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從施工方獲悉,鄂州民用機場(即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鄂州順豐機場)主體工程轉運中心完成關鍵節點設計,將在下月開建。該中心由中南建築設計院領銜。這是我國第一個獲批建設的貨運樞紐機場,也是我國首個自主設計的大型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機場。
設計效果圖顯示,鄂州民用機場主體工程轉運中心是一個“王”字型的工業建築群,如同一個巨大的飛行器“漂浮”在機場上方。跑道兩端,長江與花馬湖兩條水系前後呼應。轉運中心正面,“山”字造型建築巍然而立;轉運中心內部,可供貨物拖車順暢往返。
鄂州機場項目由湖北省和順豐控股集團聯合投資,機場設計以貨為主、客貨並重,項目總投資320.63億元,規劃設計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萬噸,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30萬噸。作為我省近年來的頭號重點工程,鄂州機場主體工程吸引了全球眾多一流設計公司,8家設計聯合體同場競標。最終,由湖北本土企業中南建築設計院牽頭的設計綜合時效排名第一,成功奪標。
疫情期間,中南建築設計院一邊緊急投入雷神山醫院及數十個方艙醫院等抗疫應急工程設計建設,一邊克服多重困難,線上開展機場項目協同設計,如期完成關鍵節點設計。
據悉,主體工程施工圖將於近期完成,6月初開始樁基施工。中南設計集團董事長張柏青表示,將按照我省提出的“2018年打基礎、2019年出形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運營”的總體目標,爭分奪秒協力推進項目建設。
作為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專業貨運機場,鄂州機場建成後,1000公里半徑內、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和5大國家級城市群,距離世界主要城市也不過一夜之隔。由此,武漢城市圈內將形成航空客貨雙樞紐的格局。
中華大地上的“零突破”
——鄂州民用機場設計解密
鄂州民用機場轉運中心效果圖。(中南建築設計院供圖)
王者風範,山環水抱。這,是即將開工建設的鄂州民用機場主體工程轉運中心效果圖給人的第一印象。
作為亞洲首個專業航空貨運樞紐,鄂州機場的主體工程轉運中心設計項目吸引了眾多全球一流公司角逐,中南建築設計院(以下簡稱中南院)牽頭的聯合體最終勝出,實現了中國設計企業在大型專業航空貨運機場領域零的突破。
“零突破”背後有什麼樣的精彩故事?5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獨家進行了採訪。
入圍:與一流對手角逐
2014年11月,湖北省政府與順豐集團決定在鄂州建設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打造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超級工程”吸引了全球眾多一流設計公司的關注。2016年10月,8家聯合體參與轉運中心設計投標,湖北本土企業中南院牽頭的團隊位列其中。
“項目設計橫跨航空規劃、綜合交通、多式聯運、物流、貨運分揀、建築工程、市政工程等多個專業領域,設計要求極為複雜。”中南院副總經理劉常明説,這個項目的設計至少要滿足3個要求——
時效性。“次晨達”,是順豐集團的核心産品戰略,即頭一天寄快遞,第二天上午收到。除去收發件及運輸時間,要求在機場內轉机期間,完成飛機卸貨、拖車運輸至轉運中心,完成分揀、拖車運輸至登機等繁雜的流程。
其次是超大規模。項目按照貨郵吞吐量2030年330萬噸、2045年750萬噸規劃設計,一期建設建築面積約68萬平方米,遠期規劃建築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相當於2.4個天河機場T3航廈。
第三是靈活性。貨運量、貨件目的地及類型會因環境、市場變化而變化,僅憑大數據很難預測精準,這就要求設計留有“生長”空間,未來可根據市場需要,調整機場設置。
一旦拿下該項目,意味著我國在專業航空貨運設計領域將實現“零”的突破,參與競標的團隊全身心投入,志在必得。
突圍:以最高分勝出
沒有貨運分揀行業設計經驗的中南院接標後,首要任務是聯合國際最強設計團隊,組建聯合體。
2016年10月的一天,中南院工作人員章蘭前往上海,直奔分揀系統領域的“領頭羊”荷蘭范德蘭德物流公司辦公樓。被中南院誠意打動的范德蘭德公司,選擇了與中南院攜手。隨後,中南院又同頂尖的航空規劃團隊美國蘭德龍·布朗航空規劃公司達成合作。
經過與美荷公司專家反覆調研、頭腦風暴、正反辯證……研討出數十個方案,包括氣勢逼人的“H”型、華美搶眼的魚骨型。但機場是功能性建築,不能為了外表犧牲功能,他們最終確定了“王”字型指廊結構設計方案。
“規劃的核心策略是轉運中心實現飛機接駁中心、全場貨機位中心、分揀設施中心‘三心合一’”。中南院第二設計院總建築師張韻波告訴記者,“王”字型指廊結構,豎線部分為貨物傳送分揀區,所有貨物都要在此處理。橫線部分為分區管理的指廊,分別服務來自不同方向的航線。這一結構能實現中心到各個遠端距離均衡,且飛機滑行時間、拖車運輸時間、轉運中心處理時間得到最大程度壓減。
效率優先的同時,這是一個可以“生長”的設計方案。據介紹,轉運中心構型可滿足不同階段建設需要,形成“T”字、“工”字、“幹”字、“王”字型等不同構型,且每一種構型都具備完整的運作鏈條。
2017年10月,專業機構美國機場研究中心通過一個月反覆倣真模擬,測算出中南院團隊的方案綜合時效排名第一。
深化:不分晝夜精益求精
從概念設計到初步設計,再到施工圖,並非易事。2016年以來,本著“同畫一張圖”的理念,各路專家密切配合,奮鬥了近5年。
作為聯合體的牽頭方,中南院團隊長期往返于武漢、上海兩地,不分晝夜攻克技術難關。在章蘭的記憶中,參與競標的一年裏,與他們相伴的,除了加班時消耗的無數杯咖啡和大桶罐裝速食,還有淚水、汗水與成長。
“我們全程保持作戰狀態。”張韻波説,團隊還曾前往美國孟菲斯機場、香港國際機場、杭州蕭山機場考察夜間運作的航空貨運系統,幾乎每次都是淩晨抵達,考察三四個小時後返程。
2019年1月,項目進入駐場設計階段,高峰期中南院40多人近一個月駐紮在項目現場。
該項目還是住建部首個運用BIM模型清單算量計價的試點項目,要求在勘察、設計、施工、品質驗評、清單算量、後期運維等全過程運用BIM技術,實現構件編碼、算量計價等功能。
這是一次全新的技術革新,對設計單位的硬體配置、軟體熟練程度,以及設計素質要求很高。疫情暴發後,部分員工無法返崗,施工圖設計一度面臨挑戰。
為了保持進度,中南院甚至安排專人為設計師送設備到府。經過近100人的協同作戰,團隊在疫情期間如期完成主體建築樁基礎及上部結構的第一版圖紙與BIM模型,以及機場綜合管廊與轉運中心重疊段的方案設計,為機場建設搶得寶貴時間。
“近期我們將完成所有剩餘的施工圖設計。”項目設計負責人之一付全波説,團隊仍在爭分奪秒,確保機場轉運中心工程今年順利開工。