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的別樣履職
中新社天津5月21日電題: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的別樣履職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很忙。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他一直以特殊的“忙”走在履職的路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張伯禮在1月23日即出現在天津官方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提出“中醫藥可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發揮作用”。
大年初三,張伯禮又緊急飛赴武漢指導中醫醫療隊開展臨床救治,參與“武漢保衛戰”。年逾七旬,臨危受命,張伯禮在湖北創造性地提出了組建中醫方艙醫院,收治的患者無一轉重症。
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逆行武漢,奮戰了80多天,感動了無數國人。期間,張伯禮因高負荷工作做了膽囊摘除手術,術後三天就投入工作,他還樂觀地説:“我把膽留在了武漢,這叫肝膽相照。”武漢市民因此給他取了“武膽英雄”的稱號,認為他就是武漢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膽量”。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生,治病救人是醫生的本職;大疫當前,醫生就是戰士,就要往前衝。”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張伯禮這樣回應外界的讚譽。
結束武漢的工作回到天津後,張伯禮依然忙碌。隔離期間,他沒有休息,頻繁接受各種訪問,和義大利、法國進行連線,分享中醫藥治療方案和療效,為世界抗疫繼續做貢獻。4月23日,受中新社邀約,張伯禮通過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同心戰疫”系列訪談節目向海外華人華僑介紹疫情防控形勢,並與海外中醫從業者交流中醫藥防疫經驗。隔離結束後,又第一時間恢復門診。
張伯禮馬不停蹄的忙碌讓億萬國人和海外華人華僑的心安定下來,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鏖戰茫。”他常以詩抒懷,全世界都看到這位大醫國士的儒雅風采。
儒雅背後,也敢亮劍。在看不見硝煙的輿論戰場上,張伯禮也忠誠履職,積極發聲。5月12日,張伯禮院士以《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鬥爭中彰顯民族自信心》為題,通過網路直播為天津市大中小學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抗疫思政課。期間,他抨擊時弊,讚揚美好,愛憎分明。
“一個人不管知識怎麼樣,學術怎麼樣,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人民,熱愛自己的文化,這是基礎,這是做人之本。”張伯禮表示,中國抗疫鬥爭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5月16日的做客《開講啦》節目中,張伯禮點讚年青人:“你們這一代是可信賴的,絲毫沒有驕嬌二氣。80後已是領軍,而90後是骨幹,是先鋒。”
今年是張伯禮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13年,他準備了不少好的建議,在全國兩會上繼續為“中醫藥人才培養”“教育體系改革”呼籲、吶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