞,就很難再恢復到當初的狀態。長江的生態修復已刻不容緩。”徐旭東説,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在今年將成為國家行動。

徐旭東表示,中科院水生所一直在積極研究珍稀水生生物的種群恢復和遷地保護。在石首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江豚的數量已經達到80多頭。

徐旭東建議,實現長江生態修復,首先需要進行生態立法,上下游協調行動,建立生態補償、協同治污等一系列機制。其次在進行沿江開發時,還應將生態規劃也列入前期規劃中,確保不因開發破壞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顧想平

全國人大代表顧想平:長江支流也要加大投資治理

“保護長江,對流域內支流治理勢在必行。”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向陽社區黨支部書記顧想平提出,推進四湖流域綜合治理。

顧想平介紹,四湖流域是指長江中游一級支流內荊河流域,因境內有長湖、三湖、白鷺湖和洪湖而得名,地跨荊州、荊門、潛江三市。

由於靠近長江,四湖流域過去非法採砂、化工圍江等破壞環境的現象較嚴重。近幾年來,通過沿江岸線整治、退垸還湖、統籌城鄉生活污染治理等措施,兩岸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是,水患也是困擾該流域的問題。多年以來四湖流域水利工程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轉之中,防洪排澇能力不足,加之歷史原因造成過度開發圍墾,使蓄泄格局惡化,洪澇災害時有發生。2016年,湖北省出臺措施,使四湖流域防洪排澇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剩餘的入湖河流、重點排渠、重要支渠,成為四湖流域水利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

顧想平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將四湖流域骨幹河渠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並在中央投資安排上予以支援,推進項目儘快實施。

李國璋

全國人大代表李國璋:設立長江經濟帶發展基金

“還記得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長江沿岸生態環境和發展建設時,首站就來到了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産業園。兩年了,總書記的囑託猶在耳畔。”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璋説,作為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和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搬遷企業,興發集團近年來圍繞長江大保護,展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主動關停臨近長江的32套生産裝置,對沿江裝置搬遷騰退的900米岸線進行土地修復,投資10.7億元擴容改造環保裝置。

“在倒逼自身轉型發展中,興發以實際行動證明了綠色發展大有可為。”李國璋建議,中央財政設立長江經濟帶發展基金,並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鼓勵銀行在生態長江建設項目上給予專項貸款支援。

2019年,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打響,污水和工業污染治理、環境服務生態修復、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管網建設等領域也隨之釋放出更多的産業機遇。李國璋説:“政府要做好引導與支援,企業自身也要積極作為,搶抓産業轉型機遇,注意在建設新項目的過程中,用增量消化存量矛盾。”

施衛東

全國政協委員施衛東:一體化思維推進長江大保護

“要以一體化的思維,協調推進長江岸線依法科學治理。”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告訴記者。

施衛東認為,第一是加快長江保護法立法進程,形成長江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通過完善的法律體系,對生態岸線與生活岸線實施嚴格的建設控制,對生産岸線、港口岸線依法進行資源整合、轉型升級,切實提高長江岸線資源的保護能力和保護水準。立法頒布後,還要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強化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並將普法與執法深度融合。

第二是一體化思維,應以規劃引領促進岸線資源保護。施衛東説,應該加快推進沿江省市地方規劃體系修編和對接,增強岸線及腹地産業的聯動性,促進岸線與腹地産業協調發展;制定沿江重化工企業綠色轉型專項規劃,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推進兩化融合與智慧製造,實現重化工綠色轉型。

第三是加快優化岸線治理體系。建立以國家長江辦為主導,整合交通、土地、環保等部門,協調沿江11省市,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體制機制;成立多元主體的觀察員小組,設立包括水質、生態、排放、防洪、可持續發展規劃等技術和專業協調工作組,構建治理、環保、防洪和發展融為一體、統籌兼顧的科學治理體系。

劉璠

全國人大代表劉璠:加快搬遷化工污染企業

“江蘇處於長江下游,我們對長江生態治理感受更加深刻。”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告訴記者,來自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4月,主要入江支流45個控制斷面優Ⅲ比例為95.6%。

目前,江蘇已建設沿江綠化帶5100畝,新增江灘濕地約2380公頃,實施沿江生態岸線、自然保護區、濕地等恢復工程,以保護生物多樣性。最近幾年南京江豚種群逐步穩定,太湖流域多年不見的“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鷺、地衣)也開始回歸。

為長江生態保護“讓路”,長江沿線多地紛紛出臺政策,搬遷化工企業及園區。江蘇在2018年就曾發文明確,嚴禁在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建佈局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鼓勵距離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具備條件的化工企業搬離。

化工企業搬遷後,如何還兩岸“綠顏”?劉璠認為,一江清水浩蕩東流,離不開上中下游的協作。他建議,各地要充分利用好長江沿線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旅遊休閒和綠色經濟,“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這樣才能實現在做好大保護的情況下,又能將美麗的長江留給韆鞦萬代。”

王美華

全國政協委員王美華:長三角應聯動治理水體污染

“隨著長三角區域經濟活動的迅速增長和不斷升級,區域水體污染問題也日益嚴峻。長三角地區應該攜手起來,形成聯動治理的機制,為長江大保護做貢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説。

針對這一問題,王美華提出了三點具體建議:

第一,強化頂層設計,共用資訊數據,優化調度,加強聯防聯控。以水環境品質為焦點,通過強化體制機制,來加強全流域、跨區域的戰略性事務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同時在摸清區域環境本底、保障數據利用價值的前提下,結合智慧水務建設,逐步構建一體化監管體系,來支撐協同管理以及監管,共用嚴重失信企業資訊,並實施聯懲聯獎措施,杜絕污染企業在地區間的轉移。

第二,採取系統治理手段,以水環境品質為主要目標,以實施排污許可為手段,提出系統化的方案。從生態系統整體性,特別是從江湖關係的角度出發,採用控源、截污、內源控制、生態修復、活水保質技術路線,實現源頭、過程、末端全過程的控制。

第三,加快補齊城鎮污水處理相關設施的短板,實現城鎮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