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4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剩餘貧困人口344戶69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26%,這是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的戰貧成績。
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宜昌市市長張家勝接受了記者專訪,共話脫貧攻堅中的生動故事。
“告訴張市長一個好消息,我姑娘玉賢7月碩士研究生就畢業了,馬上要參加安琪公司最後的面試,估計十拿九穩了!”2020年1月,楊列兵説起這番話,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現在的楊列兵,已經不是3年前那個窮困潦倒的楊列兵了。
楊列兵是興山縣高橋鄉大槽村村民。“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對河喊得應、來回一天多。”曾經流傳的順口溜,也反映出當地交通環境的艱苦。
大槽村下轄3個村民小組,共190戶53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8戶331人,佔總人口的62.3%。楊列兵家住大槽村一組,2017年,女兒正在上大學,岳父岳母隨其共同生活,住著土坯房。女兒上大學加上岳父眼睛殘疾、岳母患高血壓,家中每年僅學費、醫藥費兩項就要開支3萬多元。平時,楊列兵夫妻二人在城裏打工,雖然每月收入三四千元,但日子始終過得入不敷出,非常艱辛。
“不是不想待在家裏,只是當時在家掙不到錢。”楊列兵説。
“村里正在發展食用菌、養雞、養豬以及藥材、茶葉等産業,還免費提供技術和小額貸款,合作社包收購,穩賺不賠,基本沒有風險!”駐村工作隊進駐後,主動幫扶楊列兵。
他決定留在村裏創業。起步時,他嘗試種植食用菌。他第一個報名到三峽職院參加技術培訓,很快成了村裏的技術能手。
食用菌見效快,當年“小試牛刀”,楊列兵僅此一項賺了5000多元。
之後,楊列兵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女兒也享受了教育扶持政策。他又爭取到小額扶貧貸款支援,興建標準豬欄、養雞場,辦起“玉賢”農家樂。在村裏,他還熱心公益,當起村裏的環衛員。
2019年,楊列兵家年生豬出欄100頭、雙蓮雞和土雞出欄2000羽,種植茶葉、藥材、核桃、蔬菜等20余畝,成為全縣脫貧示範戶。這一年,楊列兵全家收入達到18萬多元,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把産業發展作為主攻方向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了一定困難。
我們建議,將農村産業發展作為實現穩定脫貧的主攻方向,制定“過渡期”和“緩衝期”的政策體系,實現平穩轉型。及早研究解決相對貧困對象的範圍、政策和目標,加大對城市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
接下來,我們將把提高脫貧品質放在首位,始終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戰認識得更到位一些,做好應對和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的準備,堅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連結
宜昌戰貧硬措施
著力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補短板。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萬公里,實現100%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光纖和4G網路覆蓋農村地區所有行政村和95%以上的自然村。
實施“四雙”行動、“三在”工程。大力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增強貧困地區造血能力,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過5萬元,茶葉、柑橘、蔬菜、中藥材、中蜂等特色扶貧産業帶動97%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增收,貧困戶年均純收入增長21.5%。
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4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剩餘貧困人口344戶69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26%,脫貧攻堅目標接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