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21日開幕,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到湖北武漢多位出席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請他們暢談武漢有關方面的建設進展情況,以及他們的建議和意見。他們表示,“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同代表委員交流最多的問題之一,武漢一定會不負囑託,堅決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不負囑託,脫貧進度符合預期
張文喜代表本人供圖
參加全國兩會前一週,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陳玉村黨支部書記張文喜,又去走訪看望了廖桂英一家子,看看她家裏還缺什麼、要什麼、盼什麼。
廖桂英一家子是張文喜結對包保的貧困戶中最困難的,也是他最挂心的家庭:廖桂英的丈夫幾年前去世了,她和婆婆、兒子相依為命,兒子還在上初中。廖桂英目前在村裏打零工,加上她婆婆的低保金,一年收入2萬多元,已經脫貧。
但是,張文喜還是不放心:“她家這樣的情況容易返貧,我要常常回頭看。”
在陳玉村當了近10年黨支部書記,張文喜對村裏的貧困情況瞭如指掌。他説,全村千余人口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26戶81人。村子整體不算太貧困,2018年所有貧困戶都脫貧了。尤其隨著村裏引進千畝早熟桃、500畝油茶,48戶貧困戶到這兩個種植基地裏幹活,收入很穩定。
湖北、武漢脫貧攻堅整體進展如何?
童金南委員本人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童金南調研發現,不負總書記囑託,湖北、武漢脫貧攻堅的基礎和進度保持得比較好。據他調研發現,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挑戰或許在於,“仍有些相對貧困地區的農民勞動技能不多,收入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是我們做相關工作的同志必須從根本上考慮解決的。而且,它也是一個會較長期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持續重視”。
江利平委員本人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湖北省委主任委員江利平表示,湖北脫貧進度符合預期。不過,他同時認為,“掃尾階段,收官之年,還有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去做”。他透露,一項對湖北某區(縣)的調查顯示,該區(縣)88個貧困村村集體收入總體上都不錯,但自主經營偏少,營收模式單一。
“對於這種‘幸福的煩惱’,我們要未雨綢繆,可持續發展才是農村脫貧的根本途徑”。
劉惠好委員本人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劉惠好,長期關注湖北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推進工作。她表示,很顯然,在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方面,湖北和武漢這些年推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措施。“效果是看得見的——‘摘帽’的貧困戶、貧困村越來越多,脫貧進度完全符合預期。至於其中還存在的一些難點和矛盾,我們一定要在實踐中抓緊探索解決。可以預見,越接近目標,越可能出現難啃的‘硬骨頭’。我們一定要拿出耐心和決心,確保湖北省、武漢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克服困難,開啟新生活新期盼
對於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張文喜代表透露,陳玉村沒有一戶貧困戶因疫情返貧。
他介紹,受疫情影響,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前期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到5月份大都順利外出務工了。而且,根據武漢的政策,他們每個人都拿到了交通補助金。村裏的千畝早熟桃也沒誤農時——3月初,張文喜帶頭下地鋤草,在組織村民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開展春耕;如今,千畝早熟桃已經開園賣果。村裏早熟桃基地業主陳銀枝預計,今年産量能達到去年的80%,好于她最開始預計的減産一半。她總是説:“多虧了村幹部及時組織人手、購回物資,幫我把損失降到最低。”
疫情會不會推延脫貧攻堅決勝的進程?
對於這個問題,劉惠好委員表示,目前疫情總體趨於穩定,影響也會逐步降低。在她看來,脫貧是一項長期工作,關鍵在於長期、可持續,要防止出現脫貧後返貧現象,依靠發展産業來扶貧是“治本”的手段。
謝文敏委員記者 何小剛 攝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注意到,受疫情影響,農民工一度返崗就業受阻,現在情況已大為好轉。“疫情帶來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我們對此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她認為,由於時間因素、節奏因素,今年武漢的脫貧攻堅任務肯定會比去年有所加重。儘管有政府的一些支援、全國各地電商網上帶貨支援,但是總體來説農産品價格偏低,這也是脫貧攻堅任務的現實阻力之一。另外,中小微企業資金鏈相對脆弱,給持續經營帶來挑戰。疫情對原有扶貧計劃産生了干擾,貧困戶增收渠道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魯友明委員本人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魯友明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湖北、武漢經濟發展面臨困難較多。“雖然很難,但是我們要有信心,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尤其是農村脫貧攻堅這一塊,在力度上、速度上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龔勝生委員本人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龔勝生表示,從短期來看,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較大,因為農村務工人員出了門,找工作、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尤其在外向型、外貿型企業務工的勞動者,由於訂單減少,收入可能面臨減少的情況。他還表示,各地企業陸續復工復産,各地支援農産品銷售政策頻頻出手,釋放出疫後重振的積極信號。“困難一定是暫時的。走出疫情陰影,重回大步奔小康之路,需要同心協力、城鄉統籌”。
龔勝生認為,擺脫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應該首先從城市企業復工復産著手,推動第三産業儘快恢復,讓就業崗位充分釋放,為提升農村務工人員就業率創造條件。
決戰決勝,繼續攻堅防止返貧
村裏所有貧困戶已經脫貧,怎樣才能拔除窮根?
張文喜代表總在琢磨這個問題。他到其他村走訪、和貧困戶交流、請教專家,總結出一個辦法:脫貧短期靠政策、靠産業,根本上還是要靠扶智,只有把教育扶貧抓好,才能徹底阻斷貧困根源。他説,一些村民認為讀書沒用,還不如早點出來工作多掙兩年錢。但他明白,農村孩子最需要的是讀書,所有“輸血”都是暫時的,最根本的是要自己“造血”,通過讀書實現自立、自強,徹底改變貧困面貌。每年參加全國兩會,張文喜都會提出助力脫貧、振興鄉村的建議。今年,他準備在全國兩會上呼籲加強智力扶貧,為提高鄉村教育水準建言。“扶貧先扶智。鄉村教育水準整體比較差,要下力氣解決這個問題,打破‘窮’與‘愚’的惡性迴圈,徹底拔掉窮根”。
脫貧攻堅如何打好收官戰?
劉惠好委員提出,這次疫情暴露了貧困地區銷售、物流渠道不暢問題,一定要把産業提檔升級提前納入發展計劃。她建議,建立網路銷售平臺,做好産銷環節的精準對接,包括提供保鮮、儲藏、包裝、冷鏈配送一系列服務,促進産品轉化增值,達到延長産業鏈的效果,讓田間地頭對接上超市、電商平臺。
此外,要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完善後續貸款、醫療、教育、産業保險等政策配套工作,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鞏固脫貧效果。
謝文敏委員結合自己在襄陽市、英山縣的走訪體會提出,農村地區要加強農産品的網際網路銷售渠道和宣傳力度,武漢對中小微企業要有更強大的財政金融支援。政府對困難群體要加大救助力度,包括醫療物資和現金支援。要積極開展勞動者線上技能培訓,因為這樣可以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務工技能。
如何防止出現局部返貧現象?
童金南委員建議,要注重農民收入來源組成,強化其穩定收入比重;要加強“三農”人才隊伍中技術人員支援,對能夠帶領農民致富的人才(不限于“三農”隊伍)給予特殊支援和鼓勵;要對年輕農民工進行技術培訓。
仲志余委員本人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余提出,要設立公益性崗位,推動農村公益事業發展。通過設立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幫助特殊困難農民工群體就業。要強化産銷對接,積極舉辦扶貧産品短視頻直播、網紅帶貨,開展消費扶貧,全力破解農産品“滯銷賣難”問題。
江利平委員則認為,村級經營人才缺乏、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的狀況,一定要從根本上加以改變。他建議,建立完善村級經濟發展體制機制,讓村幹部放心、放手、放膽發展集體經濟;建立村集體經濟負面清單,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模本,完善村集體經濟監管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