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喜(左)向早熟桃基地業主了解桃子長勢。

5月7日10時許,武漢新洲區潘塘街陳玉村早熟桃基地裏,幾名村民揮舞著鋤頭,忙得熱火朝天。

“桃子快熟了,估計能畝産1500公斤。馬上有東北客商過來,看看長勢,談談買賣。”早熟桃基地業主陳銀枝一邊熟練地修剪桃枝,一邊對身邊的全國人大代表、陳玉村黨支部書記張文喜説。

這片早熟桃基地佔地1000畝。疫情期間,受交通管控措施影響,農藥、肥料等物資難以進村,追肥、噴藥都難以進行。當時,擔心感染風險,有的村民不願下地幹活,導致基地裏野草瘋長,影響桃樹生長。

“要想疫後重振,必須先顧好村裏的産業。”肩負人大代表與村支書的雙重責任,張文喜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前後跑了幾天,多方協調辦下來一份通行證,安排村裏開專車去買物資回來,保障基地需求。

為不耽誤農時,3月初,張文喜帶頭下地鋤草,並挨家挨戶到府做工作,告訴大家既要做好防護,又要保障春耕。

“足足勸説了兩整天。”張文喜回憶,他陸續組織了數十名村民到早熟桃基地幹活,除了業主支付的工資,村裏還給村民發放額外的補貼,鼓勵大家齊心協力保障生産。

來基地幹活的人漸漸多了,村民都戴著口罩,注意保持距離。張文喜終於放下心,只等桃子成熟。

“原本預計疫情導致減産,今年桃子産量只有往年的50%。現在看來,能達到80%甚至更多。多虧了張書記和村幹部及時購回物資、組織人手,把損失降到最低。”陳銀枝説。

經濟發展要抓,民生保障也要抓。陳玉村地理位置較偏遠,距離新洲城區27公里,村裏不少人在外務工。疫情發生後,有村民外出不便,難以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也有村民工作的單位受疫情影響較大,不得不裁員減少成本,導致不少村民賦閒在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要想辦法給大家找飯碗。”張文喜一邊組織村民到城區參加招聘會,一邊利用自己的資源為大家找工作。

村民陳科平之前在武漢一家酒店工作,酒店至今沒開業。陳科平沒了收入,找到張文喜,請他幫幫忙。張文喜將陳科平推薦到潘塘中心幼兒園做保安,負責日常值守、消毒等工作,生活終於回到正軌。

除了早熟桃基地外,陳玉村還有一個油茶基地和兩家米廠,張文喜陸續介紹數十名村民去工作,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

陳玉村曾走出不少在外地事業有成的生意人。張文喜主動找到他們,請他們缺人手時優先考慮村裏有沒有合適的人選,給老鄉“搭把手”。

“每次收到招工需求,我就發到村微信群裏,村民積極性都挺高,通過這種方式也幫不少人找到了工作。”張文喜説。

如今,陳玉村已恢復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張文喜仍然很忙,惦記村企業的復工復産,也掛念村民的日常生活保障。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還要時刻關注民意,為村民們發聲。

“疫後重振是一種考驗,我會竭盡所能,給大家帶來信心和實惠,打好這場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張文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